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文資修復需求大 傳統匠師審查增加金門場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金門縣16日電)金門縣文化局今天表示,金門建築文化資產修復需求逐年上升,文化部十分重視,特別在今年第2梯次的傳統匠師審查首度增開金門場次,台灣與金門場學科測試同步於20日登場。
文化局表示,文化部自2013年辦理傳統匠師資格審查以來,已公告430人次審查通過傳統匠師資格;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今年第2梯次的傳統匠師審查有漢式大木作、日式大木作、小木作、鑿花作、漢式瓦作、日式瓦作、泥作(土水作)、石作、泥塑剪黏及彩繪作共10項技術項目。
文資局長施國隆表示,金門縣因特殊地緣關係及時空背景,有豐沛的文化資產及傳世的工匠體系,隨著本地建築類有形文化資產修復需求逐年上升,文化部十分重視金門文化資產保存的完善性。同時考量金門地區來台灣本島參加審查的往返費用與時間便利性,這次傳統匠師資格審查首次增開金門場次,得到金門縣政府大力協助,審查工項為當地較為常見的漢式大木作及泥作(土水作)兩項。
今年第2梯次傳統匠師報名台灣場82人、金門場10人,共92人報名。文資局表示,報名人數相較以往大幅攀升,是政府及民間大力推動文化資產保存所帶動的效應。學科考試20日在台中、金門同步登場,術科則於11月15日、29日分別在兩地辦理。
文化部鼓勵具備相關傳統技術的匠師報考,除有利於官方掌握後續追蹤及推動修復相關從業人員的法規,以求完善整體修復產業外,對匠師本身也是技術的肯定及未來職涯的保障。
此外,文資局也在今年首度移師金門開設「古蹟修復工程工地負責人培訓班」,委託金門大學建築系辦理,期望培育更多在地建築類有形文化資產的修復人才。
金大建築系系主任曾逸仁指出,古蹟修復工程工地負責人除應負責辦理「營造業法」中所訂的工作外,還必須對古蹟修復工法、技術有正確的認識,並應配合修復設計、指揮工程進度、管控工法品質,而且能避免減損文化資產價值。因此,古蹟修復工地負責人必須兼備各項專業,透過培訓班的學習,將能循序獲得基礎技能。
這項課程將進行到12月26日,每週六、日上課,授課總時數為119小時。採用室內講課與修復現場觀摩實習兩種方式上課,並安排分組報告與期末筆試測驗,通過兩階段考核後,將可獲頒文化部核發的「古蹟修復工程工地負責人培訓班」結業證書。(編輯:陳惠珍)10909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