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全球最新情報1/28
(中央社台北28日電)COVID-19疫情延燒,香港新增確診創近2年新高;俄國確診數連續第7天創新高,捷克、烏克蘭、波蘭等國也創單日新高;日本東京新增確診連3天創單日新高紀錄;英格蘭取消室內戴口罩等措施。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網站追蹤數據顯示,截至台灣時間28日上午7時,全球至少563萬3545人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病逝,至少3億6508萬3013人確診。
以下為全球各地過去24小時的疫情與相關發展:
※ 亞洲
● 台灣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27日國內新增64例確診,分別為21例本土病例,其中13人來自桃園居多,分別為錢都及加貝爾群聚、礁溪長榮飯店案等,當地新增3名感染源待釐清病例,其餘8名個案則與高雄港疫情有關。境外移入增43例,沒有死亡個案。
首批約3200人份輝瑞口服藥27日中午到貨,台灣是亞洲第2個取得藥物的國家。指揮官陳時中說,目前包括清冠一號在內,已有6種藥物可用,將持續採購確保多樣性。
陳時中也表示,因圍堵Omicron變異株疫情,目前正在居家隔離人數約8100人。他強調,地方政府積極匡列,盼盡量減少留在社區的病毒。至於居家檢疫人數目前約2.4萬人。
● 中國
中國官方27日通報,26日新增本土感染病例42例,確診病例25例以及本土的無症狀感染者17例,分布在浙江、北京、黑龍江、河北、天津、上海與新疆等地。
截至26日,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2361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9萬8814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0萬5811例。
26日,新增無症狀感染者55例,其中境外輸入38例,本土17例(黑龍江11例,其中牡丹江市10例、綏化市1例;新疆3例,均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兵團2例,均在建設兵團第四師;江西1例,在上饒市)。
● 香港
香港27日新增164例確診病例,數量創下本月初第5波疫情爆發以來的新高;香港當局指出,社區可能有數10條隱形傳播鏈。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在記者會上公布,164例COVID-19新增確診案例中,116例為本土案例,其中有12例感染源頭不明;48例為境外移入案例。
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在會上說,近4天來,香港本地每天都有百宗以上確診案例,此前都是雙位數或以下。至今累積有30例確診案例找不到傳播源頭,反映出社會上可能有數10條隱形傳播鏈。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7日說,香港新增164宗確診案,是近兩年新高,顯示出本地疫情嚴峻,加上有超過30宗找不到源頭的確診案,而且這次主要病毒是變異株Omicron,隨時有可能在社區以幾何級爆發。
● 日本
日本東京COVID-19疫情狂燒,27日新增1萬6538例確診病例,較26日再增加逾2400例,連續3天創單日新高紀錄。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東京都重症患者數跟26日同為18人。
專家示警,東京都若按照目前每日新增確診病例速度持續增加,一週後的2月3日單日新增病例數,推估將暴增到2萬4074例,「呈現爆炸性增加」。
日本東京大學等單位研究COVID-19治療藥對Omicron變異株的效果,結果顯示,抗病毒藥「瑞德西韋」與默沙東口服藥「莫納皮拉韋」抑制Omicron的效果,與抑制Delta同樣有效。
● 韓國
截至27日凌晨零時,韓國境內確診感染COVID-19增加1萬4518例,較3天前的7000多例大幅上升。當局表示,目前不考慮再次提升社交距離規範強度,但會強化居家治療管理量能。
傳染力更強的Omicron疫情擴散,讓韓國近期確診人數急速上升,據中央防疫對策本部統計,26日一天內共新增超過1.4萬例,連續兩天破萬例紀錄,韓國確診人數累計達到77萬4797例。
不過,重症及死亡人數目前看來尚未增加,依一般情況,可能在2到3週後顯現增勢。截至今天凌晨零時,韓國境內重症患者數較前一天減少35例,降至385例,死亡人數增加34例,累計6654例,死亡率0.86%。
韓國目前規定私人聚會人數上限為6人,餐廳、咖啡廳等最晚營業至晚上9時,預計在2月6日前公布新制。
● 越南
越南去年4月下旬被COVID-19疫情攻破,最嚴重時,全越南63省市有約1/3在封城。其中首都河內市與經濟樞紐胡志明市前前後後祭出的相關防疫管制加起來長逾半年。
企業在疫情下苦撐也影響民眾生計,依規定各地須在去年12月29日前回報年終獎金及元旦獎金的發放計畫,但官方的越南通訊社(VNA)報導,在4萬1826家企業中,僅有約6成、5成企業分別回報前述獎金發放計畫。
越南企業與單位在迎接新年之際通常會發放兩筆獎金,一是農曆春節年終獎金,另一是國曆元旦獎金,前者金額通常比後者多,有些企業會將兩筆獎金合起來一次發放。
數據顯示,以年終獎金來看,約62.7%已回報發放,平均發近1個月薪資,每人可獲617萬越南盾(約新台幣7580元)、年減3%;約55.2%企業已回報發放元旦獎金,平均每人獲136萬越盾,與去年相較大砍42%。
●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27日新增5439人確診,26日則新增近4800起確診案例,全國累計285萬408人確診。另外,馬國近期校園群聚案例大增,主要是未遵守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
這是馬國自去年12月10日以來,時隔一個月多,單日新增確診人數再度突破5000人。
馬來西亞衛生總監諾希山(Noor Hisham Abdullah)指出,衛生部上週偵測到62起新出現的教育機構群聚感染,相較之下,前一週只有15起。柔佛(Johor)、吉打(Kedah)及馬六甲(Melaka)等州都有學校因出現確診案例而關閉。
馬國當局希望2月3月開始為5至11歲兒童施打COVID-19疫苗後,有助緩解校園群聚感染的情況。
據馬國官方統計,截至26日,馬國78.7%人口已接種2劑疫苗,其中,97.9%成人及88.5%青少年都已完整接種。馬來西亞人口約3270萬,目前累計3萬1930起COVID-19死亡案例。
● 印尼
印尼27日新增確診破8000例,是去年9月後的新高,其中約半數在雅加達。雅加達官員表示,雅加達的病床使用率達45%,醫療資源仍足夠,加護病房使用率約14%。
印尼通報新增8077例個案,其中雅加達有4149例,其次是西爪哇省1744例,爪哇島西邊的萬丹省有1291例,東爪哇省255例,峇里島212例,中爪哇省136例,其餘地方都低於30例。另外,新增7人不治。
新增222例感染Omicron變異株的個案,總數達1988例,其中1922例出現在雅加達。印尼衛生部長布迪(Budi Gunadi Sadikin)說,這波疫情高峰可能在2月、3月,因感染Omicron的症狀較輕,病床使用率不會太高。
布迪指出,根據統計,目前印尼感染Omicron變異株的個案中,約5%至7%的患者需住院接受治療,約16%的個案沒有症狀,症狀輕微患者可在家治療後復原。
※ 歐洲
● 英國
英格蘭27日取消為了防範Omicron變異株所實施的措施,不再要求民眾於封閉室內戴口罩,進入特定場所也不再需要出示疫苗通行證。
法新社報導,當地過去兩週的確診病例大幅減少,雖然還是很多,但近日呈穩定狀態。
倫敦帝國學院26日發布的大規模長期追蹤調查顯示,1月間檢測COVID-19呈陽性的英格蘭民眾,2/3先前曾經染疫或疑似染疫。而英格蘭現在所有新增確診病例幾乎都是Omicron引起。
● 德國
隸屬德國聯邦衛生部的疾病控制及預防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27日通報,過去24小時有20萬3136人COVID-19檢測呈陽性,比一週前多近7萬例確診。
德國的每10萬人7日發病率攀升至1017人染疫,前一天為941人;當局27日並通報188人染疫病逝,自疫情爆發以來的總病歿數來到11萬7314人。
德國國會議員26日辯論是否該祭出COVID-19疫苗強制令,與此同時,示威者聚集在國會大樓外表達不滿,其中一人稱強制施打疫苗是「科學實驗」,德國並不需要。
● 烏克蘭
烏克蘭衛生部27日表示,國內過去24小時新增創紀錄的3萬2393起確診;這一東歐國家先前的最高單日確診紀錄為去年11月4日的2萬7377例。
人口約4400萬的烏克蘭目前已有約395萬人染疫、9萬9738人病歿。
● 捷克
捷克衛生當局27日表示,國內新增5萬4685起確診病例,單日染疫數首度突破5萬大關,這一數字也幾乎是先前紀錄的將近兩倍。
● 俄羅斯
俄羅斯官員27日表示,過去24小時內,新增8萬8816人染疫,再添665人病歿。俄國確診數連續第7天創新高。
● 波蘭
波蘭27日通報新增5萬7659人染疫,刷新疫情爆發以來紀錄。當局曾表示,最新一波疫情將會讓病例數急增至當地前所未見的數目,估計單日確診病例將介於6萬到14萬之間。
波蘭教育部本週稍早表示,小學高年級生和高中生27日將轉向遠距學習。波蘭政府也實施其他防疫限制,包括在密閉的公共場所戴口罩,但並不是強制執行。
波蘭衛生部27日也宣布,12到15歲兒童28日開始可接種追加劑。
擁有約3800萬人口的波蘭累計469萬5435人染疫,累計死亡病例10萬4636例,超過100萬人隔離。
● 丹麥
丹麥衛生部長修尼克(Magnus Heunicke)26日向全國演講時說,COVID-19變異株Omicron亞型BA.2成為丹麥主流,傳染力似乎比更常見的BA.1子系更強。
在全球所有COVID-19病例中,BA.1子系目前占了98%,但丹麥成了例外,BA.2在1月第2週成了主流病毒株。
丹麥最高的傳染病防治機構「國家血清研究所」(Statens Serum Institut, SSI)今天在聲明中說,初步統計顯示,BA.2傳染力可能比BA.1強1.5倍。
丹麥26日宣布擬在2月
※ 美洲
● 美國
美國「國會山莊報」(The Hill)報導,一項公布在科學期刊「細胞」(Cell)的新研究,首次確認了有助預測某人是否會出現COVID-19長期症狀(Long COVID-19)的4大因素。
研究中確認了在預測COVID-19長期症狀方面最重要的因素,是存在某些被稱為自體抗體(autoantibodies)的抗體,會錯誤地攻擊身體的健康部位。第2個會導致COVID-19長期症狀的因素,是另一種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再活化。
第3個被確認的因素則是血液中導致COVID-19的SARS-Cov-2病毒量多寡。最後、也是第4個能預測COVID-19長期症狀的因素更容易辨識,即患者是否患有第二型糖尿病。
● 加拿大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27日宣布自己接觸過確診者,將依已接種疫苗人士衛生規範隔離5天,目前他的快篩結果為陰性。(編輯:陳昱婷/核稿:盧映孜)1110128
- 2022/04/18 14:02
- 2022/04/18 13:32
- 2022/04/18 11:29
- 2022/04/18 09:29
- 2022/04/18 08:18
- 2022/04/16 15: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