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漢人與維吾爾人相戀 李琴峰「星月夜」挑戰超越語言的愛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13日電)當漢人與維吾爾人相戀,夾在兩人之間關於語言、文化的考驗要如何突破,旅日作家李琴峰表示,就算兩個說著同樣語言的人也不一定能心意相通,她希望能在作品中同時呈現理解的可能性與不可能性。
李琴峰小檔案
- 1989年出生,15歲自習日文,19歲通過日文一檢。
- 台大中文系與日文系雙主修畢業,後赴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日語教育研究所碩士。
- 2017年首次以日語創作小說「獨舞」,獲選日本第60屆群像新人文學獎優秀作。
- 2019年以作品「倒數五秒月牙」入圍第161屆日本芥川獎。
- 2021年以作品「彼岸花盛開之島」榮獲第165屆日本芥川獎。
- 目前專職寫作與日中雙語筆譯、口譯。
「星月夜」故事描述台灣人柳凝月隻身前往日本擔任日語講師,與來自新疆維吾爾族留學生玉麗吐孜相識、相戀,語言溝通的挫折、異文化的衝突與國族政治的壓迫,使這段感情橫生波折,小說也暗示了新疆正在發生的政治暴力。
新疆近年傳出集中營事件,備受國際關注,李琴峰在講座中表示,「星月夜」在還沒有任何一家媒體報導新疆事件之前就已經動筆。李琴峰笑說自己對維吾爾族的認識,早在小學三、四年級看「還珠格格」就開始,但真正接觸維吾爾族是在長大之後去西安旅行,深刻感受到漢人對新疆維吾爾人的歧視。
李琴峰表示,那次旅行的經驗讓她體會到「原來我們讀到的中國歷史都太漢人中心主義」,後來她持續留意維吾爾人的相關訊息,隱約知道新疆發生一些事,但媒體一直未能報導,於是她開始著手書寫相關的故事。李琴峰說,書寫「星月夜」,與其說是帶著政治意圖,「不如說是我自己對族群的省思。」
李琴峰表示,面對國家暴力或人與人之間的暴力,「理解」是希望之所在,尤其是對事件感到絕望時,回歸一個人對一個人的關係,並從中尋找可能存在「理解」的可能性,雖然有時彼此理解其實也是非常困難的事。
提到語言及文化隔閡,李琴峰表示在疫情之前,人們可能覺得自己可以獨處,可以享受孤獨,而寫作就是需要孤獨,然而當人們無法走出戶外、見到任何朋友,真正陷入一種非常孤獨的狀態,這樣的孤獨已經遠超過人類可以承受的極限,影響非常大。
李琴峰也提到她在2021年以「彼岸花盛開之島」獲得日本芥川獎,由於芥川獎的知名度相當高,過去頒獎典禮也都盛大舉行,但這次是在疫情期間,來參加的人少很多,彼此也必須保持距離,會場就像一間擺著課桌椅的教室,她在講台上致詞,坐在底下聽講的就是記者,跟她想像的不太一樣。(編輯:陳政偉)1120513
- 作者|李琴峰
- 出版社|聯合文學
- 出版日期|2023/04/2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