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稱台立合作未達預期 友台小組主席盼持續互信

(中央社記者游堯茹維爾紐斯10日專電)立陶宛總理帕魯克斯日前評論,台灣與立陶宛關係處於「凍結」狀態,合作成果未如預期。對此,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巴洛諾瓦表示,台立在非經濟層面的合作也很重要,尚未落實的經濟合作案不應影響雙方互信。
帕魯克斯(Gintautas Paluckas)近日在立陶宛媒體Delfi節目中指出,立陶宛對台合作的期待尚未兌現,導致雙邊關係陷入停滯。
對此,巴洛諾瓦(Ruslanas Baranovas)接受中央社書面訪問表示,立陶宛與台灣之間的關係是多層面的。他指出兩國在政治、機構、文化、教育和經濟等領域都有合作,而前4個領域的合作已經相當成熟。
巴洛諾瓦表示,兩國的大學與文化機構有密切交流,並在各機構之間積極分享專業知識與技能。
他指出,「立陶宛與台灣的鄰國(俄羅斯與中國)具有侵略性,質疑台立的存在正當性,他們正結盟形成更緊密的關係,並向彼此學習」,因此他認為在台立兩國同樣面臨著假訊息、境外勢力干預,甚至軍事威脅等類似挑戰的情況下,這樣的資訊交流與合作尤其重要。
針對兩國的關係停滯的評論,巴洛諾瓦解釋帕魯克斯指的主要是經濟方面的合作。
他表示,立陶宛長期受到俄羅斯的威脅,自從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設立以來,立陶宛也承受來自中國的巨大壓力,包括非正式的次級制裁。中國曾威脅大型跨國企業,若產品含有立陶宛製的零件,將被拒於中國市場之外,這進一步削弱立陶宛的投資吸引力,讓許多投資者卻步。
巴洛諾瓦指出,儘管台立企業之間進行了許多會議,也有計畫投資立陶宛或成立合資企業,但至今尚未出現具實質意義的具體成果,這是帕魯克斯形容台立合作陷入停滯的主因。
他強調:「確保這些尚未完成的合作項目與投資不影響兩國間的信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此外,巴洛諾瓦表示他理解台灣是市場經濟體,政府不可能像中國一樣直接命令企業投資特定國家,但他認為立陶宛仍是值得台灣商界考慮的夥伴。
巴洛諾瓦補充說,歐盟正規劃對國防及競爭力領域進行重大投資,而立陶宛可成為台灣企業進軍歐盟這個全球第3大經濟體的跳板,立陶宛政府也已準備好提供全力支援。(編輯:唐佩君)114041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