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世博開幕 場館設計、環境影響重點一次看

(中央社大阪13日綜合外電報導)2025年世界博覽會(大阪關西世博)今天開幕,有人好奇目前網路發達和大眾旅遊盛行,舉辦世博目的為何?法新社整理出世博歷史、今年多個國家場館設計以及對環境影響等重點。
世界博覽會大約每隔5年就會吸引數以百萬計遊客造訪主辦城市,其源頭是1851年在倫敦舉辦的萬國工業博覽會。
大阪世博展期長達6個月,從今天起到10月13日為止,約有160個國家和地區在此展示自家科技與文化成就。以下是法新社整理的重點:
什麼是世界博覽會?
法國巴黎1844年舉辦工業博覽會,大英帝國又於1851年擴大舉辦萬國工業博覽會,在倫敦興建一座巨大的水晶宮(Crystal Palace),以容納來自40個國家的1萬4000名參展方。
這象徵世博現象的開端,接下來數十年,世博向全球介紹了番茄醬、電話、X光機以及許多科技。
從歷史角度來看,世博不只秀出新技術,還曾經有殖民地原住民的種族主義展示。
現在還需要世博嗎?
世博目前依然展示未來科技,但有人認為,有著網際網路、大眾媒體及更便宜的外國旅遊,舉辦世博顯得多此一舉。
衝突和貿易戰等形式的全球動盪,也讓批評人士質疑世博宣揚團結與發展的理想主義價值。
但2025年大阪世博籌辦單位強調,各國之間面對面交流和因此產生的「不期而遇」依然很重要。
在琳瑯滿目的展示中,本屆世博有來自火星的隕石、幹細胞成功培育且會跳動的心臟,以及「大屋頂環」,這是全球最大木造建築。
世博在哪裡舉辦?
自1928年來,世界博覽會一直由主管機關國際展覽局(BIE)負責管理。國際展覽局成員包含全球180多個國家,世博主辦城市由大會投票選出。
這是大阪繼1970年以來第2次舉辦世博,上次舉辦時吸引逾6400萬人次參訪,創下世博最多參訪人次紀錄,直到2010年上海世博才刷新紀錄。
世博的焦點為何?
世博場館通常是矚目焦點,今年也不例外,每個參展國的場館設計都令人印象深刻。例如,中國館的設計讓人想到書法竹簡,日本建築師隈研吾設計的葡萄牙館則以繩索為特色,讓人聯想到「海洋的運動」。
西班牙拉科魯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A Coruna)教授西薩(Isaac Lopez Cesar)表示:「世博向來都是建築實驗的場所,以後也會是如此。」
世博對環境帶來什麼影響?
永續發展主題貫串整個世博,從瑞士館就可見一斑,該場館的目標是把生態足跡降到最低。
但世博也因為其臨時建築飽受批評,例如大阪的人工島場館建築將在10月閉幕後清除,原址將讓給一個含賭場在內的度假村建案。
另外,日本媒體報導,大阪世博的「大屋頂環」只有12.5%材料會重複利用。(譯者:洪啓原/核稿:陳彥鈞)1140413
- 2025/04/14 15:16
- 2025/04/14 08:54
- 2025/04/13 18:42
- 大阪世博開幕 場館設計、環境影響重點一次看2025/04/13 18:29
- 2025/04/13 16:53
- 2025/04/13 15:5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