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的旅客、朝聖者,在天寒地凍中被雨水打中,伴隨一陣陣歡呼聲,這才發覺不斷落在身上的是皚皚的白雪。大夥兒興奮之餘,街邊小販告訴眾人,這是達蘭薩拉2024年的第一場雪……
年年頒獎,幾家歡樂幾家愁,錯過了獎項不需要否定自己,但想要得獎自我肯定,也是人之常情。
菲律賓人每年都會盛大慶祝耶誕節,方式包括參加晨間禮拜、交換禮物以及耶誕夜團圓飯等。長久以來,菲律賓音樂人也譜寫出許多本土耶誕歌曲,廣泛傳唱。
12強複賽、冠軍戰前夕,現場媒體不管是台媒、日媒都是大陣仗迎接,但從總教練到球員,從來沒有一場比賽因為緊張而不願意站在媒體面前,甚至隊長陳傑憲還用流利日文每天接受多家媒體訪問……就是這樣的自信心,帶領台灣走上巔峰。
漢寶德認為建築不僅是為學院菁英所有,更提倡讓一般大眾也喜歡的「大乘建築觀」,雅俗共賞,讓大家感對建築師創造的情感有共鳴……
從〈春光關不住〉到〈春光閘袂離〉走了超過半世紀,它不是單純為台語文而台語文,而是要更多人記得曾經有一位勇敢的作家,不因自己的力量微小而放棄抵抗暴政,日子再苦,也要一個字一個字的寫下去……
漫威宇宙的超級英雄紅遍全球,其實台灣80年代就有「神龍飛俠」準備打倒怪盜團,台日合製特攝片,陪觀眾拯救全世界。
前輩畫家郭雪湖所畫的《南街殷賑》,不只留住1920年代大稻埕風景與被遺忘的好滋味,還藏有真正的「高度」秘密。
本期文化+橫跨新詩、散文、小說等文類,訪問老、中、青三代創作者,聊他們在創作路上的心路歷程、曾經遭遇的挫折,以及自我修煉的方法,期盼更多創作者投入書寫陣容,既保留美麗的母語文化,也開創文學的無限可能。
用台語寫詩,在21世紀的今天並不稀奇,但在50年前壓抑的年代,詩人向陽用心計較、排除萬難,無論如何也要走這條路,為此還曾兩度徹夜難眠,一切都是為了用母語寫詩……
大學時在校園聽到林強的演唱,母語魂被召喚出來,開啟她邊寫、邊唱的台語文書寫之路。有心台語文創作者,王昭華建議要先學著過台語的生活,不要表演式的台語,「沒有土、沒有根,培養出來的也是假花、塑膠花。」
台語獨立樂團「裝咖人」團長張嘉祥以揉合童年回憶、民間信仰的魔幻寫實小說《夜官巡場》奪下多項獎項肯定,同名專輯更讓他們入圍金曲33新人。張嘉祥說,講台語的他,才是記憶裡最熟悉的自己,他會繼續寫,用台文寫,讓那部份的自己不會消失。
小澤征爾2024年2月6日過世,英文依舊不算太好,但他用他的肢體語言說服團員,與他一起攀越過一座又一座的音樂山峰,帶著樂迷看見繁花的盛放與凋零,人生的希望與絕望。
每個人對「家」有不同定義,在這個社會的某個角落,5把雨傘就是他的「家」。
90 年代台灣出現《少年吔,安啦!》,有槍械也有青少年徬徨,彷彿也暗喻著衝掘網羅、大鳴大放過後的台灣人,內心的不安與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