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外長打氣候變遷牌抗中 拉攏太平洋島國驟效
(中央社記者丘德真雪梨4日專電)新任澳洲外長黃英賢近日訪問太平洋島國,同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卻於太平洋外交失利;澳洲媒體指出,因為澳洲及時打上「氣候變遷牌」,加上太平洋島國內部並未全面轉向親中,拉近了澳洲與太平洋島國的關係。
黃英賢(Penny Wong)與王毅近日分別出訪多個太平洋島國,有關澳、中外交角力的議題引起國際媒體關注。
其中,引起媒體熱議的是5月23日才宣誓就任為澳洲外長的黃英賢,她到底是如何在短短兩星期內擺平多個太平洋島國,以致王毅並未能如願與10個太平洋島國就安全議題等簽署協議。
澳洲媒體主要有兩種看法,其中最為主流的看法認為,隨著澳洲工黨(Labor)上台,全面扭轉坎培拉對氣候變遷的處理態度所致。
過去自由黨國家黨聯盟(Coalition)政府主張交由市場力量對付氣候變遷,政府無意多加干預。但在5月下旬大選後上台的工黨新政府則強調,要讓澳洲在2030年減碳排放43%;而且工黨政府還可能會在其他小黨和無黨藉獨立議員的合作下,進一步擴大減排幅度。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ASPI)國防、戰略與安全計畫主任休布瑞吉(Michael Shoebridge)在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氣候變遷是攸關太平洋島國國家存亡的問題,澳洲工黨政府重視氣候變遷的態度,有助拉近澳洲與太平洋國家的關係。
澳洲廣播公司(ABC)全球事務編輯里昂(John Lyons)於6月2日在ABC電視新聞發表評論;他斷言是因為黃英賢及時打上「氣候變遷牌」,才讓太平洋島國暫停靠攏中國。
里昂指出,中國伸手介入太平洋的規模「非常龐大」,中國本來已計畫好串連10個太平洋島國就安全議題達成協議;而澳洲前任政府又對中國於太平洋島國擴大影響力的問題不聞不問。他相信,黃英賢才剛上任為外長就二度出訪太平洋,算是暫時「挽救了」澳洲在太平洋的地位。
里昂分析,呼應澳洲工黨所宣揚的說法。早在大選選戰期間,當時反對黨的工黨就多次公開批評,指莫里森(Scott Morrison)政府漠視氣候變遷問題對太平洋島國所構成的威脅,造成太平洋島國與澳洲關係疏遠。工黨形容莫里森政府在太平洋事務上「丟了球」(has dropped the ball)。
工黨更多次以索羅門群島與中國簽訂安全協議作為例證,以說明莫里森政府「丟了球」所造成的嚴重後果。
黃英賢近日出訪太平洋島國期間,全程主打氣候變遷議題。6月2日和3日,黃英賢先後於薩摩亞(Samoa)和東加王國(Tonga)先後透過視訊和電話接受ABC訪問時,一再表示她致力向太平洋島國強調,澳洲工黨新政府重視氣候變遷問題,澳洲已告別莫里森政府漠視太平洋島國正遭受生存威脅的態度。
在上述兩次訪問中,黃英賢均提到氣候變遷攸關澳洲對太平洋地區的安全戰略議題。值得注意的是,在兩次訪問中,她均特別提到自己在5月26日趕赴斐濟(Fiji)說明澳洲對太平洋安全戰略議題的態度。
而她抵達斐濟的時間點,搶先於王毅(王毅於28日才抵達斐濟),其中王毅出訪太平洋重頭戲,就是5月30日於斐濟透過視訊與太平洋10個承認中國的島國會談。
黃英賢對斐濟之行慎重其事。她於5月26日在斐濟發表的演說,也是她以外長身份出訪太平洋的第一場公開演講。她甚至在6月3日接受ABC訪問時,明明是談論薩摩亞,但她卻二度口誤說成是「斐濟」。
正當王毅被國際媒體指在太平洋「外交失利」;澳洲媒體大多對黃英賢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黃英賢在太平洋力挽狂瀾。
不過,全程跟訪王毅太平洋之行的ABC記者齊德茲茨(Stephen Dziedzic)在6月1日的報導中指出,太平洋各島國政府本來就並未與中國就安全議題上達成共識。
齊德茲茨指有不具名「西方國家官員」(Western official )向ABC表示,中國提出與太平洋10國就安全議題聯合聲明草稿外流媒體,意味著多個太平洋島國與中國並未達成共識。在王毅尚未抵達斐濟之前,衛報(The Guardian)澳洲版網站5月26日就已經爆料,揭露中國提出與太平洋10島國就安全議題聯合聲明草稿。
齊德茲茨提到,太平洋各國政府基於內部政治壓力,不敢全面轉向靠攏中國。齊德茲茨又指出,中國外交官員急於建功,試圖爭取趕在王毅出訪期間與10個島國發表聯合聲明;但問題是中國根本還未與各島國達成共識。
另外較少受到媒體討論的,是澳洲工黨政府有意擴大開放,讓太平洋島國民眾前往澳洲長期工作居旅簽證的計畫,對澳洲與太平洋國家關係所產生了作用。
黃英賢在5月27日於斐濟接受國際媒體訪問時的表示,澳洲工黨政府將會推動擴大開放太平洋島國民眾前往澳洲工作簽證,並且有意讓前往澳洲就業的島國民眾家屬也同樣受惠。
對此,休布瑞吉解釋,澳洲讓太平洋島國民眾到澳洲工作,不但能舒緩澳洲郊區農工短缺問題,而且將會是鞏固太平洋島國與澳洲連結的重要措施。(編輯:高照芬)11106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