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面臨內外部挑戰 經濟困境恐比30年前日本更甚
(中央社台北18日電)中國經濟陷入停滯,外界紛紛對比1990年代的日本經濟停滯,認為兩者如出一轍。華爾街日報今天報導,中國許多方面比當時的日本更棘手,理由是更高的公共債務水平、更糟的人口結構、更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以及對民營經濟的整頓。
通貨緊縮小百科
通貨緊縮指整體物價水準呈現普遍性、持續性下滑現象,多以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作為主要衡量指標。
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定義,CPI年增率連續2季負成長,技術定義上符合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對總體經濟的衝擊在於預期物價走跌,可能導致消費者不消費、生產者不生產、採購經理人不採購等狀況,經濟活動無限期遞延,經濟成長因而停滯。
這項報導提到,現實是中國在許多方面,比當時的日本更棘手。中國的公共債務水平比當時的日本更高;人口結構上也更糟糕;而其面臨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已非日本當時面臨的美日貿易摩擦所能相比;且當局近年來一直在整頓民營部門,在意識形態上似乎不如當時的日本政府那麼傾向於扶持經濟。
儘管中國政府最近幾週採取了一些包括小幅降息等「零敲碎打」的措施,但一直沒有採取重大刺激措施重振經濟成長。經濟學家們認為,如果官方不採取更有力的行動,中國可能會陷入與日本類似的長期經濟低迷。
花旗集團(Citigroup)首席亞洲經濟學家Johanna Chua表示,中國迄今為止的政策反應,可能會讓國家走上日本化的道路,中國整體經濟成長前景的放緩幅度,可能比日本更大。
報導提到,1990年代初期,日本房地產和股市泡沫破裂,經濟開始走下坡路。當今中國也是如此,在經歷多年的高速經濟成長後,房地產泡沫也破裂了,儘管當局採取一些措施希望民眾增加借貸和消費,但中國消費者目前正在提前償還房貸。
同時,儘管利率降低了,但中國民營企業仍不願投資,這引發了經濟學家的焦慮,擔心貨幣寬鬆政策在中國可能會失去效力。
但報導也說,中國的一些指標較當年的日本為佳。首先,中國目前的資產泡沫沒有當年的日本大;其次,中國的城鎮化比率較低;而中國加強控制資本市場,意味著人民幣大幅升值的風險很低,而不像日圓般長期面臨升值壓力。
報導因此認為,中國不一定會重蹈日本經濟多年停滯的覆轍,未來幾年的經濟增幅很可能高於1990年代的日本。但在其他方面,中國面臨的問題將比日本更棘手。
這些問題包括,中國人口已加速高齡化,且人口數自2022年起轉而下降。而日本直到2008年,也就是泡沫經濟破滅近20年後,人口才開始下降。
更糟糕的是,中國在邁進富裕國家行列前,就進入長期的經濟成長疲軟時期,也就是「未富先衰」。世界銀行(World Bank)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人均收入為1萬2850美元,遠低於1991年日本的2萬9080美元。
另一大問題是債務。摩根大通(JP Morgan)數據顯示,若列入地方政府的表外借款,2022年中國公共債務總額是GDP的95%,而1991年的日本只有62%,債務問題會限制政府實施財政刺激措施的能力。
中國面臨的外部壓力也更加嚴峻。日本也曾面臨貿易夥伴的巨大壓力,但作為美國的軍事盟友,日本從未面臨「新冷戰」的風險;相形之下,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當今的美中關係就是「新冷戰」。
美國及其盟國採取了一些措施阻止中國獲得先進技術,並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引發了今年外國對中直接投資的驟降。長遠來看,這可能會大大減緩中國的經濟成長。
報導直指,中國當局近來雖然調降關鍵利率、降低購房首付比例及表態支持民營企業,但到目前為止,這些對重振信心幾乎沒有產生任何作用。
許多分析人士擔心,中國政府低估了經濟長期停滯的風險,且在避免這種風險方面做得太少。要使中國經濟增長重回正軌,需要在財政、貨幣和房地產政策方面,協調採取更多寬鬆措施。
報導最後提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意識形態上,反對政府擴大對家庭和消費者的支持,他把這種支持貶斥為「福利主義」。(編輯:邱國強/陳鎧妤)1120918
- 2025/01/20 19:07
- 2025/01/20 18:10
- 2025/01/19 15:06
- 2025/01/19 08:07
- 2025/01/18 14:41
- 2025/01/18 14: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