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打造雲林人的客廳 王麗萍在虎尾厝沙龍用「心」請客

王麗萍說,「虎尾厝沙龍」不是她一個人的沙龍,而是雲林人的客廳,她希望雲林人招待外地來的好朋友,第一個就想到這裡;也希望來雲林拜訪的朋友,把它當自己家裡的客廳一樣,好好享用這裡的一切。
2022/11/20
文:邱祖胤/攝影:趙世勳

提起雲林的「虎尾厝沙龍」,外地人知道這是一處獨立書店,早在文化部推動青年返鄉開書店、老屋再生政策以前,它就在鬧中取靜、大隱於市的鎮中心屹立,不少老、中、青熱愛文藝的人士慕名而來,一杯咖啡,一本好書,就這麼沉浸在充滿歐式舊家具與日式老宅的氛圍中一整個下午。

在地人則不同,老人家的印象裡,這裡是藥材行、冰工廠,過去的年代最賺錢的行業: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吳家包辦了這兩項,風生水起;地方文化局核定歷史建築登錄的名目,這裡是「吳中醫老宅」,它建於日治時代,出自駐在虎尾糖廠的日本建築師之手,典雅的「興亞建築」形式,黑色屋瓦,洗石子牆面,檜木原料的門框與窗欞,象徵的是上流社會特有的品味,日本時代大戶人家的客廳,或者就該是這個模樣。

12年來,「虎尾厝沙龍」的主人王麗萍,總是一頭俐落的短髮,光著腳丫在沙龍內外走來走去「接地氣」,聽到爽朗的笑聲,就知道又有老朋友拜訪,或是遇到難得知音。

王麗萍說:「我就是要把這裡打造成雲林人的客廳,歡迎大家來坐!」

虎尾厝沙龍已成為雲林人的客廳,也是虎尾在地的文化中心。(攝影:趙世勳)

繁華落盡 轉角遇見老房子

你如果不自己轉移話題,王麗萍的話匣子一打開,是不會停止的,她當過議員、立委,選過縣長,同時也是廣播電台主持人,她特別關注性別、環境議題,總是站在第一線線與財團和政客對抗,然而在堅毅抗爭的武裝背後,她有一顆超級柔軟的心,喜歡美美的事物,熱愛文學、音樂與藝術,她是這家獨立書店的主人,也是在熟悉在地文化歷史的資深策展人。

「我花心思、花資源維護古蹟,也算是一種對社會的貢獻,除非世界毀滅,或台灣沉沒,否則這座老宅能維持到何時,我就維持到何時。」

「虎尾厝沙龍」真的是鬧中取靜,我們從台北搭高鐵抵達雲林,再搭計程車進市區,運匠循著衛星導行來到指定的地點,還有點不太確定的感覺,原來這個地址所在的「民權路51巷3號」,還真是一條小巷子,車子要彎進去,有些勉強。

從大馬路走進巷子,不出10步便豁然開朗,怎麼會有一棟日本房子「窩」在這裡,繁華鬧市與安靜老宅的並存與對比,就這麼發生,就這麼理所當然,如果不是有心人刻意維持,這裡或者就不會有這樣充滿人文氣息的場域出現。

對虎尾厝沙龍的主人王麗萍而言,維護老宅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每天都要投注心力,用心計較。(攝影:趙世勳)

羨慕台北有紫藤廬 就愛老房子

王麗萍是在地虎尾人,在虎尾出生,大學北上念書,就讀政大中文系,當時特別羨慕台北擁有「紫藤廬」茶館這樣的地方,畢業後短暫待在媒體,後來參與政治,23歲就當選雲林縣議員,回到故鄉雲林,在議會所在的斗六及家郷虎尾兩地跑。

「當時投入選民服務,許多人找我談事情,可以坐下來的地方不多,不是西餐廳就是牛排館,但就是就沒有一個像『紫藤廬』的地方,可以讓靜下心來,喝杯茶,聊聊天。」

王麗萍笑說,她天生對藝術文化就很有興趣,但也許是從事政治的關係,跟她談話的人再談都是政治、經濟議題,「但我其實對這些覺得很無趣,雲林縣議會3屆12年都做教育文化小組召集人,當立委也是當民進黨教育文化小組的副召集人。」

王麗長期關注女性及環境議題,對文學又特別熱愛,沙龍經常舉辦各式主題書展。(攝影:趙世勳)

回雲林開「歸去來」 帶動茶餐廳風潮

既然沒有合適的地方,那就自己來弄一個吧,王麗萍在斗六找到一處百年的閩式福州老宅,開了一家「歸去來」茶館,弄得有聲有色,後來又在虎尾小鎮開了第二家,以日本時代留下來的老宅做為基礎。意外帶動雲林茶文化潮流,老房子加上茶餐廳的特色,成為新風尚。

這是1986年底的事,掐指一算36年,「我接觸老厝真的非常早,我就是喜歡老厝的味道。」

後來王麗萍當選立法委員,無法兼顧茶餐廳的業務,這些店才暫停營業,或交給別人做。

「我當時的想法不只是開茶館,而是要做雲林在地的文化中心,年年都舉辦許多活動,歌手伍佰的藝名還沒叫伍佰之前,我就請他來演唱,陳明章的通告費只有五千元加兩罐紹興酒……」

老宅維護得宜,推開一扇門,就是一道風景。(攝影:趙世勳)

結緣吳中醫老宅 驚豔和洋建築

2006年9 月以後因為「紅衫軍反貪腐運動」,王麗萍被開除民進黨籍,後來便一直以無黨籍身分持續關注政治及地方事務,她主持的「紫色姊妹廣播電台」一直是性別議題關注的先行者,雲林在地的文化事務也多半會找她來參與,少了公職的束縛,王麗萍有更多心力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2010年,因緣際會與「吳中醫老宅」結緣,當時吳家已將老房子轉手他人,透過朋友的介紹,王麗萍初次拜訪這座近在咫尺卻素未謀面的「老朋友」,十分驚豔。

「儘管對方尚未開價,我也還沒確定要買下來,心中卻出現許多念頭,想在這裡開書店,要做在地的文化沙龍,連店名『虎尾厝沙龍』都想好了!」

細數老屋的前世今生,王麗萍說,吳家在虎尾本來就有事業,賺錢以後才在鬧區蓋房子,業主本身也有品味,「有錢人也要有些文化,才能『囂俳』(顯闊)。」

王麗萍卸下公職及黨職,依然熱心公共事務,積極推動文化活動。沙龍是她的祕密基地。(攝影:趙世勳)

原始設計出自日本建築師 法規照步來

吳家找的建築師是駐在虎尾糖廠的日籍建築師,40坪的房子,有中廊,兩側有廳房,有臥房,屋頂就有4個歇、16個片爿,非常壯觀。風格是和洋混搭,有日式的黑色屋瓦,屋身是歐式的混凝土建築,外牆則為洗石子牆面,精確的說,用的是日本在台灣大力推動的「興亞式建築」。

不過這位建築師相當守法,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建築法規改變,對建築防震有嚴格的要求,每棟建築物都要有防震的安排,連帶影響到這座位在台灣虎尾小鎮的新興建築,每個牆角的轉角處都不是直角,而是補上混凝土以抵消兩面牆的剪力。

更別說地板、門框及窗框都使用檜木,種種細節都令王麗萍著迷不已。

於是,王麗萍在2010年買下了房子,15個月整修及維護,「虎尾厝沙龍」在2011年7月正式開幕。

不過買房子不難,難的是維修。擁有36年「對付」老房子經驗的王麗萍,卻在這裡遇到想像不到的事。

虎尾厝沙龍的中廊,書籍一字排開,宛若小型主題書展。(攝影:趙世勳)

洗掉油漆、還原木本色 老宅味道回來了

「那些檜木都被漆上可怕的水藍色,我沒辦法忍受,所以整修房子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層漆洗掉。」

王麗萍請人估價,前面兩個師傅都不願意,第三位比較有挑戰精神,「但他說他沒處理過這種狀況,做看看,10天跟你請一次款,沒想到第一次就請了10萬元……」

不過事後證明她的堅持是對的,回復本色的老宅,自帶古樸的氣氛,後來陸續進駐的古董家具、吊燈,乃至滿牆的書籍,都自然的融入屬於某個年代的文化氛圍。

這是王麗萍的魔術,她就是有辦法找回屬於老房子應該有的味道。

房子修復好之後,周麗萍便主動提出申請,將虎尾厝沙龍登錄為歷史建築,2015年更被文化部評定私有古蹟活化再利用全台楷模。

「有些人問我為什麼知道該這麼做?我很難說明,也許是天生的,也許是多年來經驗的累積,我到世界各地旅行,買了許多古董家具回來,在這裡都派上用場,好東西就是要拿來用,而不是藏起來、堆在不見天日的倉庫裡,像這裡的咖啡都是用有幾百年歷史的骨瓷杯裝的,你說喝起來有差嗎?當然有,不管是心情上,還是這些好東西帶給你的能量,都會讓一個人變得更有精神。」

古雅的裝潢加上歐式古董家具,加上書籍環繞,虎尾厝沙龍經成為熱門的文化景點。(攝影:趙世勳)

虎尾人的沙龍 推廣閱讀與在地文史

「虎尾厝沙龍」的定位是地方獨立書店,文化、藝術本就是王麗萍的強項,她是點子王,辦活動高手,也是暖場王,她主持的場子沒有不熱的,「虎尾厝沙龍」開店以來辦過畫展,主題書展,各種新書發表會、讀書會。這裡的環境舒適,充滿文化底蘊及優雅氣息,10年來,「虎尾厝沙龍」已成為雲林的文化地標之一。

王麗萍想起1995年她兼民進黨地方黨部主委時成立「雲林希望聯盟」,推動在地文化運動及政策催生,「當時一些雲科大的年輕教授和我們合作得非常愉快,累積不少真正關心在地的人脈」。王麗萍1995年起又連辦3屆「雲林新故鄉」營隊,或三夜四天或四夜五天,藉暑假假期召喚在外地就讀大學、研究所的
雲林知識青年,植入鄉土意識DNA。

往事歷歷,彷彿昨日,如今透過「虎尾厝沙龍」實現地方文化中心的理想,實在推動在地關懷與文化活動結合的實踐,一路走來,心心念念都是這片土地。

王麗萍說,「虎尾厝沙龍」不是她一個人的沙龍,而是雲林人的客廳,她希望雲林人招待外地來的好朋友,第一個就想到這裡;也希望來雲林拜訪的朋友,把它當自己家裡的客廳一樣,好好享用這裡的一切。

王麗萍把虎尾厝沙龍當成自己的辦公室,自在享受自己營造的獨特氛圍。(攝影:趙世勳)

為什麼要修老房子?因為知道它的價值,知道它的美,知道它擁有的故事,以及屬於在地人的美好記憶。王麗萍歷經政治紛擾卻仍不忘初心,驀然回首,在故鄉發現一方樂土,便潛心投入經營。就是這份「打造雲林人客廳」的用心,讓老房子顯得不同。沒有營利目的,只有回饋鄉里、保存地方文史、推廣文學與閱讀的巧思,這樣的客廳,讓人下回還想再去做客一趟。

虎尾厝沙龍小檔案

名稱:虎尾厝沙龍
前身:吳中醫老宅
負責人:王麗萍
興建:1940年代
形式:興亞式建築
修復:2010年起至今
現今用途:獨立書店、咖啡廳

(攝影:趙世勳)
172.30.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