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甄選決戰2 / 甄選必看學系審查重點 罐頭答案保證吃虧
5月中旬是大學甄選第二階段的關鍵,大學院系陸續安排筆試、口試、資料審查,考生此時的表現,將決定是否能如願進入理想校系。中央社從甄選常見的迷思切入,包括請代筆、罐頭答案是否有用,並探討108課綱變革下,高中推動「學習歷程」,以及大學推動「招生專業化」的利弊得失。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8日電)大學甄選季即將到來,考生準備書面審查、面試時難免焦慮,專家建議可參考各系公布的「審查重點與準備指引」,但千萬不要去找罐頭答案,或是找人代做資料,「保證吃虧」。
現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專門委員的周弘偉,過去曾擔任中央大學招生組長多年,走訪超過2/3院系協助改善招生策略。他近日接受中央社專訪,談及111學年度考招改革,強烈建議考生在選校系時,參考各校公布的「審查重點與準備指引」。
周弘偉表示,上述指引經過各系教授開會討論,尤其是規模較大的系,面對上百名考生,甄選不得不分組進行。每名學生面對的教授不同,必須預先確立出一致的選才標準,分別評分時才不會淪為個別教授內心想像。
對學生來說,指引相當於把學校審查的重點預先公告周知。周弘偉指出,教授很怕看到的書審資料,塞了一堆無關的東西,完全看不出學生適不適合。
周弘偉以中央大學數學系為例,面試時曾問每一名考生一個問題:「你高中3年最喜歡的數學公式或定理是什麼?」觀察學生聽到這問題是排斥,還是馬上被打動、進而侃侃而談。
教育部次長劉孟奇也認為,上述的問題馬上就能看出學生是否有興趣,即便預先上網找「考古題」,背好學長姊說過或外界整理的「罐頭答案」,但畢竟不是親身經驗,再被追問也很容易拆穿。建議從自身學習、生活經驗切入,真誠地回答。
「罐頭答案保證吃虧。」劉孟奇說,教授們每年都要面試很多學生,不知道聽過多少次罐頭答案,建議考生避免找坊間業者代做備審資料,因為業者不可能會為每一個客戶量身訂做,也無法深入瞭解每名學生的特質。
劉孟奇認為「真誠」是面試的不二法則,他以自己在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的經驗為例,選才最著重領導能力,一名考生被問及家庭生活,直說在家中排行老大:「人家兄弟如手足,當然要常叫手足去做事、跑腿啦。」讓教授留下深刻印象,後來這名學生畢業後,果然在農業運動發光發熱。
「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計畫」主持人鄭雯也提醒,選擇校系不能只看錄取分數排名,也要注意即便是同一領域,不同學校也可能會有不同的發展特色。以心理系為例,研究型大學偏重邏輯、科學分析人才,但許多大學則偏重輔導、諮商人才,更著重與人互動的能力,取才方向也會有所不同。
鄭雯建議學生在挑選校系時,要以個人興趣、能力為主,畢竟「人生不會只到大學這一刻而已」,幸運擠上知名大學,卻因志趣不合而讀得痛苦萬分,轉系也不是那麼容易。(編輯:陳清芳)11105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