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垃圾堆中長出的書屋 葉家豪用點點螢光照亮山城

葉家豪心疼老家石碇被丟滿垃圾,從一個獨自淨山的上班族,變成翻轉社區、用書屋關懷弱勢兒童的書屋創辦人。他相信螢火蟲嬌小但不渺小,點點星光群聚也有機會閃閃動人……
2022/10/25
文:葉冠吟/攝影:裴禛

10月中旬,尼莎颱風帶著一波又一波豪雨灌進北台灣,應當在家躲雨的天氣,在距離台北市信義區約15分鐘車程的石碇舊煤礦山村,卻聚集了來自3所大學、近80位穿著雨衣的學生志工穿梭聚落、山坡間,有人撿垃圾、有人遞磚頭,還有人拿起掃具走到附近住戶門口,揚起笑容挨家挨戶打招呼。

尼莎颱風來襲的十月中旬,螢火蟲書屋聚落附近,卻聚集了快80位學生志工,穿起雨衣來協助淨山、整理生態環境,風雨都沒嚇跑半個人。(攝影:裴禛)

「家豪老師,這邊要怎麼處理?」「家豪老師,要放到哪裡去?」志工口中喊著的老師,是42歲螢火蟲書屋創辦人葉家豪,套著一件防水背心,從頭到腳早被雨水打濕,仍精神奕奕地來回打點所有人工作。

這般光景,或許是剛獲頒文化部首屆社區營造獎的葉家豪,過去難以想像的畫面。畢竟6年前的他還是休假之餘,望著滿山滿谷垃圾、撿到懷疑人生的白領上班族。

城鄉縫隙陽光難照進 白領上班族願為童年撿垃圾

「我從來不敢說自己在做社造,社造學問很深,我只是想讓自己小時候的生活環境好一些」,用吹風機吹著頭髮的葉家豪受訪時,鏡框後稍帶疲倦,卻依舊認真回應。

石碇區十八重溪一帶山村,曾是台灣五大礦區之一的文山煤礦聚落。最風光時期,礦工高達7000多人,街上有2家金條店、5間柑仔店與西裝店,鄰近小學還特別開設分校,方便家長照顧孩子,周圍的淡蘭古道亦有絡繹不絕的茶葉與菇蕈產業。

螢火蟲書屋座落的石碇山城,十八重溪一帶山村,曾是台灣五大礦區之一的文山煤礦聚落,最風光時期高達7千多名礦工在這裡出入,書屋內部裝飾也使用不少礦坑相關古物。(攝影:裴禛)


但隨著礦業沒落、1996年最後一座礦坑關閉後,在現代化公路開通助長下,青壯勞動力被城市吸走,僅剩百餘人留在這個緊貼台北市行政區邊緣、都會鄉村裂縫的山村。不只分校20幾年前早遭廢除,最後一間柑仔店也在葉家豪返鄉前一年倒閉。

曾祖父母輩出身石碇農家,葉家豪就讀小學前在石碇長大,童年裡的老家溪流魚蟹成群、夜裡還有成群螢火蟲閃爍。等待領取台大農經碩士畢業證書的一個月間,葉家豪想回石碇放個假,卻驚見不在老街觀光軸的老家鄰里,山坡被丟滿廢材,無人居住的空屋也被偷塞垃圾。

不捨童年回憶被廢棄物埋沒,2016年成為白領上班族的葉家豪,開始在休假日就會戴起手套、穿著連身工作服淨山,撿過的垃圾從保齡球、賽鴿獎杯、高爾夫球竿到廢棄冰箱,種類多到能開體育用品店。他坦言,初期常被街坊投以異樣眼光,還曾被反惡意檢舉傾倒垃圾,但最可怕的,還是不管清、都會再次冒出。

蹲在近期搭建的戶外教學生態池旁,葉家豪指向後方的山坡,原本都被丟滿垃圾廢材,儘管和志工一起努力了6年,但總會有新的垃圾不斷冒出。(攝影:裴禛)

就在他獨自堅持一年、快氣力用盡時,垃圾堆裡忽然飛出兩隻黑翅螢火蟲。那微小卻堅韌的力量,大大振奮葉家豪的士氣,也吸引一群重視環境議題的志工,挽起衣袖加入行列,幫助螢火蟲回家。迄今每月有300多位常態志工參與淨山,撿拾垃圾量累計近百噸,原本側目的鄰里也善意加入。

「前年累計到90噸就停止計算了,因為也不能換獎金」,葉家豪苦笑,「計算撿的數量,對環境沒有幫助,不如實作、積極做,往教育扎根去做更有意義」,並把目標轉往整理空間環境,因而誕生了「螢火蟲書屋」。

垃圾堆中長出的書屋 用微小的韌性點亮偏鄉孩童希望

伴隨志工人數越來越多,葉家豪需要一個能放置淨山工具,並讓志工孩子休憩的場所,因此自掏腰包,承租一處年久失修的日治時期礦工老厝。後來他發覺,這棟房子能乘載的意義可能更大。

石碇地處偏僻,孩童教育與閱讀資源匱乏,若能建立一棟書屋,或許能替石碇孩童點亮視野。

螢火蟲書屋的各個角落,都是一行人拼拼湊湊,從垃圾堆或他人不需要的家具慢慢搭起,盼讓每個踏進來的孩子知道,物質得來不易,能愛物惜物。(攝影:裴禛)

一夥人尋寶般在垃圾堆篩出可用之物,從一塊檜木木頭、一盞廢棄煤炭燈到零零種種家具,同時四處募集二手書,拼拼湊湊搭起山村角落的溫暖一隅「螢火蟲書屋」。

葉家豪希望讓每個踏進來的孩子知道,物質得來不易,盼能愛物惜物,也藉此鼓勵孩子勇於夢想,「不能因為沒有資源,就放棄一切、以為人生就是如此,書屋也是在沒有資源下建立的,甚至是從垃圾堆裡長出來的」。

為了讓社區裡的鄰里認識他們,葉家豪和熱血志工們規劃免費課後輔導與親子手作課程,協助孩子培養閱讀習慣、打開對世界想像,尤其特別注重生態教育,想讓出身就坐擁山水懷抱的孩子對家鄉有歸屬感,傳遞傾倒垃圾是錯誤行為,「畢竟淨山只是消極行為,從源頭做管制才能解決,得淨心、改變行為與思想」。

儘管採訪當天葉家豪4點就起床為淨山活動做準備,還淋了一整個早上的雨,中午抽空受訪時,依舊認真、耐心地分享建立螢火蟲書屋的心路點滴。(攝影:裴禛)

但老天卻像開玩笑般,在書屋正式啟用前一天,半邊屋頂被尼莎颱風吹掀,收到的愛心書籍全數泡水報廢。「我不知道老天爺在想什麼,我也沒被託夢。一長排房屋,至少也是兩側被吹走,但不偏不倚就是正中間的屋頂」,葉家豪苦笑回憶。

不過若當起事後諸葛,搞不好真是上天促使「螢火蟲書屋」轉型預兆。

當時為籌措書屋修繕費,葉家豪和志工打起十萬精神,帶著家鄉農產品到天橋、地下道、工業區販賣,花了一個月才補回屋頂,也終於意識到若想讓書屋長久營運,得跳脫一廂情願的框架,找到自給自足模式支撐理想,「志工是一個鬆散的組織,要長遠發展必須建得立模式運作」,畢竟光購置每次淨山活動的垃圾袋費用就會破千,還沒算到為志工籌備的餐點。

淨山活動周邊的雜物開銷也不少,可能光一次活動的大垃圾袋購置費就能上看2千多元。備註:120公升袋的每包5個,售價為216元,參照對比計算出的垃圾量真的很可觀。(攝影:裴禛)

葉家豪捲起衣袖當菇農 自給自足翻轉凋零山城

利用農業知識所學,葉家豪觀察到石碇高濕度的環境適合菇類生長,赴日學習農技歸國,租起農地當起菇農,並推動社區支持型農業的認養計畫,開放外界認購香菇,部分收益作為書屋運作及修繕經費,用菇菇守護螢火蟲和孩子們。同時不忘與周遭其他菇農、蜂農、林農密切交流,整合發展山城創生的食農教育環境,期待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吸引青年回鄉。

而社區營造的本質,是透過在地、多元社群的參與翻轉社區,促成社會正向的進步。葉家豪因書屋推動深得在地媽媽信任,在他的鼓勵下,9位農村或弱勢婦女組成「媽媽班」創業,透過創意與好手藝,把在地食材料理成下午茶、蔬食套餐,提供旅客品嚐之際,也固定製做愛心餐盒照顧獨居長者。

一切起點的「螢火蟲書屋」當然持續運作,對內關懷在地孩子、舉辦冬夏令營,更組織調查隊考察地方文獻史料,讓十八重溪豐饒歷史不被忘記。對外除了固定的淨山活動外,也不定期舉辦親子環境教育活動、里山音樂會、社區走讀、自然小旅行等,拉近都市家庭與大自然間距離,替社區帶進參訪人流,凝聚地方創生組織力量。

採訪當天,有來自3所大學、近80位學生參與螢火蟲書屋的淨山活動,大功告成後,葉家豪(右)開心的幫大家拍照留念。(攝影:裴禛)

早已辭去上班族工作的葉家豪,現在身上有了更多職稱:螢火蟲書屋創辦人、百大青農之一的菇農、新北市有機運銷合作社監事、大學兼任講師等,還是4個孩子的爸。

葉家豪每天就像顆瘋狂旋轉的陀螺,無法停歇,光是受訪這天,清晨4點就起身做準備,早上80人淨山團工作流程、器具,中間抽空受訪,下午還有一組30人參訪團前來「螢火蟲書屋」,葉家豪必須接待介紹;中途葉家豪的手機訊息、電話交替閃著,還有志工喊著「家豪老師」請他協助的詢問聲。

這,只是他其中一個週末行程。那平日都在做什麼?葉家豪笑言,他是菇農,當然是在務農,偶爾得去演講、分享、開會;週末農閒時,除了去市集擺攤外,還得精進農技到農委會受訓,像今天的淨山、接待行程一個月中也會有幾場。

不累嗎?忙了一整個上午的葉家豪終於有空坐下來,抽空扒了一口飯補充體力,「當然會累,但,是體力的累,心其實不累,事情就是一直做,每天都有很緊急的事,一直衝一直衝,所以進步的特別快」,忙碌過後,就算是一口白飯也吃得特別香。

以同心圓輻射凝聚社區 善念發芽感動父母支持

今年初,葉家豪以「菇蕈農創」建造的「十八重溪光點聚落的螢火蟲書屋支持系統」,榮獲國際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認證,審計出他們每投入1元,就為社會創造出5.62元的價值與效益,肯定螢火蟲書屋的社會影響力,9月時又再獲得首屆文化部社區營造之社造創新獎鼓勵。

點點滴滴,葉家豪與有志一同的夥伴慢慢凝聚起鄰里間的凝聚力,從「螢火蟲書屋」為起點,以同心圓向外輻射的影響力,串起社區對永續的共同支持,也走向跨領域創新、生生不息的社區聚落。原本只有他一個人的「螢火蟲書屋」團隊,也多了8位齊頭並行的工作夥伴。

葉家豪願意一遍又一遍的,對外分享建立螢火蟲書屋聚落的過程,期待能讓自己的家鄉被認識,永續生態的訴求被聽見。(攝影:裴禛)

原本不解也不捨高學歷的兒子回家撿垃圾、務農的葉家爸媽,同樣被兒子堅定實踐的心意感動。葉媽媽曾透露,幾年前,有天晚上鄰里阿嬤帶著蹣跚步伐努力追上自己,興奮告訴她,接受書屋課後輔導的特教生孫子現在會看時鐘了。看著兒子努力累積的成果,被社會看見、更多人願意來協助他,善念種子慢慢發芽,媽媽欣慰在心底,現在甚至成為「媽媽班」的一員,採訪當天也為淨山志工準備午膳。

志工一棒接一棒不心急 親身實踐為社區帶來改變

採訪接近尾聲,葉家豪帶著歉意打斷,表示要先去向食堂裡的學生講講話。

「我曾經很認真想過,為什麼這些垃圾會在那邊、沒有人清,一直找不到原因」,葉家豪拿著麥克風,對著台下的學生們分享,「後來志工們告訴我,過去怎麼樣、去追究問題,無法改變已發生的事實,但當同學和志工的手和力量進來,就已經發生改變」。

淨山過程葉家豪特別安排學生去鄰里街道打掃,除了關懷長輩外,也想讓做害羞事情者心生警惕,感性告訴每位學生,他們就是大隊接力的選手,一棒又一棒接下去,「淨山不只是淨山,每一次的動作,都會為地方帶來改變,慢慢形成安全網絡」,深深感謝這群孩子們的相助。

當中一群輔大運動休息管理學系的師生,就與葉家豪談好合作課程,學生未來一年會來石碇,協助發想十八重溪聚落產業的可能性。從踩點露營朔溪路線到規劃淡蘭古道郊山旅行,用孩子年輕、有活力的觀點,替老山城建立新產業,盼成功後交棒給地方經營。

葉家豪笑言,很願意把社區空間騰出來給學生們運作,讓大家當老闆,把它當作真正的事業來練習、設計與發揮,「參與社造看起來像為別人做事情,但其實提供大量的思考、反思,能回饋給自己」,也是他一路走來的心路。

雨漸漸變小了,和淨山志工們揮揮手,葉家豪邀請大家3個月後,有空再回來吃頓飯,看看成果。一磚一瓦,拾起一片落葉或一個廢鐵鍋,一步步都讓這個「不山不市」的凋零山城越來越好,就像曾經遠去的螢火蟲,環境好了,自然就回來了,還會閃閃發光。

6年過去,葉家豪用心建設書屋,讓機制運轉,用「心」力換「新」力,建立永續的城鄉新生活,「螢火蟲雖然很小,但牠一點都不渺小,星光點點的力量,有辦法匯聚在一起時,牠照樣也是能閃閃動人」。

葉家豪(左2)和志工學生們拿著今天撿到的戰利品合影,感性表示,螢火蟲雖小但不渺小,星光點點的力量,聚再一起時依舊閃閃動人。(攝影:裴禛)



主題照:螢火蟲書屋創辦人葉家豪原本是名上班族,一次回老家石碇時,驚覺周圍是滿山滿谷的垃圾,決定挽起衣袖先從自己做起,在閒暇時撿垃圾,現在6年過去,他依舊沒變,但多了一群夥伴陪伴他。(攝影:裴禛)
172.30.14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