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道藝術節看左派 一種不安現狀的感覺

推薦閱讀
龐克教母佩蒂史密斯(Patti Smith)上週宣布將參加2025年法國人道藝術節(Fête de l’Humanité),這場由法國老牌左派媒體「人道報」 舉行的大型露天露營活動,為期3天,結合思辨與藝術,讓政治人物、藝術家與行動者齊聚。去年吸引45萬人參加,今年將迎來第90屆。
紐約時報曾將此活動比喻為「胡士托音樂節」(Woodstock),用音樂批判社會,展現嬉皮精神;也像在偏遠荒地舉行「火人祭」(Burning Man),需付高額門票串連社群。
2024年,「人道藝術節」於9月13日至15日舉行,因採訪親臨現場的我,除了欣賞目不暇給的音樂、戲劇、電影、書展外,更震驚於眼前滿出來的左派政黨,它們無以計數,並擁有各式各樣的立場。
在這裡,左派是一種不安現狀的感覺;政黨,是一種有保存期限的集體意識。
從中間偏左到極左,從法國的左到全世界的左

「人道藝術節」在巴黎南郊艾松省(Essonne)的前空軍基地舉行,占地50公頃,差不多兩個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的面積,為一片廣大的沙地,周圍都是玉米田。
場內中央設有「思辨講堂」(Agora),舉辦120場政治辯論會;各角落設3座主舞台,無間斷放送60場大型音樂演出,包含龐克、搖滾、饒舌、民謠、電子、流行音樂等,讓民眾徹底狂歡。最特殊的是能容納2萬人的露營區,讓觀眾夜宿現場,不必擔心錯過末班車。
主辦方也在這片廣場上建立起以政治人物命名的大道,通往由350座帳篷組成的政黨村落,如中間偏左的「社會黨PS」、左派並重視環境議題的「綠黨EELV」、極左派的「不屈法國黨LFI」、「法國共產黨PCF」等;亦有強調無政府主義的反體制行動者們。
除了以政黨分類外,藝術節裡最具人氣的是「世界村」,將來自80個國家的左派政黨一一並列,2024年的主題為巴勒斯坦,黑白格紋圍巾隨處可見,參加者甚至現買現戴。此外,古巴音樂、舞蹈、調酒和革命家切格瓦拉的肖像平起平坐,所有人都從容的討論政治。
亞洲參與國有越南但未見中國。2022年,法國綠黨與歐洲議員曾在藝術節對中國共產黨攤位發起抗議,指其對維吾爾族的迫害已侵犯人權,不應出席「人道藝術節」。
2024年,多數法媒聚焦於正在藝術節上演的黨內分裂。由梅蘭雄(Jean-Luc Mélenchon)主導的「不屈法國黨LFI」,因強烈批評以色列在加薩的軍事行動與殖民體制,引發黨內另一位政治新星魯芬(Francois Ruffin)公開反對並切割。
魯芬在藝術節的「思辨講堂」向群眾提出質疑,他認為「不屈法國黨LFI」已失去當年對青年與勞工的承諾,僅為選票發表模糊的種族與移民言論,與他的道德與政治信仰背道而馳,決定退黨。他帶著當年在北法所創立的左派小政黨「皮卡第崛起」(Picardie debout)離開,希望在法國郊區與中心之間建立橋梁。


藝術能支持政治,但不為政治服務
2024年的「人道藝術節」正慶祝「人道報」成立120年,「人道報」由提倡社會主義與人道主義的饒勒斯(Jean Jaurès)於1904年創辦,1918年與法國共產黨(PCF)結盟,成為黨報,直到1994年脫離政黨,持續關注勞工權益、殖民歷史、國際戰爭等議題。藝術節特別設立展覽帳篷,呈現其歷史轉型,吸引許多參觀者。
除了政治人物與藝術家外,藝術節也設有書籍村,邀請作家、漫畫家與出版社進駐。
梅爾(Maël)是一名紅髮紅鬍鬚的出版編輯,在書籍村入口擺設一個複合攤位,有酒吧、諷刺漫畫、童書、塗鴉貼紙,還有三名漫畫家為讀者簽名。他向中央社記者表示,「人道藝術節」充滿人情味,參加者年齡層從小朋友到祖父母都有。
梅爾的出版社「紅鬍怪叔叔」(Rouquemoute)專門出版看似荒唐卻針砭時事的諷刺漫畫,他說:「我們不代表特定政治立場,也不為任何政黨宣傳,但讓讀者發笑的內容,往往反映了社會的關鍵問題,幽默中總藏著政治。」
法國著名的新聞漫畫雜誌「圖像雜誌」(Revue Dessinée)也來擺攤,編輯瑪莉(Marie)向中央社記者介紹「綠藻惡夢」,該刊自2018年揭露布列塔尼地區的毒藻污染以來,觸怒飲食產業集團,引發政治與媒體風暴,作者至今仍遭黑函攻擊。台灣已在2023年出版中文版。
瑪莉說:「藝術能支持政治,但不為政治服務。藝術是一個媒介,能好好解釋議題,並向世界補充觀點,以不同的形式傳遞訊息。」
除了單向展示作品外,「抵制廣告侵襲」協會舉辦工作坊,邀請藝術節參與者一起共創「假海報」—將現有廣告改編後再貼回去,藉此干擾閱聽與思考。
工作人員凱米爾(Camille)向中央社記者說:「我們是藝術行動者,將社會運動與藝術結合。我們認為藝術不該只是被販售的商品,它是一種形式,也是一種力量,能與議題結合。」
第90屆法國「人道藝術節」,即將在2025年9月12日至14日舉行。(編輯:吳協昌)114040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