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馬樂團攜手 恆春民謠跨國界推出多語版
2025/2/18 16:16(2/18 16:26 更新)

(中央社記者黃自強吉隆坡18日專電)音樂無國界,大馬多元種族樂團與台灣樂團合作,改編恆春民謠國寶朱丁順的「卜聽民謠來阮兜」,創作出融合台語、馬來語和檳城福建話等多語新曲,將台灣文化延伸南洋舞台,搭建交流橋梁。
朱丁順被譽為台灣恆春民謠「人間國寶」,畢生奉獻於保存瀕臨失傳的恆春民謠藝術。「卜聽民謠來阮兜」恆春民謠受到來自馬來西亞多元種族樂團Culture Shot關注。
Culture Shot團長汪榮木(Ang Eng Bok)今天表示,大馬樂團與台灣「打幫你」樂團重新詮釋並改編台灣恆春民謠「卜聽民謠來阮兜」,創作出融合台語、馬來語及檳城福建話等多語新曲「Marilah來聽民謠」。
他指出,Marilah在馬來語中相近於中文「來吧」,也就是類似於「我們一起來聽民謠」,這首多語新曲不僅融合台灣與大馬傳統樂器,也搭配Disco Funk節奏與馬來民謠Jong Jong Inai,曲中檳城福建話、馬來文、台語、客家話及原住民語交織。
馬來裔團員卡西曼(Kasiman)認為,大馬是多元種族文化,藉由結合台灣月琴民謠和南洋馬來民謠,編織成融合古老與現代、在地與跨國的全新作品。
對於台灣與大馬音樂交流,打幫你樂團團長劉榮昌說,馬來文與檳城福建話帶來南洋風味,台語與客家話增添在地色彩,多語的新曲使用馬來文、檳城福建話、台語、客語和原住民語,每種語言都讓不同背景的聽眾找到共鳴,尤其,當大馬歌迷突破語言隔閡,共同哼唱台灣原住民語Ho-Hai-Yan以象徵對土地的敬意,凸顯台灣多元文化底蘊。
他認為,台灣與大馬的音樂交流,不僅是兩地語言交匯與南島語系的脈絡相通,更是各自母語方言的連貫。(編輯:唐佩君)11402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