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企海外併購升溫 歐美掀起防堵聲浪
-解析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專題之四(中央社記者江今葉、尹俊傑台北-北京14日電)從「走出去」到「一帶一路」戰略,在國家政策支持下,陸企自2000年起開始海外投資,海外併購潮近年大幅升溫,以獲得國外核心技術、品牌、通路,卻也引發歐美擔憂市場不公平競爭與國安疑慮,掀起一股防堵聲浪。
●走出去升級一帶一路 陸企海外併購升溫隨著中國經濟崛起,2000年,時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把「走出去」戰略提升至國家戰略,由國有企業帶頭,大型民營企業配合,陸企開始海外投資,全球布局。
2008年國際金融風暴席捲歐美各國,中國大陸因市場相對封閉而逃過一劫,因禍得福,躍升為國際併購的要角。2010年歐債危機爆發後,歐洲資產大幅下修,陸企積極服膺「走出去」戰略,到歐洲撿便宜。
2013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走出去」政策基礎上,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帶一路」倡議。「一帶一路」在2014年提升至國家戰略層次,讓陸企海外投資併購風潮升溫。
數字會說話。
中國大陸1991年海外投資金額為30億美元、2007年擴大到920億美元、2015年攀升至1119億美元。
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和諮詢公司榮鼎集團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海外直接投資(FDI)創紀錄地達到近2000億美元。其中,光是投資歐洲金額就達到963億美元。
●從汽車到足球 陸企無所不買中國大陸企業海外投資哪些企業呢?答案是從汽車、保險,到飯店,甚至足球隊,幾乎無所不買。
中聯重科2008年收購全球混凝土機械行業排行第三的義大利Cifa公司、吉利汽車2010年收購瑞典富豪汽車(Volvo)、中國化工2015年收購義大利倍耐力輪胎、萬達集團今年收購北歐最大電影院集團Nordic等。
其中,中國化工集團2016年宣布以430億美元收購瑞士先正達(Syngenta)農化集團,成為中國大陸企業最大規模的海外併購案。
在歐洲,從倫敦著名的黑頭計程車製造,到義大利著名職業足球隊AC米蘭,這些過去被認為歐洲象徵的企業近來紛紛落入陸企之手,北從挪威、瑞典,南到希臘、義大利,早已插滿中國大陸紅旗。
中國大陸國有企業也積極收購歐洲各國的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產業,包括機場、銀行、貨櫃碼頭等。
2009年,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以6.2億美元收購希臘第一大港彼里夫斯港(Piraeus)67%股權,取得貨櫃碼頭30年經營權,還提供資金興建希臘到捷克的貨運鐵路,這是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歐洲鐵路網發展的重要一環。
●科技業海外投資 服膺中國製造2025此外,陸資近年掀起海外科技業併購風潮,此舉正服膺中國大陸2015年所祭出「中國製造2025」政策,也就是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陸企透過併購,取得關鍵科技技術,正可達成「數位製造」目標。
中國大陸近幾年鼓勵發展機器人產業,家電大廠美的集團繼買下日本東芝電機的電冰箱、洗衣機後,2016年以50億美元收購德國庫卡工業機器人公司(KUKA),希望藉此掌握德國「工業4.0」新興核心上游技術。
有官方資金撐腰的紫光集團,2013年起積極在半導體領域併購,先後收購中國大陸的展訊與銳迪科。2015年試圖入股台灣半導體封裝測試廠,包括力成科技、矽品精密和南茂科技,但都以失敗告終。
2015年,紫光將掌握儲存設備技術的目光投向美國的威騰電子(Western Digital),但在擔心美國外來投資審查委員會(CFIUS)擋下的情況下,紫光主動終止交易,入股威騰也失敗。
福建宏芯投資基金2016年計劃以6.7億美元收購德國半導體設備廠愛思強(Aixtron),德國經濟部因擔憂關鍵產業落入外國投資人手中,最終撤銷對收購案的批准令。美國總統歐巴馬也以國安風險,下令禁止福建宏芯投資基金收購愛思強美國分公司。
福建三安光電2016年收購德國歐司朗(OSRAM)集團旗下照明事業計畫,也一度因為德國金屬工會表態反對,德國政府決定重新調查,直到今年3月才塵埃落定。
●不公平與國安疑慮 歐美各國憂心陸企帶著龐大資金大舉海外併購,卻反而引來各國疑慮。
法國總統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去年曾對中國錦江集團收購法國飯店連鎖集團雅高(Accor)股份提出警告。
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也曾因為擔憂安全問題,延後中國大陸企業對欣克利角核電廠(Hinkley Point C nuclear power station)的投資案。
這是為什麼?
紐約時報曾報導,不論是三安光電還是福建宏芯基金,根本上都是中國大陸政府資金的接受方,北京此舉是為了協助發展半導體產業。北京透過中央和地方投資基金發放資金,投資基金再將這些資金轉移到三安光電這類較小的企業手中,或是再經過他們從事另一波資金撥放。
德國投資者保護組織SdK發言人包爾(Daniel Bauer)向紐約時報表示,很多德國人對中國大陸企業收購德國知名科技大廠感到擔憂,擔心外國投資人只會轉移專業技術,無意於保留設施。
中國歐盟商會的調查報告也指出,雖然和美國相比,歐洲對中國大陸的投資相對友善,但仍有許多歐洲人擔憂中國大陸企業併購背後有政治目的,缺乏透明度。
更重要的是,中國大陸市場的不平等。
歐盟中國商會主席伍德克(Jorg Wuttke)曾說,允許中國大陸資本收購庫卡交易,顯示歐洲市場十分開放,陸資投資歐洲就像是享受豐富的自助餐,但歐洲企業在大陸卻只能吃四菜一湯,歐洲企業想在大陸進行類似併購案十分困難,希望中國大陸能夠做出改變。
●陸資大動作 驚動歐盟陸資搶買歐洲知名企業,大手筆投資建設計畫,不僅歐洲各國有所警覺,連歐洲聯盟也被驚動。
今年2月,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決定調查北京當局近年來力推的一帶一路戰略在歐洲的重要投資計畫,也就是連接匈牙利布達佩斯和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Belgrade)高鐵建設計畫。
這段高鐵建設是中國大陸當局與匈牙利與塞爾維亞政府分別簽訂的建設計畫,但由於匈牙利是歐盟成員國,必須是用歐盟採購相關法律,因此歐盟有權對有疑問的計畫展開調查,甚至否決。
歐盟官員透露,調查項目包括評估這項高鐵的財務可行性,以及是否違反歐盟有關大型交通計畫需公開招標的規定。
儘管歐盟尚未做出最後調查判決,但歐盟的這個舉動對積極開展一帶一路政策的中國大陸當局來說,不啻是一記重擊。
因為匈牙利到塞爾維亞的這段高鐵建設計畫是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在歐洲的第一個計畫,也是中國大陸打造「中歐陸海快線」的重點計畫,被視為是將一帶一路戰略帶進歐洲心臟地帶的關鍵建設。
這項高鐵建設是在2013年11月定案,2016年10月中國鐵路總公司、中鐵股份公司與匈牙利國家鐵路公司簽訂三方協議,成立「中匈鐵路合資公司」,中方占85%股份,預計耗資18億美元。
歐盟觀察人士分析,東歐對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投資計畫進入歐洲普遍抱持歡迎態度,但西歐國家在政治上較為警覺。
如果最後歐盟認定這項建設計畫違反歐盟相關採購規範,計畫勢將叫停,這將讓中國大陸西進歐洲政策重創,北京必須重新調整「一帶一路」政策,以符合歐盟法律。
但歐盟也不是沒有代價,特別是經濟發展較為落後、已經因為難民接納等政策和歐盟存在嫌隙的東歐國家對歐盟更有二心,歐盟與中國大陸之間也可能因此產生衝突。
陸企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下,力行「走出去」,積極海外併購,以取得關鍵技術、專利、品牌、通路等,不僅符合「中國製造2025」政策,提高北京的國際話語權,更有助陸企海外市場開拓。
不過,歐美各國基於國家安全、市場壟斷與不公平競爭等前提下,卻掀起一股防堵的聲浪,這使得陸企想透過收購海外高科技產業掌握核心技術,或經由購併以壟斷海外市場的路,愈來愈崎嶇難行。1060514
- 2017/06/17 16:45
- 2017/05/29 17:49
- 2017/05/29 17:49
- 陸企海外併購升溫 歐美掀起防堵聲浪2017/05/14 18:36
- 2017/05/14 18:35
- 2017/05/14 18:0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