就職前預告美國回來了 拜登將扭轉中東乾坤?
(中央社記者何宏儒安卡拉特稿)美國總統川普「以色列優先」的中東政策加劇區域動盪。即將就職的拜登預告「美國回來了」。中東局勢將因此趨向穩定,或者只是另一個「以希望開始,以失望告終」的開端?
川普在外交上「走自己的路」,徹底背離前總統老布希(George H. W. Bush)用美國價值觀來改造世界的「新世界秩序」戰略。
1990、2000年代華府對中東深具影響力。川普時代交易重於布局,中東動盪加劇。「以色列優先」政策更讓華府失去區域「公正調解人」地位。美國不當「老大哥」,區域衝突常見外國勢力干預,土耳其、俄羅斯、埃及對利比亞;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對葉門;土耳其、俄羅斯、伊朗對敘利亞,都是例證。
當選後的拜登向世人這麼宣告:「美國回來了,準備好領導世界,而不是退卻,要再次坐上談判桌,準備好對抗我們的對手,而不是拒絕我們的盟友,並準備好捍衛我們的價值觀。」
他也承諾,對於侵害人權的國家將採取更強硬立場,暗示華府很可能打破川普政府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沙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埃及總統塞西( Abdel Fattah al-Sisi)的緊密關係。
重新評估美國—沙烏地關係是拜登的競選承諾,他並矢言不再為軍售或購油犧牲美國價值。如此明確的立場表述如果不只是競選語言,那麼雙邊關係將會出現「髮夾彎」。
拜登當選後,區域國家仔細玩味他諸多談話,「美國不再為首、國際秩序運行規則蕩然無存,因此可以為所欲為」的印象,大概將會到此為止。
靜候華府新政權如何回應它們的焦慮和野心,中東許多國家現在暫時放下敵意,一股和解暖風徐徐吹拂這個全球最具戰略意義的地區。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摩洛哥、蘇丹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阿曼和卡達可能跟進;沙烏地為首的阿拉伯國家結束對卡達3年半封鎖並恢復邦交;土耳其有意對希臘、法國、以色列、沙烏地、阿聯、埃及修好;埃及、約旦、法國、德國力促新一輪以色列—巴勒斯坦和談;就連分裂的巴勒斯坦政治派系也致力重建團結。
包括美國準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準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準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等深具中東經驗人士獲拜登延攬入閣,讓外界對新政府將會帶回前川普時期的國際秩序和中東格局,期待甚深。
其中,拜登政府如何開展對伊朗關係備受矚目。
經歷對德黑蘭瀕臨開戰邊緣的川普政府後,華府是否重返通稱「伊朗核子協議」的「聯合全面行動方案」(JCPOA),受到舉世關注。
拜登提名2015年伊朗核子協議主要談判代表、外交老將雪蔓(Wendy Sherman)擔任新政府國務院第二把手的副國務卿。拜登也已表示,如果德黑蘭遵守核子協議,他對於放寬制裁的態度開放。不過此一假設性前提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將留待日後驗證。
美國可能重返核子協議,但專家指出,相關程序恐曠日彌久。伊朗6月總統大選前有外交窗口,不過選後若強硬派勝出,勢必將為拜登政府的美、伊關係又添變數。
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平是中東穩定的基石。拜登昔日老闆歐巴馬(Barack Obama)8年任期內推動以、巴和平的努力以失敗收場。川普任內極盡偏袒以色列,「奧斯陸協議」(Oslo Accords)遭棄之如敝屣。隨著屯墾區擴張,以、巴達成協議的機會更渺茫,和平進程瀕臨絕境。
拜登上任後,美、以關係將會「降溫」到什麼程度,以及將如何扭轉前政府與巴勒斯坦斷裂的關係,令人關注。
川普吹皺一池春水後,拜登的白宮可望重返傳統外交路線。雖然「以希望開始,以失望告終」的歐巴馬時代殷鑑不遠。不過站在風頭浪尖上的拜登此刻仍有絕佳機會可以幹出一番作為,讓一些喜歡唱衰的人跌破眼鏡。(編輯:廖漢原)110012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