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要黃麴毒素還是基改?一顆黃豆的論戰

2015/6/27 08:59(6/27 11:0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27日電)如同核能爭論,基改食品發展在台灣也引起正反兩極戰火,農業團體登高呼籲政府重視基改負面影響,但也有學者認為,沒有科學證據證明基改食品有害,只是如信仰般的反對而已。

一顆黃豆,掀起基改是與非的論戰。

基改技術是指科學家利用生物基因工程科技、改變原物種的基因序列,將遺傳物質轉殖入活細胞或生物體,這些技術普遍被運用來增加農作物的抗害蟲和耐除草劑的基因,但其實廣義的基改,還包括疫苗研發應用的醫美及醫療市場。

1983年美國成功培植世界第一例基因改造植物,到了1994年,美國允許「基因改造番茄」上市銷售。此後的20年,基改黃豆、玉米、油菜和棉花陸續問世。

2014年全球基因改造作物種植面積創歷史新高,達1.8億公頃。

除美國外,全球共有28個國家種植基因改造作物。依種植面積統計,全球黃豆、玉米、油菜、棉花各約有81%、35%、30%和81%都是基改產品;其中甚至包括後起直追的中國大陸所產的基改稻米及棉花。

也就是說,目前全球除北美洲、拉丁美洲、非洲與部分亞洲熱情擁抱基改作物外,以農業出口為大宗的歐洲成了反對基改產品的最後堡壘。

2002年7月衛生署首度通過美國孟山都公司(Monsanto)生產的基因改造黃豆進口,基改食物從此正式端上台灣民眾的餐桌,2014年,台灣共進口245.5萬公噸的黃豆,其中243萬公噸、近99%都是基改黃豆,只有1%比重是非基改黃豆。

基改利與弊 信仰與科學的拉鋸戰

基改食品的安全性在台灣引爆戰爭,持反對旗幟的主婦聯盟等民間團體及包括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等學者在內,除擔憂「超級害蟲」和雜草等問題破壞生態平衡,對環境造成衝擊外,也害怕基改食品危害人體健康,引起過敏和致癌。

不過,對台灣基改作物研究先驅、中興大學植物病理系教授葉錫東來說,這些質疑根本只是提不出任何科學證據的信仰,基改可以降低農藥與化肥的使用量及成本,提高農作物產量,重點是可以提高台灣自己的糧食自給率,否則糧食全靠進口,會成為另一個國安問題。

台灣基改木瓜 海南島開花結果

2003年由葉錫東主持的「抗輪點病毒基因轉殖木瓜」通過農委會基因轉殖植物指定試驗,是我國第一宗轉基因作物田間試驗範例,不僅能露天種植又可防止蚜蟲造成木瓜輪點病毒,當時曾被看好可能成為率先上市的本土基改作物。

葉錫東認為,基因改造是一項新的生物科技,利用非傳統手法,快速改造農作物,他研發的基改木瓜,以植入病毒基因來抗病毒,等於是幫植物打預防針。

不過,他申請10年仍未取得前衛生署食品查驗登記審查許可,至今無法在台上市,反而是台灣農民帶到中國大陸的海南島種植,曾有報導指出,中國超級市場所販賣的木瓜,超過90%都是基因改造過的。

葉錫東說,台灣如果不自己想辦法增加黃豆產量,一昧拒絕基改黃豆,到頭來只能進口泰國黃豆,但泰國高溫濕熱,加上海運費時,來台的黃豆很可能會滋生致癌的黃麴毒素,製成豆漿等加工品再被消費者食用,「根本就是在毒害下一代」。

標示清楚 確保消費者知的權利

他表示,食物的選擇就像信仰一樣,政府只要作好源頭管理,並規定廠商應標示清楚,確保消費者知的權利,吃不吃基改食品,應讓消費者自行選擇。

台灣基因改造食品標示新制預定7月1日起上路,凡用到基改食物、添加物或散裝食品都須依新制標示。

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洪德欽表示, 新制重點包含非基改食品原料,非有意摻入基改食品原料超過3%,就視為基因改造食品原料,須標示「基因改造」字樣,較現行5%規定更嚴格。

他說,修法除了彰顯台灣消費者意識抬頭外,雖然非基改食品售價可能會高一點,未來有可能影響貿易商採購行為及廠商製造商品的行為,不過,政府應加強在食品履歷、追溯系統的稽核,以防不肖廠商虛偽標示。104062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非基改認證小標章 食品售價大不同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