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的代價
林郁婷成功打下台灣拳擊隊史第一面奧運金牌,回台後幾乎天天都有行程,甚至一天都不止一個行程,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群眾熱情擁戴……
「這10年來,我其實是走在回家的路上。」為了修復新竹歷史建築「周益記宅」,找回屬於自己童年的記憶,周友達耗費10年的時間充實專業,向學者專家請益,與營造商密切溝通,甚至重拾新竹文史,找回消失已久的新竹人的生活方式,一路走來雖然辛苦,回家的路,卻愈來愈近。
位在新竹市區、離城隍廟約10分鐘路程的「周益記宅」,是新竹北門路上少數保存原貌的歷史建築之一,誰也沒有想到,當初仲介及建商與附近居民斡旋,3個月內竟連拆了11棟老房子,引起市民的抗議,卻因周友達的堅持,周家意外成為這裡的極少數,也才有今天「周益記宅」修復的契機與轉機。
周友達說,當時房屋的產權屬於父親和4位叔叔共同持有,他自己因為在這裡出生、長大,13歲才跟著父母搬離,「簽約那天,本來是由我代表出席,我忽然跟我父親說,爸,我們來把老房子買下來好不好,父親一愣,卻馬上同意。」
後來,周友達整合了幾位叔叔的產權,並於2013年成功申請登錄為市定古蹟,開始籌畫自力修復「周益記宅」的建築及內部文物的計畫。
54年次的周友達,中興大學機械系畢業,長期在日系汽車公司擔任商品企畫,務實的理工男,何以對老房子如此執著?「因為這裡有我最快樂的童年記憶,我常拿一張我跟弟弟兩人小時候的合照,告訴人家當年在新竹的生活有多快樂,新竹人以前吃刈包,包的除了虎咬豬之外,還夾著一層只有一種新竹海濱才出產的『滸苔』,吃起來才不會油膩,可惜後來再也吃不到了,但我跟弟弟都還記得那樣的滋味。」
令周友達念念不忘的還有「甘蔗羊肉」,全台灣只有新竹人會在吃火鍋時加一段稍微壓榨過的甘蔗,湯頭特別鮮甜。
當然不只有吃,老房子地板的六角磚、美麗的腰板、精巧的螺鈿太師椅、二樓天花板的六角形採光罩……,都成為周友達記憶的一部分。
「記得小時候家裡養曇花,每到開花的季節,到了晚上,阿嬤還會牽著我的手說,走,咱來去看曇花開!」
周友達說,維繫、照顧這個老房子,是因為他想要回到小時候在這裡生活的舒服的感覺,「當然我也可以把它賣掉,換一個現代化的、舒服的房子,我不會說哪一個好或不好,可是對我來說,我就是在北門大街上做了不一樣的選擇。」
關於周家老房子的由來,有一段很長的故事,根據「周益記」官方網站記載,「周益記宅」的歷史可回溯至清道光年間(1820-1850年),「武功(堂號)」周家自泉州遷至新竹定居,並於城隍廟附近開設茶泰號商行,第三代周清泉之妻李氏桔自叔輩手中購入大厝,1926年攜子周敏益正式入厝,並請書法家李逸樵為大厝門面落款提字「周益記」,這就是周益記宅的由來。
周敏益曾留學日本,1928年娶大稻埕茶商陳天來之女陳寶釵,周敏益與妻弟、旅法畫家陳清汾經常往來上海、北京等地,十分活躍。
而這位陳寶釵女士,就是周友達的阿嬤。
不過,伴隨著國民政府來台後的土地改革政策,家族實力削弱不少,周家於1981年舉家北遷,只在逢年過節回鄉祭祖。1994年,因長期無人居住,宅內文物遭竊,便掛上保全系統加以維護。
可是當周友達買了房子,進到久違的老屋,他嚇壞了,裡面很多東西都壞了,不少東西被偷,有些還被拆解成好幾部分,等著以後來搬……還有,屋頂還會漏水。
周友達才驚覺自己並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加上附近連拆11棟老房子之後,仲介一直來施壓,希望他也將老宅賣了,「我那時有一個感覺,即使我不賣,將來我的小孩也會把它賣掉。」
所幸,周友達的舅舅點醒他。舅舅們當初將位在台北大稻埕的老房子申請核定古蹟,所以陳天來的名字還留在那裡,「你把周家的房子留下來了,將來你阿公的名字才會留在這裡。」
周友達沒有懸念,馬上向新竹市政府申請核定,「周益記宅」於在2013年成為市定古蹟。
這段期間,周友達還做了許多事,從2013年起陸續進行文物與建築的修復規劃、家族史的重建,以及與老宅相關的歷史文化教育推廣,他認為修復來房子不能只是重現昔日風采,老宅在新時代的意義以及應該傳達什麼訊息給當代人,也十分重要。
逐漸的,周益記營運團隊也在2015年至2018年間逐漸慢慢形成,周友達帶著三位團隊夥伴與數十位在地關心文化遺產的社群朋友,共同完成許多行動及合作。周友達希望周益記在未來修復開放後,能成為竹塹老城區的客廳,循著先人的智慧,提供民眾創新體驗的活動及內容。
這是一段漫長的「陪伴」過程。
周友達說:「老房子就跟老人、老車一樣需要陪伴,要慢慢跟它相處才知道它的「性」(台語,個性、特性),才知道該怎麼辦,一切急不來。」
經過慢長的準備,「周益記宅」修復工程終於在2021年4月開工,隔年周友達又做了一項決定:籌設周益記古蹟建築學校,訴求「0至99歲的民眾都可以在古蹟裡向歷史學習」,周友達的想法是,永續的城市應該將歷史化為日常,古蹟應該成為連結歷史與未來的知識庫。希望透過這些理念的推廣,讓更多老房子被保留下來,得到妥善的照顧,民眾對古蹟、歷史建築的概念也有所提升。
周友達不把只自當成老房子的擁有者,而是古蹟的經理人,他說,所有的古蹟都要有一個專業經理人,讓老房子得到最好的管理及運用,理想上,他希望未來的「周益記宅」可以像馬來西亞檳城的張弼士故居一樣,不只是古蹟,或一般民居,同也開放客房讓遊客住宿,舉行婚禮、晚宴及甚至會議。屆時這樣的古蹟就不再只是私宅、公部門的成績單,而是和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場域,甚至可以成為推廣觀光的指標。
※
台灣人對古蹟、歷史建築、老房子似乎還停留在幾十年前,而且缺乏想像力,甚至毫無興趣。當老房子被拆了,或是修壞了、修得像新的樣,頂多罵一罵、說聲可惜,也就過眼雲煙。當民間無能為力,公部門使不上力成為惡性循環,珍惜文化資產的你我,是否還有其他的選擇?包括周友達在內的一些老屋的擁有者、經理人,正在為大家提出示範與典範。
名稱:周益記宅
前身:周益記宅
負責人:周友達
興建:早於1923年
形式:閩式建築
修復:2021年開工
現今用途: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