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
身在南加州,最幸運的事情之一是,兩大速食漢堡的創始地點都在這裡。在全球建立速食帝國的麥當勞(McDonald's)、世界首創把對講機用在點餐車道的In-N-Out漢堡,原址各自保留著一部分歷史樣貌。提醒各國遊客,速食文化也是一種文化,它就是美國文化。
今年在台北開快閃店掀起轟動的In-N-Out,名聲幾乎等同「加州名產」。外交部長吳釗燮4年前有一次到洛杉磯對非營利組織演講,開場就提到In-N-Out漢堡,用食物博感情。
In-N-Out漢堡同時也是許多台灣人到加州旅遊的第一餐。強調新鮮現做、家族經營,In-N-Out漢堡不像麥當勞跨足全球,固守美國加州附近幾個州,全美近400家分店,數量不算多,但在美國的速食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
開車從洛杉磯市往東邊走,大約20分鐘,人口7萬人的鮑德溫公園(Baldwin Park)市鎮,不起眼的高速公路交流道旁,原址保留著In-N-Out漢堡最初的樣貌。第一印象,與其說是漢堡店,更精確說是一個小攤子,沒有座位,外觀就像台灣的檳榔攤。
1948年,史奈德夫婦(Harry and Esther Snyder)在這裡賣漢堡。75年前使用的煎台、冰箱、起司切片器、馬鈴薯切條器、用來洗馬鈴薯的洗衣機現今仍保留原位。一名身穿員工制服的男子站在攤位上,名牌寫著肯尼。但肯尼不煎漢堡,小店原址已經不賣餐點,肯尼提供的是導覽,回答來自世界各地旅客的問題。
In-N-Out最自豪的設備裝在窗口附近,號稱是全世界第一台裝在得來速(Drive-through)點餐車道的雙向對講機。
機器上只有兩個按鈕,一邊是音量,一邊是切換聽講模式的撥盤。對現今科技來說,這不折不扣是一台古董,但75年前卻是劃時代的產品。史奈德夫婦靠著這台機器,加快點餐流程。客人開車進來,用對講機點餐之後,窗口就能付錢拿漢堡。
美國地大,速食店的崛起都跟汽車文化有關。離開In-N-Out創始店,再往東開車1小時,來到更遠離都會區的聖伯納地諾(San Bernardino)。少數台灣棒球迷知道,這裡是陳金鋒當年旅美小聯盟的第一站,但這裡更有名的是全世界第一間麥當勞的誕生地。
1948年狄克與馬克兄弟(Dick and Mac McDonald)在這裡開設第一間的麥當勞。他們原本開烤肉餐廳,經過市場觀察與調整,簡化原本菜單,變成只賣漢堡、薯條和奶昔,引進獨創的快速備餐流水線,讓顧客現點現拿,原本要等30分鐘拿餐,變成只要30秒。
與第一家In-N-Out漢堡類似,汽車文化在速食餐廳扮演重要角色。第一家麥當勞沒有座位,只有大片的停車場,顧客下車到窗口點餐之後,帶著紙袋裝的漢堡回到車上享用。
第一家麥當勞的現址已非當年模樣,一度經過轉賣改建,但在速食文化愛好者的努力下,現今仍保留著70多年前招牌,與幾塊磨石地板。一層樓平房是非官方的麥當勞博物館,展示數千件來自世界各地粉絲捐贈與麥當勞有關的紀念物。
速食影響力遍及全球,遠在太平洋另一頭的台灣也是如此。速食出現在台灣人的生活周遭已經如此的理所當然,不需思考。速食店更已融入街景,變成不分年齡職業人們聚會見面、K書聊天的場所。它影響力之大,令人有種錯覺,彷彿從古到今一直存在似的。
踏上美國速食店創始店的原址,不管是In-N-Out率先使用對講機在點餐車道,或是麥當勞博物館收藏的老照片、歷年來漢堡包裝、快樂兒童餐玩具,遊客通常會驚訝地發現,原來這樣風行全球的速食文化,從創始至今不過70多年。如今陪伴無數人生活的食物,最初竟然來自美國小鎮的小吃攤。
這是十足的美國夢故事,開拓者創新研發、隨市場口味不斷調整、遇到挫敗不屈不撓、肯拚敢衝的苦幹精神,加上殘酷的商業競爭,造就了橫掃全球的漢堡帝國。(編輯:韋樞)11209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