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反霸凌 長路也迢迢
(中央社記者鄭崇生華盛頓23日專電)罹患罕見疾病女童遭嘲諷、女星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裸照被駭曝光,美國網路霸凌事件不侷限校園,除透過立法懲處,研究認為,反霸凌關鍵仍在教育。
南加州的一名母親近來捍衛自己罹患運動神經失常罕見疾病的女兒,引起注意。她為女兒慶祝兩歲生日將照片放上網路,卻換來千名網民嘲笑女兒長相、甚至修改照片並加註羞辱字眼,但這名母親選擇正面迎戰匿名霸凌者,強調自己珍惜和女兒相處的時光,「她是我的寶貝不是怪物」。
這名母親的做法正是美國網路霸凌研究中心(Cyberbullying Research Center)鼓勵的,面對霸凌必須採取行動勇敢說不。
科技進步加深人際間的冷漠,網路更加速各種數位化霸凌模式的傳播,佛羅里達兩名國中女生在網路霸凌逼死自己的同學後、仍冷漠以對說「是我們幹的、但她死了,我們不在乎」。
但冷漠不在乎,仍須付出法律代價,只不過,美國也是到今年1月,除蒙大拿州外、其他49州才訂立霸凌防治法,尤其明訂學校對各種電子形式的霸凌事件負管理責任;而霸凌犯罪者面臨罰款或入獄服刑。
但消滅網路霸凌的匿名信,並非易事。美國有學校訂規要蒐集學生各種社交軟體帳號資料,卻面臨侵犯隱私的爭議。
對此,網路霸凌研究中心認為,業者應負起更多社會責任,不能只重視提供網路服務或社交管道營利,近來Google voice興起之際,中心就呼籲Google應善盡蒐集及保存使用者資料之責,在民眾遭霸凌進入訴訟階段時,Google必須提供霸凌者個人資料。
但預防與治療霸凌行為更需雙管齊下,關鍵在於一旦因霸凌所造成心理傷害或憂鬱症狀,憾事難防,霸凌研究中心認為,透過教育手段要讓受霸凌者了解,少數偏見不該受重視;而霸凌者更應知道,躲在螢幕後面不是什麼英勇作為,也需付出法律代價;而家庭對下一代的關愛付出,則是減少霸凌的最好手段。10404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