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從香港傘運5週年 看反送中如何走向終局之戰

2019/9/28 10:56(9/28 13:2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沈朋達特稿)5年前的今天,數以萬計的香港人走上街頭,包圍金鐘的政府總部,聲援因爭取「雙普選」而被拘捕的學生領袖。

當天傍晚,87顆催淚彈畫過天際,民眾拿起隨身的雨傘頑強抵抗,揭開了舉世震驚的「雨傘運動」序幕。

79天後,警方在同個地點拘捕了最後一批示威者,傘運落幕,留下了失落、悔恨和被撕裂的公民社會。

今年夏天,港人再上街頭,當年的經驗成為前車之鑑,戰術一一修正:為了避免社運領袖被秋後算帳,運動至今仍保持「無大台」;為了避免內訌重現,不同路線間貫徹「不割蓆」、「兄弟爬山,各有各做」的理念;面對以拖待變的港府和武力升級的警方,示威者不再堅持「和理非」,甚至一定程度地擁抱「勇武」。

而這5年來,示威者對港府的信任度也不斷下降。傘運過後,許多年輕的社運領袖嘗試透過參選進到體制內,但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中,先是有梁天琦等5名本土派人士,被選舉主任以支持港獨和不擁護「基本法」為由裁定提名無效;選後,又陸續有6名民主派議員因就職宣誓的風波而被DQ(disqualified),取消議員資格。

體制外的抗爭無效,體制內的參政也被禁止,眼看一項項爭議法案在立法會通過卻無能為力,香港社運陷入了低潮,讓示威者不再信任港府,甚至根本性地質疑「一國兩制」。

今年的「反送中」運動,示威者與政府的信任危機便展露無遺。

首先,面對一觸即發的政治危機,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6月和7月分別用「暫緩」和「壽終正寢」來表達不會續推逃犯條例修訂,但卻不為示威者所接受;即便到了9月宣布將在立法會中動議「撤回修例」,依然有人懷疑港府會在動議過程中,強渡關山,通過法案。

其次,早在7月初,林鄭月娥就曾邀集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對話,卻遭到拒絕。當時,網上流傳一張照片顯示,5年前傘運時,擔任政務司長的林鄭月娥率港府官員和5名學生代表對話,但當年的「學聯五子」中,最後有4人被起訴入獄,因此反送中質疑林鄭提議對話是「不安好心」。

過去的種種經驗,讓示威者和港府難以再建立任何溝通。

此外,今年有不少的示威者,是抱著「終局之戰」(End Game)的想法上街。正如7月1日在立法會中取下口罩的示威者梁繼平所說,香港要是再輸,「整個公民社會有10年不得翻身,一沉百踩」。傘運過後,北京不斷收緊對香港的管治,示威者擔心若這次抗爭失敗,未來將更加嚴峻。

在他們眼中,政權與社會的關係是「零和遊戲」,只有全贏,或是全輸,沒有妥協的空間。因此,對內強調「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對外呼籲國際社會對北京和港府施壓,為的就是逼政權就範。

但在北京的眼中,「反送中」恰恰坐實了港獨與境外勢力的合流,在這種情況下,更無放寬普選方案的理由。

缺乏互信又無法妥協的政權和示威者,猶如兩列高速行駛的火車對向而來。與其說示威者試圖「攬炒」(玉石俱焚),不如說,他們已看到這樣的結局難以避免。

過去的互動經驗,造就了今天的困局,香港的「自由之夏」恐怕短期內不會結束。而正如毛澤東所說:「世上決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北京應該思考如何贏回這一代香港人的信任,否則類似的困局,將一再重演。(編輯:楊昇儒)108092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