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包瑞翰:對台灣議題採對抗路線將危及習近平崛起夢【專訪2】

2024/6/27 14:21(6/27 15:0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歐洲議會議員包瑞翰任內對中國的瞭解深度和對北京政權批判的力道,在歐洲議會無出其右。他的退休將使歐盟政壇對中認知、政策監督少了一個「大聲公」。(歐洲議會提供)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傳真 113年6月27日
歐洲議會議員包瑞翰任內對中國的瞭解深度和對北京政權批判的力道,在歐洲議會無出其右。他的退休將使歐盟政壇對中認知、政策監督少了一個「大聲公」。(歐洲議會提供)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傳真 113年6月27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27日專電)包瑞翰是歐洲議會裡最懂中國的議員,他在中央社專訪說,因應中國經濟政策對歐盟帶來的挑戰,將是新一屆議會重大壓力;希望北京明白,在台灣議題採對抗路線將危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中國崛起夢。

在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擔任議員已15年的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身兼議會對中關係代表團團長,2021年卻因譴責北京迫害人權而被中國政府制裁,他視為「榮譽徽章」。

其實年輕時的他曾受毛澤東「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熱血口號吸引,曾在德國海德堡大學(Heidelberg University)修讀漢學、哲學與歷史。對共產中國的想像直到親訪北京後才幻滅。如今更因反獨裁而成為歐洲著名的對中「鷹派」。

包瑞翰7月將隨歐洲議會換屆而退休,一位外交官告訴中央社,像他這麼資深且瞭解中國和兩岸議題的議員,在新一屆議會裡難再找到。

包瑞翰告訴中央社,應對中國經濟政策所帶來的巨大挑戰,將是新議會面臨的重大壓力。近來歐盟對中國進口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引發激烈的公開辯論,「如果看得更廣,就會意識到這不只是汽車產業的問題」。

他說,中國政府高度補貼下的過剩產能大量出口到歐洲市場,將會產生問題。「一些商界領袖甚至警告,如果我們不保護歐洲工業,一個由中國造成的去工業化歐洲可能會出現」。

包瑞翰補充,這不代表歐洲要轉向保護主義,但肯定會尋找合作夥伴,「我們不應該單獨面對中國,而該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協調,台灣也是志同道合的夥伴,同樣承受來自中國的壓力」。

中國政學界對產業補貼議題常有的反駁是「每個國家都在做」、歐盟與中國對彼此有誤解。包瑞翰直言不相信這種說法,因為過去他批評北京時,最常得到的回應就是被斥責不了解中國。

「每當你說一些他們不喜歡的話,他們就會說你不懂(中國)。我認為這有點傲慢。」他說。

歐洲議會議員包瑞翰(後右)年少時曾受毛澤東革命口號吸引,但到北京後幻滅,並持續嚴批中共對人權的迫害。圖為18日他向一群在歐洲研究中國議題的年輕學者分享經驗。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攝 113年6月27日
歐洲議會議員包瑞翰(後右)年少時曾受毛澤東革命口號吸引,但到北京後幻滅,並持續嚴批中共對人權的迫害。圖為18日他向一群在歐洲研究中國議題的年輕學者分享經驗。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攝 113年6月27日

他強調,歐盟指中國對電池電動車(BEV)產業存在不公平補貼,並不是因為不喜歡中國,而是因為有證據。

「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將發布非常精確和全面的文件,超過400頁,說明北京在哪裡、如何、多少,以及各省甚至直轄市進行的補貼。每個人都可以閱讀、批評和質疑」。

「所以這不是誤會」,他強調歐盟完全按照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行事,中國若不滿,可以向世貿組織提訴挑戰歐盟,「讓我們可以證明我們的觀點」。

中央社記者問他,中國究竟是想建立新的國際秩序,還是想留在現有的國際系統裡。包瑞翰說,中國試圖盡可能利用現有的世界秩序,同時破壞它,並試圖用一個以北京為中心的新秩序來取代。

至於因應之道,他說:「當我們發現,依賴世貿組織規則不足以保護歐洲工業免受中國不公平貿易和投資行為的影響時,我們制定了新規則、單邊措施,即所謂的貿易防禦工具,例如反傾銷、外國補貼工具、國際採購工具、反脅迫工具。這就是我們的答案。」

「當我們得知北京不是可靠的工業原料供應商時,我們嘗試與其他夥伴合作,例如與非洲資源豐富的國家合作。當我們擔心北京可能試圖建立技術主導地位,例如在氫等新的綠色技術領域,我們會加緊與日本等夥伴合作,共同努力變得更強大。這就是答案。」

包瑞翰認為,歐洲將更認可台灣成為一個合作夥伴。記者問他,台灣是中國的痛點,與台灣加強合作令中國特別敏感,恐成為歐洲的顧慮。

他表示,當他提倡並實踐與台灣的合作時,並非只從兩岸關係的角度出發,而是因為台灣的經濟實力、民主韌性、文化多元性、創造力以及充滿活力的公民社會。

他說,「透過與台灣合作來刺激北京,並不是我們的目標」,歐盟將繼續奉行自己的「一個中國政策」,並提醒這不等同於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

「我們不承認台灣可以被北京踩在腳下。台灣人需要掌握自己的未來;但同時,我們不追求、不支持、不鼓勵台灣尋求正式獨立。因此,當我們說反對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的措施時,這適用於任何一方。」

包瑞翰強調,希望這一立場能讓所有人善意相信,與台灣的合作不是一場反中陰謀。「它是在追求我們自己明確界定的利益,經濟利益,民主利益,地緣政治利益」。

「我希望未來北京能夠明白,如果他們在台灣議題上走對抗路線,可能會危及習近平的中國崛起夢。」

記者再問他,台灣是否無法脫離歐盟「一中政策」的框架。他重申「我們視台灣為合作夥伴,但我們不談獨立、不支持獨立、不提倡獨立。每個理性行事的人都會明白這一點」。

包瑞翰說:「我認為台灣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蔡英文總統的傑出領導下,台灣與許多歐洲國家建立了更好的關係;也不再只關注誰承認中華民國的問題,而是更務實地著力於培育公民社會、經濟關係、文化關係。我認為這是一個明智的做法。我深信賴總統也會追求這個目標。」(編輯:高照芬/ 馮昭)1130627

包瑞翰(右)多次舉辦或出席台灣議題相關論壇,積極促進台歐交流。圖為他4月出席台灣公民團體在歐洲議會分享台灣大選期間因應外來勢力操控資訊經驗的座談。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攝 113年6月27日
包瑞翰(右)多次舉辦或出席台灣議題相關論壇,積極促進台歐交流。圖為他4月出席台灣公民團體在歐洲議會分享台灣大選期間因應外來勢力操控資訊經驗的座談。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攝 113年6月27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