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心餅乾難為 鄒開蓮30年職涯心法:中階主管先學轉譯【書摘】
(中央社網站)你是上有高層、下有基層,承受兩頭壓力,像夾心餅乾一樣經常有苦難言的中階主管嗎?許多高階主管也是從夾心餅乾熬過來的,如何扮演好這個角色?前Verizon Media國際事業董事總經理鄒開蓮認為中階主管其實比執行長更有影響力,關鍵是一定要學會「轉譯」。
在台灣,鄒開蓮這個名字幾乎與Yahoo連在一起。她帶領雅虎併購奇摩、開闢雅虎拍賣擊退來勢洶洶的eBay,戰功赫赫。2020年底她從Verizon Media國際事業董事總經理一職退休,展開「第三人生」,擔任台灣世界展望會董事長,也終於有時間把30年職涯心得、管理心法整理成書《親愛的別怕,勇敢說YES》,鼓勵還在職場拚搏的人別畏懼,面對機會要勇敢說Yes。
鄒開蓮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搭配30年實戰案例,分享她的體悟:「愈早培養一顆總經理的腦袋,對你現在的工作會愈有幫助」;「向上管理的第一個關鍵,是進入老闆的思維」;「幫助部屬成功,自己才有機會成功」。中央社取得授權,與你分享部分內容。
中階主管比執行長更有影響力
中階主管非常重要,因為他的團隊比高階主管更貼近市場,對變化的敏感度跟判斷力猶如公司的雷達。中階主管帶的團隊加總起來是企業內人數最多的,對執行有最直接的貢獻。就算領導者再聰明、有再好的策略,下面動不起來也沒有用。這是一個承先啟後的樞紐職務。然而,很多人在做的時候卻覺得非常痛苦,為什麼?
首先,上有主管、下有團隊,中階主管就像夾心餅乾。不管是經營方針、資源投放,還是發展走向的改變,中階主管未必有機會參與討論跟決策,但受到影響卻是首當其衝。特別是一些不受歡迎的政策,像是精簡人力、砍預算、組織改組、政策改變,中階主管通常只是由上而下被告知後,就要負責傳達,並且直接面對同仁的負面回應。真的就像處在壓力鍋裡,上下交相煎。
轉譯,是中階主管的要務
要打破這種溝通斷層帶來的困局、扮演好上下間的橋梁,我認為一定要在管理上懂得「轉譯」的功夫。
轉譯的第一步,是把事實和目的弄清楚。對於有疑問的事,要向上釐清。面對會有負面影響的決定或政策,不要害怕讓主管知道你的難處,也許會出現一些變通的做法。就算方向跟自己的期望不符,很關鍵的一步是,小心,不要進入一種「受害者」的心態。嘗試站在主管甚至整個組織的高度,打開心胸,認同從某個角度看,這個要求也必有它的道理。
自己先接受,再去向下溝通。如果你自己都不買單,就很容易表現出這種上面的人都不知民間疾苦的「受害者」態度,把事情導向對「人」的不信任,而不是對「事」的客觀理解。這樣的溝通是無效的溝通,也無助於事情朝向期待的目標進行。
好的領導,是願意接受挑戰,用你的角度轉譯訊息,幫助團隊理解為什麼,不被情緒綁架,以開放和建設性的態度去面對,這才是主管的價值 。
同時,高階主管要意識到,溝通斷層常常是中階主管感到無力的原因。因此在困難的議題上,自己不要躲在後面,應該站出來溝通,聆聽下面的問題,可以大大減少中階主管的挫折。這也就是為什麼愈來愈多企業執行長選擇每個星期舉行全員大會,讓管理層可以直接和員工溝通重要訊息,減少透過層層溝通而遺漏、偏離原意。
所謂的轉譯不是硬掰,也不是要為公司所有的決策背書,我也曾經遇過大大小小我不那麼認同的決策,但是團隊愈懷疑,成功的機率就愈低。既然在大方向上,上層看到了那個價值,中層主管就帶著團隊一起把價值執行出來吧。
中階主管是邁向高階主管的必經之途。但愈來愈多企業發現中堅幹部出現斷層,成為共通的難題。
新世代覺得當主管吃力不討好,沒有吸引力,也是中階主管鬧人才荒的理由。類似的問題不只發生在台灣,最近日本的轉職網站進行調查,發現「不希望出人頭地」的年輕人竟然占了77.6%。我就遇到好幾位新手主管說工作壓力很大,因為害怕自己能力不足、帶不好下面的人。
比執行長更重要的角色
有時中階主管會因為下面的人來來去去而覺得挫敗、自責。對這一點,經歷了無數的人事變動後,我反而很想得開。
同仁離開了,就等於自己的人際網絡也跟著向外擴張,只要是好聚好散,日後都會變成四面八方的「兄弟姐妹」。這樣想,就不會為人事那麼揪心、糾結。
我深信中階主管比執行長更能決定員工的去留。每年做員工滿意度調查,不管對公司的前景、執行長的看法如何,只要問到「你的主管願不願意花時間在你身上」「有沒有給你即時回饋與獎勵」「有沒有清楚的目標」⋯⋯如果這些項目分數高,通常員工都會繼續留下來。因為,中階主管才是真正左右員工每日甘苦的核心人物。
成就團隊,是需要學習的。以前,你的快樂可能是來自看到自己做的成果,成為主管之後,要學會看到別人的成長,透過他們一起來完成使命,並為他們鼓掌。
如果你正在中階主管的路上,希望你體會到不只是身為夾心餅乾的無奈,而是承上啟下能發揮的影響力,預備你成為更成熟的領導人。(書摘由天下雜誌授權,經中央社節錄)(編輯:趙敏雅)1120412
- 作者|鄒開蓮、盧智芳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23/03/2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