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署與台英鳥會合作 改善漁船避鳥繩減少混獲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5日電)農委會漁業署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台灣是鮪延繩釣漁業國之一,在高緯度海域捕魚常發生意外捕獲信天翁等海鳥的事件,已與台、英鳥類協會合作,將收集的資料分析,避免混獲。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與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及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Royal Soci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Birds, RSPB)於109年針對「台灣海鳥混獲忌避措施計畫」合作,針對適合台籍作業漁船的避鳥繩設計及最佳實踐進行試驗。
漁業署指出,此計畫的2艘印度洋鮪延繩釣漁船及3艘太平洋鮪延繩釣漁船已陸續於去年及今年返台,目前參與合作計畫的專家學者正針對5艘漁船觀察員所記錄資料展開研究分析工作,期許研究成果將有助改善台灣漁船使用的避鳥繩設計,提升海鳥混獲忌避措施有效性。
漁業署說明,台灣是全球重要鮪延繩釣漁業國之一,鮪延繩釣漁船在高緯度海域作業時,有意外捕獲信天翁等海鳥的可能性,為降低海鳥生存威脅,台灣身為許多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RFMO)的一員,積極參與各會議有關減緩海鳥混獲議題討論,並將RFMO所通過相關海鳥忌避措施國內法化。
漁業署舉例,如要求台灣作業漁船應採取3種海鳥忌避措施中至少2種,包括裝置避鳥繩、支繩加重及夜間投餌等忌避措施。
漁業署進一步表示,過去曾與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及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 BLI)交流及合作,在93年及102年分別舉辦「降低鮪延繩釣混獲海鳥技術研討會」及「減緩海鳥混獲工作研討會」,並於105年及107年在模里西斯路易士港進行「港口教育宣導計畫」(Port-Based Outreach, PBO),提供產官學界交流平台,以善盡保育海鳥責任。
漁業署表示,近期將與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及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再次合作,編撰「台灣遠洋漁業觀察員海鳥辨識手冊」以提供台灣觀察員目擊海鳥辨種輔助工具。
漁業署強調,漁業產業永續經營,應是在漁業資源永續利用,與海洋生態環境及海洋生物多樣性妥善保育間取得平衡,會持續與國內外社團針對海鳥混獲相關議題持續交流合作,齊心齊力保育海鳥資源。(編輯:管中維)111042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