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沒人出生就願扛下重擔 「長女病」訴僵化社會角色

2025/4/4 18:06(4/7 19:5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長女病」作者張慧慈為了探究「長女」如何被養成,又身處何種處境,訪談數名橫跨不同世代與階級的長女,記錄她們的生命故事,剖析長女社會重擔。(游擊文化提供)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傳真 114年4月4日
「長女病」作者張慧慈為了探究「長女」如何被養成,又身處何種處境,訪談數名橫跨不同世代與階級的長女,記錄她們的生命故事,剖析長女社會重擔。(游擊文化提供)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傳真 114年4月4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台北4日電)台灣社會裡,家中大姊總是一肩扛起期待與工作,「但她們是自願的嗎?」作家張慧慈透過「長女病」一書,剖析「長女」角色的社會病根,提醒讀者在成為長女之前,她們都先是獨生女。

近日韓國影集「苦盡柑來遇見你」播出迴響熱烈,知名韓國藝人IU(李知恩)就是飾演長女金明,劇中展現不服輸、高自我要求與所承擔的重擔,讓許多台灣觀眾彷彿從角色中看見自身,劇情致敬人生的苦盡甘來,故事催淚並引發共鳴。

游擊文化透過書訊分享,在台灣社會中,長女經常承受各種期待:對上要體諒爸媽工作的辛勞,協助維持家務;對下則要照顧弟妹、成為榜樣。同樣是子女,長女卻總是要出類拔萃,還得心繫家庭。

「長女病」作者張慧慈是名長女,她的母親也是。她發現兩人有著相似的勞碌命,不論在家或職場,總得肩負重任,但在遺產分配或升遷上,卻常常沒她們的份。為了探究「長女」如何被養成,又身處何種處境,張慧慈訪談十幾位橫跨不同世代與階級的長女,記錄她們的生命故事。

「當大姊好累,沒有一天是自己的。」張慧慈在序文中寫道。她的姑姑也是長女,在一次車禍送醫時意外發現罹癌後,半年內病逝。在姑姑短短30幾年人生裡,未曾談戀愛、未婚,早早就到紡織廠工作,幫爸媽拉拔弟妹,甚至「自願」留下來照顧雙親。她擔心家中無後,還過繼妹妹無力扶養的孩子為乾兒子。

張慧慈說,從她有記憶起,姑姑就從未離開過老家。臨終前,姑姑曾北上台北,像是在向所有親友道別,並說出心底話,她覺得這輩子沒有一天是自己的。如果有來生,她想放下所有責任,好好地做自己。她還鼓勵姪女、同為長女的張慧慈,要學會為自己著想。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張慧慈時常思考,為什麼她、母親、姑姑,以及許多長女朋友們,都覺得「比較不能做自己」。因此,她在書末嘗試為這種由家庭排序造成的不平等與僵化角色提出解方,期盼讀者能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鼓勵大家協助那些深陷角色困境的人,覺察並勇敢改變現況。

張慧慈說:「我希望我的母親、我的姑姑、我自己,以及像我一樣的人,有一天可以明白:身為長女不是原罪,而是兄弟姊妹之中最先有機會認識世界的幸運女性。」(編輯:陳政偉)1140404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
  • 作者|張慧慈
  • 出版社|游擊文化
  • 出版日期|2025/04/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