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英雄53 / 張克柔翻譯「蒼鷺與少年」圓夢 悄悄為台日築橋梁
一部好的作品需要眾人通力合作,除了鎂光燈前表演者的努力,幕後人員的付出更是功不可沒,也應該得到肯定,中央社推出「幕後英雄」專欄,每週三固定推出這些英雄的故事。
(中央社記者王心妤台北13日電)從日本藝人身後到電影字幕,若細心觀察就會看見翻譯張克柔的「身影」。張克柔說,最好的字幕就是讓觀眾無意識沉浸電影裡,而為日本名導宮崎駿新片「蒼鷺與少年」翻譯是圓夢也是壓力。
COVID-19疫情過後日本影視人員紛紛來台交流,從名導濱口龍介、男神山下智久,或是上週被台灣人情味感動到落淚的女星上野樹里,這些活動都能看見張克柔的身影。
入行十餘年的張克柔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分享,不同類型活動有不同細節要注意,藝人記者會就要注意娛樂性和流暢度,「記者會就像場秀,需要藝人、主持人、媒體和翻譯一起完成。」
張克柔舉例,普通的映後座談,要在不超譯卻又修飾的範圍間順成觀眾能快速理解的對話;若替日本聲優翻譯時,現場懂日文的粉絲會比其他活動多,就要注意翻出關鍵字。
即時口譯的瞬間壓力大,張克柔被問到平時練習日文的方法。張克柔笑說:「我都會自言自語,而且是用普通說話的音量,有時室友還以為我在講電話。」
不只是自言自語,張克柔還會設想情境,像是「和朋友約好見面但要遲到了」的情境,「我還會演要安撫朋友,像是說:那我先不說囉,我先趕快出門之類的句子。」第一次情境是跟同齡朋友,還有跟不同性別、長輩、晚輩等對象的對話,將日文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除了實體能聽到張克柔的語言力量,不少電影字幕也出自她的手,像是曾造成轟動的奇片「一屍到底」、濱口龍介「偶然與想像」等,疫情前的一年約翻譯30部日本作品。
不過談到在台票房累積1.84億元的宮崎駿新片「蒼鷺與少年」,張克柔形容是「圓夢但壓力超大」的作品,「第一次在電影公司看完片,我是累到體力被抽乾一樣,馬上趴著睡著了。」
張克柔提到,「蒼鷺與少年」有太多的隱喻,或許除了宮崎駿,沒人能完全理解電影意義,翻譯就要小心不帶入主觀意識,也要考慮故事時代背景和觀眾接受程度,「像是寫到『接班人』這個詞語時,吉卜力就有提問這個詞是不是符合電影年代。」
一個問題就讓張克柔開始查證,雖然這個詞與故事時代背景不完全相符,但考慮觀眾的接受程度,她列出不同的可能性和吉卜力溝通,最終也說服對方使用「接班人」一詞。
張克柔說,這次翻譯過程需不斷推翻自己,一些句子甚至有巨大反轉,最後花了一個月翻譯,時間幾乎是其他電影的2倍。
疫情過後,台日影視產業交流恢復熱絡,張克柔的日子也忙碌起來,今日在記者會擔任溝通橋梁,明日又化身電影字幕背後的推手,悄悄為台日建立起緊密連結。(編輯:張雅淨)11212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