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文學花園,正在開出奇花異草

本期文化+橫跨新詩、散文、小說等文類,訪問老、中、青三代創作者,聊他們在創作路上的心路歷程、曾經遭遇的挫折,以及自我修煉的方法,期盼更多創作者投入書寫陣容,既保留美麗的母語文化,也開創文學的無限可能。
2024/9/8
文:文化+雙週報編輯小組

台語文學從日治時期「台灣話文運動」開始,文學創作者們用自己說的語言,寫自己腳下這片土地故事的行動,從來都沒斷過,即使近一世紀以來面對種種政策打壓,文學的種子仍在各種深根發芽,終於來到21世紀的今天,在官方推廣及國家語言法的推動下,有更多新血加入,文學花園裡開始長出更多的花朵。

詩人向陽13歲為南投家中一方小書店顧攤,種下文學種子,17歲就發表第一首台語詩,40年來不斷琢磨詩心及技法,始終不輟,他認為一個詩人用自己的母語寫詩是很自然的事,即使碰到再大的困難也不能放棄。

六年級前段班的王昭華,大學時在校園聽到一場林強的現場演唱,母語魂被召喚出來,覺得這樣的歌「我也可以寫喔」,回家抱著吉他狂唱狂寫,後來為宣傳唱片而成立部落格,索性連宣傳文字都回歸台語文,她的台語散文書寫之路一直持續到現在。

1993年出生的張嘉祥是嘉義民雄人,目前是台師大台文所研究生,也是台語獨立樂團「裝咖人」團長,兒時記憶與故鄉神話是他創作的養分,接地氣的語言是他吟唱與說故事最對味的腔調。

台語文創作這條道路,從來都不好走,即使不再有政治力的干涉與介入,創作者要面對的問題依然不少,如何準確傳達台語文的用字及腔調,如何琢磨出優美的文句卻又能雅俗共賞,此外台語文學出版市場更是小眾中的小眾,知音在哪裡?讀者在哪裡?這些都是艱難的挑戰。

但誠如作家卡爾維諾(1923~1985)所說:「只有當我們立下難以估量的目標,遠超過實現的希望,文學才能繼續存活下去。」台語文學的創作者們,當然知道這是一條困難的道路,而且勢必立下難以估量的目標,遠超過實現的希望,如此,台語文學才能繼續存活下去。

台灣文學的花園,正在開出更多奇花異草。

172.30.14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