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年輕糖尿病患陷糖胖惡性循環 醫憂更快惡化更致命

2025/2/19 14:01(2/19 17:2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年輕糖尿病患者內臟堆積脂肪,身體產生胰島素阻抗,難控制血糖,腸泌素作用也會下降,無法向大腦中樞神經傳遞飽足感訊號。(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提供)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傳真  114年2月19日
年輕糖尿病患者內臟堆積脂肪,身體產生胰島素阻抗,難控制血糖,腸泌素作用也會下降,無法向大腦中樞神經傳遞飽足感訊號。(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提供)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傳真 114年2月19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9日電)專家評估,台灣糖尿病人口5年內恐直逼300萬大關,糖尿病不再專屬長者,走向年輕化,早發型糖尿病恐惡化更快、死亡率提高,尤其年輕糖友容易陷糖胖惡性循環,更增加致命風險。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今天在記者會表示,台灣糖尿病年鑑統計顯示,目前罹病人口已超過220萬人,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預測,台灣2030年糖尿病罹病人口恐逼近300萬人,每10人就有1人可能是糖尿病患者,更令人憂心的是,糖尿病患者逐漸年輕化。

早發型糖尿病有惡化快速、死亡率變高等隱憂,根據文獻顯示,年輕糖友胰島β細胞功能惡化更快,再加上病程更長,併發症風險隨之增加,60.1%早發型患者出現1種併發症、28.4%出現2種以上併發症。黃建寧說,統計發現30歲就確診糖尿病平均壽命比一般人減少14年。

控糖之路並不容易,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近80%伴隨體重過重或肥胖,尤其年輕患者常遇到的困境就是「糖胖惡性循環」。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歐弘毅表示,這些患者因脂肪堆積在內臟,使得身體產生胰島素阻抗,難以控制血糖。

歐弘毅提到,再加上糖尿病患者的腸泌素作用也會下降,除了造成胰島素分泌不足,也無法向大腦中樞神經傳遞「飽足感」訊號,使患者容易不自覺地吃太多。並非是患者控病不夠積極,是病理性誘發胰島素抗性與誘發食慾,陷入糖與胖的惡性循環,造成血糖目標難以落實。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40歲陳先生是百萬糖友的縮影,因工作壓力大長期攝取高油、高糖飲食,年紀輕輕便確診糖尿病,雖然他積極想控制血糖,卻因體重超標,導致胰島素阻抗,總是抑制不住想吃的念頭,拚命控血糖、體重卻兩頭空。幸好透過治療搭配生活型態改善,成功減重20%,血糖也接近正常值。

血糖、體重難以共同控制成患者痛點。歐弘毅說,糖尿病治療趨勢已走向能同時打擊2大痛點的「新型腸泌素」時代,腸泌素是糖尿病常見的治療選項,傳統腸泌素有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食慾、延緩胃排空等功能,近期研究發現,新型腸泌素改善胰島β細胞作用、防止異位脂肪累積。(編輯:張雅淨)11402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