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保命大作戰 爸媽出動手術隔離衣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1日電)育有早產雙胞胎姊弟的彭姓夫妻說,兩個孩子出生時「比玻璃瓶飲料還輕」,為把感冒可能性降到最低,連阿公、阿嬤抱孫子前都得穿上隔離衣、口罩,現已平安長大到4歲。
馬偕醫院今天舉辦早產兒回娘家活動,邀請出生時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巴掌仙子,每年這時定期回院做健康檢查。
彭太太今天受訪時說,她剛懷孕、產檢時都不見異狀,直到17週突然破水,緊急住院安胎,當時醫師就曾說過,孩子可能會有肺部發育不良、肢體受壓迫等問題,不僅體重可能不到500公克,還可能有生命危險。
直到懷胎26週,兩個孩子提早來到人世,體重分別為850、890公克,比預期高得多,讓彭太太感嘆「是上天的奇蹟」,回想當時抱起來的感覺,彭先生則說「比一罐玻璃瓶飲料還輕」,經檢查其中一名孩子有視力問題,加上髖關節脫臼、左腳膝蓋反轉等,一出生就打上石膏矯正,連醫生都嘆「第一次幫這麼小的孩子打石膏」。
正因早產寶寶健康問題多,家住台中的彭姓夫妻在孩子2歲前,幾乎每個月都得奔波台北回診,加上醫師建議1歲內最好別讓孩子接觸到病菌,降低感冒等併發症風險,夫妻倆每天回家都得先洗澡、換完衣服才抱小孩,更嚴格要求前來抱孫的阿公、阿嬤一進門就穿上手術用的隔離衣、戴口罩,才可抱孩子。
彭先生說,除此之外,這些年來語言、肢體等復健治療從未中斷過,雙胞胎均平安長大至今已4歲,發展的程度也漸漸追上同年紀孩童,照顧早產兒雖然不容易,但只要努力配合醫療團隊,孩子一定能平安長大。
馬偕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林佳瑩表示,體重不足1500公克的新生兒,約有5成機率發展遲緩,因此出生6、12、24個月時,會主動聯繫家長帶孩子回醫院追蹤,期間也會有個管師持續追蹤。
林佳瑩說,早產兒滿2歲時,如果檢查出有發展遲緩,3歲時就會由復健科、兒童心智科、復健科等多單位團隊「聯合評估系統」,並依結果來進行治療和復健,但孩子2歲時若被評估為「正常」或「遲緩邊緣」,不少家長事後就常因忙碌、搬家等原因,疏於回診。
她強調,根據相關統計,台灣5歲的發展遲緩兒當中,有高達4成2歲時的評估是「正常」或「遲緩邊緣」,呼籲家長在孩子學齡前,每年至少要回院檢查一次。106040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