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比利時政治三頭馬車 輪值歐盟主席國卻可能更順利

比利時是歐盟捍衛者,但在境內施行歐盟政策卻總是最落後。關鍵在於政府有三頭馬車,經常誰也拉不動誰。不過這種政治癱瘓特色卻被認為有利於它自2024年元旦起輪值歐盟主席國的協調任務。這怎麼說?

中央社駐布魯塞爾特派員田習如

2023/12/31 09:38(12/31 10:21 更新)

出身自比利時政壇的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左)與比利時總理德克魯(Alexander de Croo,右)會面,身旁伴著比利時國旗與歐盟旗。比利時自2024年元旦起輪值歐盟主席國,國內複雜政治雖使決策困難,卻可能有利於協調歐盟各國。(歐盟理事會提供)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傳真 112年12月31日
出身自比利時政壇的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左)與比利時總理德克魯(Alexander de Croo,右)會面,身旁伴著比利時國旗與歐盟旗。比利時自2024年元旦起輪值歐盟主席國,國內複雜政治雖使決策困難,卻可能有利於協調歐盟各國。(歐盟理事會提供)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傳真 112年12月31日

複雜,是經常用來形容歐洲聯盟(EU)行事決策的用詞。當歐盟加上比利時,那更是複雜加三級。

歐盟每半年由一個成員國輪值主席,負責安排部長級、首長級會議的議程。每次輪值國都會設計一個結合歐盟與本國符號的專屬標誌,作為這半年主持各種活動的代表圖案。

不過,2024年元旦起輪值的比利時硬是推出了三個標誌,分別代表聯邦政府、說荷蘭語的法蘭德斯(Flanders)和說法語的瓦隆尼亞(Wallonia)。

歐盟每半年由一個成員國輪值主席,每個輪值國設計一個結合歐盟與本國符號的專屬標誌,作為這半年主持活動的代表圖案。比利時則推出3個標誌,分別由比利時聯邦政府(上)、荷語區(中)、法語區(下)設計。中央社 112年12月31日
歐盟每半年由一個成員國輪值主席,每個輪值國設計一個結合歐盟與本國符號的專屬標誌,作為這半年主持活動的代表圖案。比利時則推出3個標誌,分別由比利時聯邦政府(上)、荷語區(中)、法語區(下)設計。中央社 112年12月31日

比利時的面積比台灣略小,人口不到台灣一半,但行政區劃超複雜。位階在中央政府和10個省的中間有3個「社群」和3個「大區」,另有4個語言區,除了荷語、法語,首都布魯塞爾是雙語區,東部邊境還有個德語區。

社群和大區的劃分更令人頭昏,三大社群以荷、法、德語來分,各社群政府有權制定各自的語言、文化、教育政策。三大區包括荷語法蘭德斯區、法語瓦隆尼亞區,以及布魯塞爾首都大區,大區政府掌管各自土地、建築、交通、經貿投資等政策。

簡言之,除了人口只約7萬人的德語社群經常讓人忘了它的存在,總愛互別苗頭的荷語區和法語區政府則十分強勢,前者人口約700萬,後者近500萬。

一位比利時朋友告訴中央社記者,荷語和法語兩區的人若到對方地盤,常會感覺「這不是我的國家」。除了被不同語言包圍,由於同一地點在法語區和荷語區的名稱可能不同,跨越兩區時,路標地牌看著看著會忽然換成另個語言,很容易迷失方向。

聯邦政府常常得與荷語、法語區政府妥協,歐盟主席國的標誌是一例,輪值的分工也是三方妥協結果。因此,相較其他國家輪值時是由中央政府部長主持歐盟的部長級會議,比利時輪值時則有不少部長級會議將由荷語區或法語區的地方官員主持。

還好,比國大區政府裡的各部門首長也都叫做「部長」(minister),未來半年歐盟召開部長級會議時,其他26國部長們不至於叫錯會議主席的頭銜。

比利時這種三頭馬車的權力結構,對歐盟來說比較麻煩的是決策卡關。例如2023年4月比利時全國商會和地區商會的會長們聯名投書媒體,呼籲比國「各級議會」儘快批准8個歐盟對外貿易協定。

歐盟對外貿易協定須經全體成員國的國會批准才能生效,但比利時因職權劃分,多數貿易協定得要大區議會和聯邦議會都分別批准才行。目前歐盟包括與中美洲等好幾年前就簽署的協定還卡在比利時,法語區議會更曾在2016年否決歐盟與加拿大的全面經濟貿易協定(CETA)。

比利時通訊社(Belga)指出,比利時通常很支持歐盟的共同決定,但當歐盟政策需要在境內落實,卻總是欲推乏力,因為各個政府的歧見和利益差距太大。例如對歐盟的氣候、環境和能源政策,三頭馬車就吵個不停。

於是,當聯邦和地方政府無法產生共識,比利時在歐盟會議的投票只好經常棄權。「棄權是唯一可能,因此使得比利時在(歐盟)決策過程中顯得無關緊要」,Belga指出。

聯邦政府曾在2023年2月發布大型民調探討比利時的未來,針對多層級政府的行政效能問題,法語大報「晚訊報」(Le Soir)下了這個結論:比利時人團結於要求簡化行政機構,但分裂於如何辦到。

「晚訊報」直言這是個無解的老問題,因為光就聯邦政府的組成,2010年大選後花了541天,2019年選後也花了近500天才達成政黨協商聯合組閣,在那些空窗期的看守政府只能做出有限決策,不可能進行重大改革。

雖然比利時輿論經常對政府決策癱瘓搖頭,但這個由多語社群組成的國家仍有不少優點。前述在地朋友說,比利時人比較沒有文化中心、民族中心的觀念,有利於他們與多個國家交往、用開放心態向別國學習。

Belga也指出,愛棄權的比利時在歐盟決策上顯得低調,反而有利於擔任主席國,畢竟主席國最大任務就是促成歐盟各國妥協、達成共識。常因國內歧見而拿不出本身立場的比利時,成了歐盟事務的最佳中立協調者。

夾在歐陸大國中間的小國比利時,積極擁抱多邊主義,常是國際組織的早期倡議者和首批成員,例如歐盟最源頭、1951年成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它就是創始6國之一。

適逢6月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與比利時國會同時改選,比利時在歐盟換屆前的最後半年還要負責安排議程,複雜、困難自不待言,不過這已是它第13次輪值歐盟主席國,應付起來還能老神在在吧。(編輯:郭中翰)112123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