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颱風哈吉貝襲日已74死218傷 逾萬棟民宅淹水【更新】

2019/10/15 05:27(10/16 09:5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15日專電)今年第19號颱風哈吉貝侵襲日本,截至今天已知至少造成74人喪生、12人失蹤、218人受傷,逾萬棟民宅淹水,且有52條河川73處潰堤。

夾帶強風豪雨的颱風哈吉貝為日本帶來嚴重災害,日本放送協會(NHK)統計已知,這場颱風至少有74人死亡,包括福島縣27人、神奈川縣14人、宮城縣14人、櫪木縣與群馬縣各4人、長野縣3人、埼玉縣、岩手縣、茨城縣各2人、靜岡縣與千葉縣各1人。

神奈川縣、福島縣等6縣共12人下落不明。32都道府縣共218人受傷。

日本國土交通省(交通部)表示,颱風哈吉貝帶來豪雨,導致多條河川潰堤,截止今天下午3時(台灣時間2時)為止,7縣共52條河川有73處潰堤。由中央政府管轄的河川,目前已知有7條河川12處潰堤。

這12處為了不讓河水溢出,目前已擺放水泥製消波塊,用可以遮水的塑膠布覆蓋,做應急的補修工程。

此外,有6個縣所管轄的共48條河61處潰堤,16都縣共231條河川的水越過堤防氾濫。

NHK自行調查統計,受到颱風哈吉貝影響,至少有1萬3000棟以上的屋舍浸水,1000棟以上屋舍全毀或部分損毀。其中淹水水位較高的是長野縣、櫪木縣等16都縣共7325棟。

日本國土交通省(交通部)表示,受到颱風哈吉貝帶來的豪雨的影響,截至今天傍晚為止,發生土石流、山崩等土石災害案件,已知19都縣共有170件。其中包括群馬縣富岡市後山土石崩塌流入民宅,2棟民宅3人罹難。

日本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表示,這次颱風發生大規模洪水災害的長野縣千曲川、宮城與福島縣的阿武隈川流域遭遇百年一度的猛烈大雨侵襲。

這座研究所是根據日本氣象廳過去30年所觀測的降雨量作為根據,算出過去100年間最大的24小時降雨量,分析本月12日颱風哈吉貝所帶來的降雨量。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受到千曲川氾濫的影響,長野到上越妙高之間目前停駛的北陸新幹線(高鐵)若要恢復通車,至少需要1至2週的時間。這是因為長野到飯山區間與訊號有關的電源裝置受災。

首都圈與金澤等北陸之間的交通仍未完全恢復。北陸新幹線在長野與上越妙高之間的區間暫時停駛,但東京與長野之間以及上越妙高與金澤之間有通車。

因為停放在長野新幹線車輛中心(機廠)內的10編組共120節車廂因泡過水,所以北陸新幹線東京至金澤之間何時全面恢復通車,目前還不清楚。JR東日本公司表示,要看泡過水的車輛受害程度才能判斷,很可能減班的情況會拖長。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厚生勞動省表示,截至今天下午2時,已知12都縣共有約12萬8000戶仍斷水。其中福島縣磐城市約4萬5000戶、茨城縣常陸大宮市約1萬3000戶仍停水。

經濟產業省表示,截至今天下午2時,已知關東甲信地區與東北地區的10都縣共約3萬3000戶停電。其中,千葉縣約1萬6000戶、長野縣約1萬1000戶停電。(編輯:林憬屏)1081015

颱風哈吉貝襲日74死 安倍指示持續搜救

(中央社東京16日更新報導)颱風哈吉貝重創日本部分地區,媒體今天報導,死亡人數已增至74人,另有十餘人失蹤。救難人員還在與時間競賽搜尋生還者,希望恐怕愈來愈渺茫,但首相安倍晉三表示將持續搜救。

哈吉貝12日侵襲日本,挾帶強風和空前大雨,造成許多地方出現土石流,還有數十條河川潰堤。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至今晚為止,已知有74人喪生,另有十餘人失蹤。政府公布的傷亡人數較低,但表示仍在更新資訊。

警方、海上保安廳、消防廳和自衛隊共出動了約11萬人救難。安倍表示,沒有計畫放鬆搜救工作。

安倍在國會表示:「將持續夜以繼日救難和搜尋失蹤者。」

首相辦公室表示,颱風來襲後,已有超過3000人獲救。哈吉貝影響日本47個都道府縣中的36個。

防衛省除了動員現役自衛隊員救災,還徵召數百名後備人員協助,是自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首次採取這種行動。(譯者:林治平/核稿:陳昱婷)108101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