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尹錫悅戒嚴風波 看韓國人的示威文化
這次事件似乎也促成了世代間的溝通。許多過去被認為「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走上街頭,還將應援手燈等偶像流行文化介紹給年長一輩,8年前要求朴槿惠下台的燭火集會,在8年後變成百花齊放,示威不只有群情激憤,還有平時缺乏的交流。
深秋楓紅的季節,紐約飛往倫敦的紅眼班機上,旅美大提琴家郭虔哲望著窗外漆黑的夜空,星光隱隱閃爍,心中忐忑不安,腦中不斷浮現電腦螢幕拍賣畫面上那把1676年製作、有著優雅弧線與赭紅色雲杉色澤的安德烈亞.瓜奈里 (Andrea Guarneri) 大提琴。
這把令他魂牽夢縈的名琴,會在他抵達倫敦時還等著他嗎?還是已經投向另一位追求者的懷抱?郭虔哲不知道,他只知道內心的焦躁使他徹夜難眠,感覺就像追求傾慕多年、卻總是若即若離的女神,心煩意亂,毫無把握。
午夜時分,聯合航空波音767-300ER班機越過大西洋上空,此時茱莉亞音樂學院的恩師夏畢洛(Harvey Shapiro)悠揚的琴音在他腦海響起,郭虔哲憶起了16歲時在夏畢洛門下習琴時,他對名琴的熱情與執著是如何被啟蒙的。
「當老師用他那把Matteo Goffriller大提琴演奏時,整個空間充滿了一種魔力,我永遠忘不了那種震撼。」深邃悠遠的琴音,30多年來深植在他的記憶中。
同時郭虔哲不知不覺也被老師手中那把1727年的Matteo Goffriller大提琴的沉穩音質、優美弧度、顏色花紋以及整體質感所深深吸引。
Matteo Goffriller(馬泰奧.葛弗瑞勒) 是18世紀義大利威尼斯製琴學派中最頂尖的製琴名家,其製作的大提琴是獨霸威尼斯製琴時期的珍品。
「大師配上頂級名琴,原來,這就是完美中的完美。」郭虔哲剎那間領悟到。
一直將大提琴視為生命全部的郭虔哲,便立志一生要追尋這種完美的境界,也從此開啟了人生收藏名琴之路。
清晨7點鐘,滿載紐約客的航班穿過層層厚重的積雲,俯身飛向倫敦希斯洛機場,平穩降落。10月底倫敦已是寒冷的深秋,郭虔哲風塵僕僕從機場直奔倫敦拍賣所,迫不及待地要見見這把日思夜想的瓜奈里大提琴。
在紐約經營樂器買賣與音樂學校數十年,買賣琴、修復琴、整理琴、研究與收藏名琴都是郭虔哲的工作日常。由於交遊廣闊且生性直率豪爽,多年來他在收藏名琴與拍賣的領域裡建立了堅實可靠的人脈與資源,經過多年努力與尋覓,郭虔哲目前擁有兩把Goffriller名琴 — 1700年製 Matteo Goffriller與1735 年製Francesco Goffriller,他還擁有一把1780 年G.B. Genova,郭虔哲一直將這些琴當成孩子們般珍惜與愛護。
但是多年來,郭虔哲心中一直念茲在茲並矢志收藏的大提琴,就是由富有傳奇色彩與精湛工藝的義大利製琴家族瓜奈里(Guarneri)所製作的琴,但是這樣的名琴可遇不可求,特別是瓜奈里家族所製作的大提琴數量屈指可數,極為珍貴罕見,在拍賣會與私人收藏中都無法輕易見到。
也許是上帝應許他的痴心,也許是因緣成熟,一個偶然的機會,郭虔哲在拍賣會網站上看到了這把1676年製作的瓜奈里大提琴竟然以天價掛牌拍賣,而這把大提琴的製作者,正是瓜奈里製琴家族的第一代大家長安德烈亞.瓜奈里 (Andrea Guarneri, 1623-1698)。
「Kenneth,我知道你對這把安德烈亞.瓜奈里大提琴一定會有興趣的,她非常特別,你應該親自來倫敦看看。」郭虔哲的好友、也是英國拍賣行負責人特地打了通電話給他。
輾轉反側了整晚,郭虔哲隔天早晨緊張地查看網站,看到拍賣結束但無人買下這把琴,他內心又重燃希望,立刻做了一個瘋狂的決定,立馬訂了當天午夜的班機直奔倫敦,他要親眼見到這把夢寐以求的大提琴。他下定決心,如果可以,他要完成人生的夢想,就算買下這把身價直逼信義區豪宅的瓜奈里大提琴會讓他吃上20年的泡麵,他說什麼也要把她帶回紐約的家。
走進倫敦拍賣所的房間,第一眼見到這把348年前誕生的安德烈亞.瓜奈里大提琴,一種「眾裡尋她千百度,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瞬間直擊郭虔哲的心中 — 原來這就是一見傾心的感覺。在詳細瞭解這把琴的身世來歷與整體狀況後,郭虔哲馬上就決定要收藏。
「It is a once-in-a-lifetime opportunity。 這是一生難得的機會,我如果錯過她,我一定會後悔得狠狠踹我自己的。」郭虔哲說。
由於這把琴的價格十分昂貴,郭虔哲不是沒有猶豫過。「但我告訴自己,人的一生很短暫,夏畢洛老師總是說,人生最有價值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而大提琴就是我的人生。沒辦法,這是緣分,既然碰到了,只好拼下去了!」
說到緣分,郭虔哲與這把瓜奈里大提琴的相遇似乎冥冥之中早已註定。這把琴來到倫敦之前,在日本東京隱居了55年之久。大提琴的原主人是一位日本籍大提琴教授,於1968年在法國巴黎音樂學院修習大提琴時所購入。當郭虔哲得知這把大提琴來自東京時,相當的驚訝,因為他的愛妻聰子就是東京人。
「當我知道大提琴的主人是日本人,第一時間就告訴我太太,她相當興奮,非常贊成我把這把琴買下。」郭虔哲笑著說。
和妻子在電話中商量著是否該買這把千載難逢的大提琴,郭虔哲一時間有些猶豫,反倒是妻子鼓勵他勇往直前。
「如果你確定要買這把琴的話,你不用擔心錢的問題。我現在會放下一切去銀行,30分鐘內就會幫你準備好需要的錢。」妻子說。
聽到妻子這樣無條件的支持,郭虔哲握著電話的手感動得微微顫抖,他像是吃了一顆定心丸,拿定主意,當機立斷將琴買下。
「我真的很幸運有一位這麼了解我、支持我的太太。」郭虔哲說。
郭虔哲將這把大提琴命名為「Andrea」,而這個美麗的名字也包含了強大與勇氣的意涵。
這48小時的倫敦快閃行動,對郭虔哲來說就像做了一場不可置信的美夢。完成交易帶著瓜奈里大提琴離開拍賣所,倫敦的天空開始飄起綿綿細雨,比來時更冷了,但郭虔哲的內心卻是熾熱的,因為他終於追尋到了一生的摯愛,抱得美人歸。
回程郭虔哲特別為Andrea買了一個機位好讓她全程坐在他的旁邊,寸步不離。他看著身旁的Andrea,想起多年前第一眼見到妻子時的感覺,看似偶然,實則命中早已註定。
「當我買下這把琴的時候,那種感覺就像我又再次墜入了愛河。」郭虔哲說。
當他一打開紐約家門時,就看到妻子頑皮地將雙手放在大腿上,微彎腰60度,用元氣滿滿的日語說:「晚安!初次見面很開心!一路上辛苦了!」夫妻兩人相視而笑,他們知道家中又多了一個重量級的成員,這個甜蜜的負擔讓身上的責任更重大了。
為了探訪這把安德烈亞.瓜奈里大提琴的誕生地,郭虔哲再訪位在義大利北部歷史悠久的製琴重鎮克雷蒙納(Cremona)。二月初春的克雷蒙納,陰雨綿綿,春寒料峭,氣溫只有攝氏5度。郭虔哲站在已經被改建為大型商場兼畫廊的Galleria 25 Aprile前,他難掩興奮激動之情,因為這裡就是瓜奈里家族製琴工坊的原址,正是17世紀的克雷蒙納最繁榮的製琴聖地。
擁有將近400年製琴歷史的克雷蒙納,不但是提琴樂器的發源地,更孕育出世界三大製琴工匠世家:阿瑪蒂(Amati)、瓜奈里(Guarneri)以及史特拉底瓦里(Stradivari)家族。義大利製琴盛世始於16世紀中葉的製琴始祖阿瑪蒂,並在他的兩位學生瓜奈里與史特拉底瓦里手中發揚光大,直至18世紀中期達於顛峰,造就了克雷蒙納璀璨光輝的製琴工藝文化,也讓這座義大利倫巴底區域的北部小鎮,成為世界最負盛名的製琴重鎮。
克雷蒙納的製琴工藝更在201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克雷蒙納有150多家製琴工坊,多間國際製琴學校,傳承工藝及培育人才。
「這裡就是我的Andrea的出生地,」郭虔哲指著身後的這棟綠色建築說。「阿瑪蒂、史特拉底瓦里還有瓜奈里,他們師徒三人是鄰居,就是在這個地方製作出流傳百年的大提琴和小提琴。」
事實上,世界上最昂貴的小提琴 – 由孫子耶穌.瓜奈里(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ù) 製作的小提琴也是在這裡誕生的。
沿著Google地圖的指引,郭虔哲來到了克雷蒙納大教堂,這座12世紀建造的主教堂,緊鄰著世界第二高、高達113公尺的鐘樓,巍然聳立於眼前。郭虔哲一邊啜飲著義式濃縮咖啡,一邊談起他新收藏的瓜奈里大提琴;從瓜奈里的家族歷史、琴身體積、木材年分、整體造型、音質音量,所有細節他如數家珍,就像一位父親說起自己掌上明珠時那份驕傲與疼愛。
「這把安德烈亞.瓜奈里大提琴最獨特之處就在於,她是世界上唯一一把體積尺寸沒有被裁減縮小過的瓜奈里大提琴,完全保存了大提琴在17世紀最原始的樣貌。」
「這也是我買下這把大提琴很重要的原因之一。」郭虔哲解釋。「這是一把連奇美博物館也沒有收藏的大提琴。」
事實上,大提琴的體積尺寸經過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才演變至今日的大小。世界上第一把大提琴於16世紀由製琴宗師阿瑪蒂所製作,初時設計琴身體積較大,是為了表現大提琴的強勁低音,但是演奏者發現,使用如此龐大的琴難以演奏快速音群,無法詮釋細膩複雜的樂曲,於是製琴師們開始將大提琴的體積裁減並縮小。
據研究指出,由阿瑪蒂、瓜奈里、史特拉底瓦里等名家所製作的大提琴,約有90%的琴身都已經被後世的製琴師裁減縮小,使得原作者的原始設計不復存在。郭虔哲指出,大提琴被修改尺寸以符合各種需求是一個常見的做法,即便是他的Matteo Goffriller,也被現代製琴師縮小又再放大。
「但是我的這把大提琴保留了安德烈亞.瓜奈里當時最原始的設計,形狀大小從來沒有被改變過。」郭虔哲對於大提琴的演變做了詳盡的研究。
「這就好比沒有經過猶太割禮的生殖器,呈現的是最天然、最自然的模樣,」郭虔哲打趣地說。
時至今日,現今大提琴長度約有73.5到75公分,很少超過76公分,而郭虔哲的這把瓜奈里大提琴身長足足有 77.6公分, 比起他所擁有的Matteo Goffriller 還多了4公分。這也是他接觸過體積最大、身長最長的大提琴。
「如果說我的Goffriller像一位嬌小玲瓏的小公主,那麼我的Andrea的體型就好像一位超級名模,身材高䠷,想要忽視她都很難!」
為了更了解這把大提琴,郭虔哲在克雷蒙納特別拜訪了世界知名的提琴製作家、修復師兼鑑定大師艾瑞克.布洛特(Eric Blot) 。兩人在布洛特古色古香的工作室裡談起他的這把瓜奈里大提琴的各種特點與細節,布洛特聽了嘖嘖稱奇,興趣高昂,十分好奇。
「我見過數把安德烈亞.瓜奈里製作的大提琴,但是我從沒有見過琴身未被縮小的安德烈亞.瓜奈里大提琴,」享有提琴鑑定界第一把交椅美譽的布洛特說。
後來郭虔哲帶著他的Andrea親自拜訪布洛特位在紐約的工作室,布洛特親眼見到這把瓜奈里大提琴,很肯定地說:「這把大提琴從來沒有被碰過。她的形狀正如原本的設計,尺寸大小完全和17世紀時相同。」
造訪義大利克雷蒙納,小提琴音樂博物館 (Museo del Violino) 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寶藏之地。除了展示數百年來名家製作的珍貴提琴,博物館還收藏了一把由史特拉底瓦里製作的大提琴 — 1700年製的Antonio Stradivari "Stauffer",這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價值、也是郭虔哲最喜愛的一把大提琴 。
拉開紅色天鵝絨布幕走進展間,一見到這把大提琴,郭虔哲不由得單膝跪地,以崇拜的眼神說,「這就是一見鍾情的感覺…」
郭虔哲說,即便這把大提琴界的皇后,也是被裁減過大小的。「Stauffer原本大約79公分長,但後來被也製琴師削減到76公分。」
郭虔哲說,他的Andrea除了忠實保留了17世紀大提琴最原始的樣貌,巨大飽滿的琴身為雲杉木,沉穩的赭紅色充滿了質樸率性的味道。
對瓜奈里家族製琴史研究甚深的郭虔哲指出,比起老師阿瑪蒂與師弟史特拉底瓦里製作的琴,由於安德烈亞.瓜奈里生活簡樸,經濟狀況較不理想,所以在製琴的選材用料上,無法像老師與師弟選用價格高昂的木材,但也正因為這個原因,瓜奈里名琴在木材上雖沒有那麼精緻,但是卻很有特色與個性。
「瓜奈里名琴可以說是醜小鴨變天鵝的故事。」他打趣說,「一些瓜奈里提琴的背面有許多彎彎曲曲的紋路,與當時史特拉里瓦里所製作出平順精美的木紋很不同,但是那時不被看好的造型,經過幾百年之後,反而變成了瓜奈里琴的特徵 (trade mark)。現在世界上最昂貴的小提琴就是瓜奈里家族所製作的琴。」
由於這把大提琴體積龐大,發出來的聲音也很令人震撼。郭虔哲說,17世紀的大提琴特色就是大,共鳴比較寬厚,聲音厚實,效果類似低音大提琴。如果說史特拉底瓦里的琴音有如水晶般澄澈,那麼瓜奈里的琴音就如同蜂蜜一樣醇厚,更富有深度與溫暖的力量。
「我的Andrea聲音很深沉很溫暖, 但是拉起來的震動和音量也真的是很驚人。」郭虔哲笑說他練琴時都擔心會吵到鄰居。擅長製作碳纖維拉弦板的郭虔哲,也已經幫這把琴安裝上親手製作的拉弦板,其聲音更是「不同凡響」。
初春綿綿冷雨不停歇地下,郭虔哲走進克雷蒙納大教堂, 環顧主教堂裡的每一幅壁畫、每一座雕像,甚至一排排的信眾禱告時所坐的長凳,郭虔哲說,這些都是歷代人嘔心瀝血的奉獻與付出。
「走過百年歷史的名琴何嘗不也是如此?有人說這些300多年歷史的琴只是一種古董,但我從不這樣看,」郭虔哲撫摸著教堂大門的刻紋和蟲蛀的痕跡。「對我來說,這些琴是有生命力的,從被製造的第一天起,她們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存在。」
曾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電影《紅色小提琴》是郭虔哲非常喜愛的一部電影。電影場景正是300多年前的克雷蒙納,劇中製琴大師心愛的妻子因難產不幸去世,悲痛欲絕之下,製琴師用妻子的鮮血與頭髮打造琴身,完成一把曠世名琴,此後這把小提琴歷經了300年如史詩般的壯闊流浪與艱難險阻,最後輾轉在加拿大的拍賣會上以天價拍出。但由於鑑定師對此琴的癡迷而將這把紅色小提琴悄悄帶走… 雖然是虛構的故事,但電影將這把以血淚交織而成的紅色小提琴,所經歷的坎坷旅程描寫得淋漓盡致,浪漫而傳奇,令人悠然神往。
郭虔哲說,每一把名琴都刻劃著歲月的滄桑痕跡,有的顛沛流離,有的隱世而居,歷經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人轉手而流傳到現代。名琴像一部時光機器,帶領人們穿越300年的時空,音樂家使用名琴演奏,重新詮釋並賦予古典樂曲新的生命,讓一切都復活了起來。
「就像我的1735年的Goffriller大提琴,根據我的考證,當時巴哈 (1685-1750) 很可能聽過這把琴所演奏出來的音樂。我們現代人能夠透過名琴聽見當時樂器所演奏出來的音樂,這不是很神奇的一件事嗎?」
名琴魅力無遠弗屆,但是讓郭虔哲最意想不到的是,透過這把瓜奈里大提琴,竟然促成了跨國、跨世代、跨產業的合作。
這次來到克雷蒙納,郭虔哲拜訪了製琴學校克雷蒙納學院(Academia Cremonensis) ,製琴師出身的總經理Nicholas Gamberini,對於這把瓜奈里大提琴也十分有興趣,因為以古琴為範本製琴也是學校教學的重點之一。
Gamberini指出,現在年輕人願意投入學習製琴工藝已實屬不易,經過三年專業培訓的學生畢業後,求職就業是學生最關注的課題。郭虔哲則認為,除了訓練製琴師,培育更多優秀的修復琴師更是現在刻不容緩的任務, 具備修復提琴的技能在未來就業市場上更有競爭力。
目前郭虔哲與Gamberini已經談定數項合作的計畫,郭虔哲在美國康乃狄克州的樂器公司與義大利克雷蒙納製琴學校的建教合作將是今年夏天的重點,讓學習製琴的年輕人有機會到美國就業並發掘創業的可能性。
「這把大提琴具有不可思議的魔力,她把人們的熱情和機會都聚集在一起了。」郭虔哲說。「最重要的是,透過這把琴,人與人之間友誼被連結起來了,就好像音樂的力量一樣,這就是我畢生對音樂的信念。」
郭虔哲相信,每一位音樂家都有一項與之心靈呼應的樂器,而名琴有一種魔力,能讓音樂家傾注心力並發揮無限的想像力,甚至成為音樂家身體的一部分,讓演奏毫無藉口的呈現完美。
「這就好像李慕白有他的青冥劍,關公有他的青龍偃月刀,F1冠軍賽車手漢米爾頓有他的賓士AMG,而我郭虔哲有我的瓜奈里。」 郭虔哲眨眨眼俏皮地說。
郭虔哲說,這把瓜奈里大提琴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了350年,不只是音樂家在找琴,琴也在找合適的主人。他有一種感覺Andrea也在等他 。「而我終於找到妳了。」
郭虔哲預訂將於今年十月底回台舉辦兩場音樂會,他與優秀的美國小提琴家Arturo Delmoni和法國鋼琴家 Matthieu Cognet組成三重奏,以三人姓氏第一個英文字母為組合,取名為「CDK 三重奏」,屆時將為台灣樂迷獻藝。
其中高齡75歲的小提琴家Arturo Delmoni是小提琴大師海飛茲的最後一批得意門生,他將分享他在海飛茲門下習琴種種經驗與心得。
音樂會將在國家音樂廳與高雄衛武營舉行,屆時郭虔哲將使用這把珍貴罕見的安德烈亞.瓜奈里大提琴演出,大方與台灣聽眾分享這把大提琴的神奇與魅力。
出生於台北的旅美大提琴音樂家,曾被《雪梨先驅晨報》(Sydney Morning Herald ) 喻為「具有極致演奏技巧與自信的大提琴演奏家」,而著名古典樂刊物《弦樂雜誌》(Strings magazine)則形容他是「在輕鬆自如的演奏中,表現出優美溫暖的音色,完美表達出浪漫靈魂的大提琴家」。郭虔哲曾錄製發行過《爆米香的滋味 》、《華麗冒險》、《世界的天空》、《晚星之歌》、《大提琴家族:魔幻聖誕 》、《虔靜時刻》等6張專輯,除了音樂演出,郭虔哲熱心教育及公益活動,同時也在紐約經營樂器公司與音樂學校,過著演奏家、創業家與教育家的斜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