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救到底反讓病人受苦 醫生要先學會放手

2017/6/28 16:3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梁珮綺台北28日電)善終2字,寫來簡單,做起來困難,台北市聯合醫院推動居家安寧,第一關面臨的就是自家醫師難接受,因安寧概念與救人救徹底的醫療使命概念相違背。

聯醫總院長黃勝堅受訪時指出,院內醫師都受過安寧訓練,但2年前推動居家安寧時,就要先面對醫師無法接受、且要踏出白色巨塔的雙重困難,他坦言,醫生以救人為職志,往往該放手的時候,放不了手,「以我的角度來看,假設有100個病人可以啟動安寧了,實際上只有15個。」

黃勝堅表示,也因醫師把救命視為使命,較缺乏生命末期判斷的訓練,臨床上太多案例,都是醫師認為病患狀況沒有太差,結果病患幾個月後離世,「大部份的病患,安寧都啟動太晚。」他說,對民眾來說,死亡是禁忌,即使知道親人患病、日益退步,也難以想像到達生命末期,所以需要增加醫療團隊對生命末期的判斷力與共識。

而推動居家安寧2年來,黃勝堅發現,仍以癌症患者居多,佔了5成,非癌症患者接受安寧比例非常低,但在高齡化社會,失智、失能等疾病屢見不鮮,歷時又漫長,若在碰到醫療極限時啟動安寧,以舒適、尊嚴為目標,醫師、病患、家屬三方將產生正向循環。

隨著團隊經驗愈來愈豐富,並認為患者的善終也相當重要時,試著在生命末期學會放手,有時反而延長生命的長度,有的患者活了9個月、有的活了14個月。黃勝堅說,但是,「過去在醫院,都是學到病人要走、醫師要拉,逆天而行、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導致大家都很辛苦。

黃勝堅笑說,現在要提倡「預防受苦的醫學」,醫療團隊有責任預防病人受苦,居家安寧這件事,做了就會感受到箇中滋味,透過生命交流,感受到人性關懷。106062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