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誤報還是別有居心 塩田武士小說探究資訊這種凶器
(中央社網站)每一天,你在漫無邊際的資訊之海裡,跟各種真真假假的消息纏鬥,有時你慧眼明辨掙脫了,有時你一瞬失察被捕獲。如果資訊成了懷有惡意的凶器,平凡百姓能抵擋嗎?受過專業訓練、在新聞戰場上拚搏的媒體從業人員又為什麼也會迷惘?他們是蓄意還是真的不小心犯錯?
當了十餘年記者的日本新生代社會派小說家塩田武士,繼改編自昭和時代重大懸案「固力果森永案」的推理長篇「罪之聲」後,以近年熱門的Fake news為主軸,推出由5個短篇小說串成的新作「虛假的共犯」,從報界「內部人士」的視角,試圖撥開迷霧。
Fake news中文直譯是「假新聞」,但很多被稱為假新聞的內容並不是新聞,而是來源模糊、傳播管道曖昧、目的不明的不實訊息,它可能與新聞媒體有關,也可能根本不涉及媒體,只是信仰、價值觀的衝突,凡是與我想法一致的就是真相,跟我理念不同的就是「假新聞」。這種現象不只發生在台灣,幾乎全球皆然。
塩田武士筆下的日本新聞界麻煩多多,全國大報與地方報記者的競爭與相互敵視、記者俱樂部與採訪單位的共生與資訊壟斷、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各有強項與劣勢、競逐流量卻又無法變現牟利的網路生態、同一家報社裡專案調查組與跑線記者之間表面合作實則對立⋯⋯。聽起來不陌生,大部分的難題,台灣媒體同樣在面對。
絕大多數媒體人踏進新聞界時都懷抱理想,想用手上的筆和鏡頭報導真相、追求公義。不過,再怎麼兢兢業業的記者,也難免會犯錯,寫錯字、寫錯人名、弄錯某些事實,難免會發生報導錯誤。對媒體來說,這是「誤報」,只要儘速訂正就好,但就像塩田武士藉由書中人物說出口的話:「寫的一方或許覺得沒什麼,被寫的一方可是會留下一輩子的傷痛。」
「虛假的共犯」裡5個短篇故事看似各自獨立,卻又互相關聯。礙於現實壓力,一時失足結果愈陷愈深的媒體人、因為種種考量不願更正錯誤報導的報社主管、因為個人錯誤釀成嚴重後果而悔恨不已的記者、教人如何造假才能取信於讀者的網站⋯⋯。
資訊若成了懷有惡意的凶器,我們眼中的是「真相」,還是被有心人操弄過的「錯覺」?報社記者以「我們家的獨家報導絕對是真的」為前提去做追蹤採訪,到底是敬業忠誠還是不夠謹慎?作為媒體小螺絲釘的記者,應該抱持多少戒心來做每天的工作?
「虛假的共犯」日文原書名是「扭曲的漣漪」。對平靜的湖面丟一顆石子,漾起的漣漪原是一圈圈漸次擴散的同心圓,一旦有外力介入,即使只是微風拂過,都會改變波紋形狀;資訊、新聞傳遞、處理的過程也是如此。
塩田武士用一個接一個的短篇,由點而線而面慢慢揭開錯誤與不實報導的多重面貌,由淺水區緩步踏進深水區,起初我們只摸到黑暗中一條細瘦的尾巴,隨著故事的開展,最後拉出了一頭張牙舞爪的猛獸。而這個故事還沒有完,或許永遠不會完結,短篇可以一個再一個地堆疊下去。
記者出身的推理、社會派小說家很多,例如以「龍紋身的女孩」千禧三部曲轟動文壇的瑞典作家史迪格拉森、作品常被改編成電影的美國作家麥可康納利(「林肯律師」作者);在日本則有橫山秀夫、桐野夏生,以及也來自媒體業的大師松本清張。記者這一行的社會接觸面廣,筆下的文字、布局別有氣勢,也更有能力觀察和取材。
出道10年的塩田武士是新生代,任職神戶新聞社時曾主跑將棋的他,2010年以將棋小說「棋盤上的Alpha」得獎出道,2012年離開報社專職寫作。他嘗試的題材、面向廣泛,推理小說和社會派小說都頗有可觀,陸續改編成電視劇、電影。「棋盤上的Alpha」今年剛改編日劇,由玉木宏飾演主跑將棋路線的記者;時間空間跨度都很驚人的「罪之聲」電影已開拍,由超人氣演員小栗旬、星野源主演;以雜誌社和出版界為主題,直面電子書挑戰的「錯視畫的利牙」更從企劃之初就結合影像化構思,由大泉洋主演。
19歲決定要成為小說家,31歲正式踏上這條路,塩田武士在40歲的生日感言說,他發現自己跟小時候想像中「40歲大人」的樣子不太一樣,身為小說家,每天都在「撞牆」,不斷嘗試錯誤。這10年是他人生變化最劇烈的10年,歷經雙親過世、升格當爸爸等重大變動。這些人生經驗終究都會轉化成養分,淬鍊成文字。(編輯:黃淑芳)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