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夫妻挑戰法式麵包店 功底創意擄獲巴黎人心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4日專電)巴黎唯一由台灣人經營的法式麵包店開業,經營者王之亞和莊柏宣告訴中央社,將秉持台灣人博採眾長的精神,做好法式傳統麵包,並融合台灣特色與改良台式麵包,讓當地人嚐鮮。
從事工藝設計的王之亞本來就會在工作之餘製作手作甜品。因緣際會下,她獲得朋友協助與丈夫莊柏宣的鼓勵支持,隻身來到法國學習烘焙。
學成後,3人決定在巴黎開設傳統法式麵包店。2020年來法國準備開業,怎知一來就封城,花了近兩年時間籌備,直到今年4月才正式開業。
莊柏宣原本從事工業設計,透過他和設計師的巧思與努力,把原本髒亂的魚舖改造為明亮古樸的空間,地板牆壁全部打掉,重見天日的1900年代原始牆面也被保留下來。店名Petite Île意為小島,除指家鄉台灣之外,也指如同島嶼的各樣麵包。
40歲轉換跑道,兩人笑說,既然要開麵包店,就想直接來法國挑戰大魔王關卡。莊柏宣向中央社表示,「要插旗就要直接插在法國,既然都要花錢花時間,我們就想從最難的地方開始,挑戰大魔王。若能在這裡做起來,獲得法國人的認可,之後要去其他地方都比較有機會」。
此外,把台灣麵包的特色帶來這裡,讓法國人嘗試不一樣的融合也是動機。Petite Île就從台灣進口芒果、荔枝、龍眼、蘋果等果乾,放入法式麵包中。
王之亞說:「法國顧客反應很好,大部分商品每天不會剩的。他們沒吃過台灣水果,不知道甜味可以高達這種程度。這是我們把台灣好物推出去的方式,提高法國人接受度後,我們可以帶進更多台灣的東西。」Petite Île已推出台式奶酥吐司,成為巴黎台灣人口耳相傳的搶手商品。
王之亞說,希望融會貫通,不是把台式麵包整個照搬。「我的台式麵包也融合了法國做麵包的方式,例如加入魯邦種,因為這是好東西,我想加進去影響麵包風味」。
魯邦種(levain)是法國傳統麵包使用的天然酵母,製作很費工,麵包師通常需要熬夜製作,因此越來越多商家使用商用酵母(levure),或兩者混用。王之亞表示,她自養兩種魯邦種,希望用心帶給顧客最好的享受。
但兩人強調,畢竟在法國,還是要把法式傳統麵包做好,「他們才會相信你」。「例如長棍麵包,雖然利潤不高,但一定要堅持做到好,甚至比法國人更好,因為他們對外國人開傳統麵包店,標準是更高的」。
兩人告訴記者:「台灣的特色就是很多文化融合在一起,台灣人很厲害的就是擷取學習別人的優點,融合成台灣人風格的東西,我覺得我們就是在做這件事情,保有法國傳統工法與材料,加上自己的改良與堅持。」
談到外國人來法國開業的最大挑戰,兩人異口同聲表示,法國行政流程複雜且費時,部分巴黎的器材廠商對外國業者不大友善。
此外,兩人坦言,起初有很多質疑的聲音。因為附近居民都知道是台灣人開的,並不看好,也不大敢嘗試法式傳統麵包;但現在越做越多,供不應求。
常客丹妮兒(Danielle)告訴中央社:「他們的法式麵包非常好吃,我幾乎每天都會來買,也很高興能嘗試台灣麵包,也都很美味。他們能在這裡開店,還把店打造得這麼漂亮,整個街區都很開心。」
莊柏宣說,面對挑戰,解決方式只有一個,「你無法改變他們,要學著適應這裡的文化。既然你選擇來這裡,就要融入他們,與其和環境對撞,調整心態才能克服問題」。
開業雖然艱難,但走過後都是收穫與學習。兩人非常感謝過程中許多美好的相遇和貴人,特別是好幾位旅法台灣同胞,在行政、翻譯、宣傳上給予強力後援。「如果沒有他們,這間店絕對開不成」,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美好收穫。(編輯:馮昭)111050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