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衝擊PCB 業者:泰國廠量產腳步料放緩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9日電)美國對等關稅衝擊全球,對於才在泰國開出新產能的PCB台廠而言,無疑是一大挑戰,台灣電路板協會前理事長李長明坦言「沒想到泰國關稅比台灣還高」,估計台廠在泰國原本快馬加鞭推進的量產進度會放緩,投資也會趨於謹慎。
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課徵高關稅,對台灣稅率是32%,與台廠主要生產基地有關的越南、泰國也分別被課徵約46%與37%的關稅;川普新關稅計畫對中國總計課徵高達104%超高關稅。
中國大陸過去是台商PCB(印刷電路板)的主要生產地,近年受地緣政治風險影響,台商紛紛啟動「中國加一」策略,在台灣及東南亞地區設立新基地,目前華通、臻鼎-KY、欣興、敬鵬、金像電等14家台資PCB廠已在泰國投資設廠,並陸續量產,健鼎則以越南為主,PSA集團旗下的瀚宇博與精成科則選擇在馬來西亞設廠。
李長明指出,「有點頭痛,台廠泰國產能才剛開出」,PCB布局泰國原本是應客戶要求,避開中美貿易戰,「結果泰國關稅竟然比台灣還重」,無論如何,還是會先取得認證生產,但未來會有幾個影響,第一,產能量產速度會比原先計畫放緩,第二,泰國廠生產輸美的產品「會先少做一點」,第三,未來泰國投資會更趨於謹慎。
李長明表示,目前整體情勢仍不明朗,台商多處於觀望階段,期待政府協助台商爭取關稅優惠,泰國政府也正與美方協商談判,希望減緩對出口電子產品的衝擊。
不過,他強調,真正的重擊來自美中雙方的報復性關稅,目前美國對中國關稅恐高達104%,而中國仍是台資PCB廠主要的生產基地,衝擊更大,台商應該重新思考中國廠的定位與轉型策略,例如將具競爭力的中國廠專做內需市場產品,或是逐步將部分訂單轉移至泰國或台灣。
李長明建議,PCB產業與一般組裝廠不同,設備投資高、濕製程不易搬遷,業者應盤點自家產品輸美的比重,根據出貨目的地,來調整生產地。
至於美國製造的可能性,他直言「不太可能」,一來供應鏈不完整,二來美國人工成本太高,業者可能寧願承擔較高關稅,也不願轉至美國設廠。(編輯:張均懋)1140409
- 2025/04/13 19:49
- 2025/04/09 13:24
- 2025/04/09 13:20
- 對等關稅衝擊PCB 業者:泰國廠量產腳步料放緩2025/04/09 13:19
- 2025/04/09 12:59
- 2025/04/09 12:5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