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網遊股價如過山車 分析指決策出問題
中國許多政策常讓人覺得互相矛盾。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日指出,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10天之後,國家新聞出版署22日發布「網絡遊戲管理辦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內容直接限制業者的經營和行銷方式,有如對上述原則的打臉。
新規要求網路遊戲不得設置每日登錄、首次充值、連續充值等誘導性獎勵;網路遊戲出版經營單位不得以炒作、拍賣等形式提供或縱容虛擬道具高價交易行為;所有網路遊戲須設置用戶充值限額等。
管得越細,主管部門的權力越大,行業的發展空間越小。對此,資本市場的反應也很直接。22日週五當天及25日開盤後,遊戲股連續兩天大跌。
有自媒體評論,這種法律不服務於經濟成長,而是迎合民粹的管制手法。「它影響的不僅僅是遊戲行業,而是會讓所有的企業主都緊張,今天國家新聞總署出一個管制法案,明天其餘部委呢?縱容各個部委自己搞管制法條,後果是什麼?」
一名中國財經媒體界人士告訴中央社,營商環境是由國務院負責,國家新聞出版署名義上也屬國務院,但實際上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承擔管理職責,在政策考量上「總是容易有不同」。
原來,中央政府一年來頻頻高喊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改善營商環境這些理念,其實幾乎沒有進入到注重意識形態正確、甚至經常以較高道德姿態訓誡他人的官員腦子裡。
政策意志的落差,還表現在時間差異上。中國財經領域自由撰稿人劉遠舉25日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文,認為國家新聞出版署不會故意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衝突。按照流程來看,監管新規意見稿最初制訂的時間起點,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早得多,這就造成步調上的不一致。
但意見稿又是怎麼制定的呢?他說,中國存在一種「行政慣性」,很多政策都強烈地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為提高政策效果,採取各種能想到的手段,卻忽略了政策本身是否符合倫理、是否遵循行政比例原則、會產生什麼目標之外的後果等。
說到底,不需要由民意問責的權力,不會真正對民營企業的困境有感。
曾在金融企業和政府單位任主管職的學者胡星雲圖(化名)說,在公民社會及真正的市場經濟裡,政府要推出這麼大的行業監管政策,一定事先要充分聽取大家意見,做全面的考慮。
胡星雲圖說,這次中國的網遊監管新規事件,反應出主事者權力的傲慢,不考慮對市場的影響而恣意行事。「掌權者常常口說要更加開放,也許他有時候真的這麼想,但實際做法卻令大家害怕。因為他的權力是傲慢的、不受制約的,這樣就容易有問題。」
在遊戲業劇烈震盪後,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23日發文回應,表示將在「繼續聽取相關部門、企業、用戶等各方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完善」;並在25日發布新批准的105款國產遊戲版號,數量創單次發布新高。加上8家上市遊戲公司25日宣布至少回購或增持自家股份人民幣5.3億元(約新台幣23.1億元)以上,網遊股26、27日都大幅反彈。
但即使股價一時回得來,企業對中國營商環境的信心回得來嗎?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口號越來越失去公信力,下一次監管越界,又要如何制約過大又傲慢的權力?(編輯:楊昇儒)11212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