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NSO以APP一指服務 NTSO線上音樂廳為偏鄉演奏

身為國家級交響樂團,NSO國家交響樂團與NTSO國立台灣交響樂團試著尋找未來準樂迷,科技不見得是救命丹,但科技可以是一條隱形的紅線,透過傳遞音樂會的演出,吸引準樂迷進入古典音樂世界,也為文化平權盡一份力。
2022/7/4
文:趙靜瑜/攝影:王飛華/影音:洪凰鈞/照片提供:NSO國家交響樂團、NTSO國立台灣交響樂團

去年7月是台灣疫情最緊繃之際,場館先關閉後開啟,表團不約而同開出間隔座,梅花座,NSO國家交響樂團與NTSO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則不約而同,以科技為過程培養未來準樂迷,不讓古典音樂能量斷層。

NSO國家交響樂團開發手機應用程式「愛樂實驗室」,提供NSO國家交響樂團獨家音樂會實況錄音、最新音樂資訊與原創Podcast節目。這個「愛樂實驗室」APP也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合作,為失智症者及其家屬、照護者打造專區,讓喜愛古典音樂的不同族群,都能輕鬆進入音樂生活。

NTSO國台交數位音樂廳內建數位音樂會資料庫,樂迷可以在清單中選擇自己想聽的音樂會。圖為廖國敏指揮國台交的演奏畫面。(圖片提供:NTSO國立台灣交響樂團)

NTSO則在文化部的專案支持之下,將國台交演奏廳升級成為NTSO線上音樂廳,作為台灣數位音樂廳起始的第一步,1.2秒的殘響值,收音清晰,辨識度高,且環境噪音低,非常適合錄音室與攝影棚性質使用。

做為台灣第一個數位音樂廳,NTSO規劃樂團演出數位保存的可能性,讓家家戶戶有機會在家中享受置身音樂廳的豐富感,還能免受疫情威脅,朝WFH(Watch From Home)時代邁進。

疫情年代 NSO挑戰線上演出宛如實體

2021年7月31日,NSO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了指揮呂紹嘉卸任NSO藝術顧問音樂會。現場有樂迷,網上有直播,NSO執行長郭玟岑從動線到上下場,從快篩到口罩,從排練演出的安排到間隔座的思索,莫不以上台的表演者、台下的觀眾以及所有場館工作人員為主要考量,用更多的準備隔絕病毒。

值得一提的是線上直播音樂會的細膩安排,無論是資深古典音樂節目主持人邢子青的導聆串場,導播鏡頭的安排,挑戰了線上演出宛如線下實體演出的可能性與獨特性。

NSO國家交響樂團透過各類音樂會的安排與因應,找出與科技共舞之道。(圖片提供:NSO國家交響樂團)

郭玟岑表示,疫情時代,很多事情都不是規劃好就可以實踐的,「但是各種新的挑戰也會有新的收穫。」郭玟岑說,作為一個音樂團體,音樂會直播或是線上音樂會的演出是一個無可迴避的命題,「現在已經是4G要踏入5G的科技時代,台灣有非常多先進的技術可以選擇,比如說多視角的攝影,或是異地共演的串聯,這些新科技與古典樂的結合,都讓樂團有了許多嘗試的機會。」

NSO國家交響樂團執行長郭玟岑認為,作為一個音樂團體,音樂會直播或是線上音樂會的演出是一個無可迴避的命題。(攝影:王飛華)

新的挑戰會有新的收穫

有了「愛樂實驗室」媒體介面,接下來就是音樂會製播的諸多環節。郭玟岑說,要製作線上音樂會,配備包括經費,要有一整個攝影的團隊,要有錄製、剪輯與後製;如果是現場Live音樂會的直播,還得考慮場館本身的網速夠不夠快,能否支持大量影像傳輸,會不會有延遲的情況。

除此之外,還有曲目的選擇會牽涉到公播權等問題,「以往在音樂會現場,我們可以很輕易算出有多少聽眾,多少上座率:但一旦變成線上,不管是付費或是不付費,樂團要支付的曲目權利金都有不一樣計算的機制跟模式。」

過往在安排音樂會的曲目時,總是「序曲」搭配一首協奏曲,上半場就很飽滿;下半場來一首交響曲,再加上安可曲,2個小時左右的演出讓樂迷覺得誠意滿滿。現在做線上呈現,原本的慣性安排被打破了。郭玟岑說,直播音樂會可以有演前導聆,錄播更可以強化音樂會後製或是加上曲目解說;考慮螢幕前的受眾是否還能接受專注2小時,樂團在企畫音樂會的長度上都要有所考量。

郭玟岑說,當線上音樂會成為人們聆聽古典樂的選項時,身為團隊,就要比樂迷更早一步去思考音樂會的內容,「將音樂會原封不動搬上網路的紀錄式作法,已經不能滿足古典樂迷,我們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必須嘗試各種配套,讓線上音樂會也能成為樂迷的選項。」

科技日新月異,樂團的專業在音樂,要如何相互支持,樂團持續學習當中,郭玟岑說,聽音樂會進觀眾席是獨一無二的選擇,但除此之外,希望能讓各種可能性並存,用樂音豐富人們的生活體驗。

NTSO國台交數位音樂廳有獨立導播室與直播系統,可讓高規格的錄音、錄影順利送到觀眾眼前。(照片提供:NTSO國立台灣交響樂團)

NTSO數位音樂廳 以科技擴大音樂影響力

柏林愛樂於2008年領先全球成立的「柏林愛樂數位音樂廳」,將觸角延伸到網路世界的文化教育與交流領域,成為指標,NTSO也急起直追,提供4K5G超高解析度畫質及96kHz/24bit高解析音訊,建置台灣首座可容納交響樂團規模的數位音樂廳。

團長劉玄詠表示,「NTSO數位音樂廳」藍圖醞釀多時,當國台交南來北往大規模移動進行音樂會演出之餘,也在思索「數位音樂廳」的未來模樣,受到2020年COVID-19疫情影響,「NTSO數位音樂廳」的完成,讓古典音樂的推廣可不受任何藩籬障礙的限制。

NTSO數位音樂廳由文化部投入2200萬做設備更新以及數位規劃,利用4K 5G高規格建置,做到了「高畫質」與「低延遲」,未來在線上就可以聆聽高品質的數位音樂會。這座數位音樂廳還有2大特色,一是錄音系統和音響採錄音室規格,收音清晰;另一個則是直播系統,可讓高規格的錄音、錄影順利送到觀眾眼前,而這些影音演出也將透過網路同步儲存在數位音樂資料庫中。

原本從偏鄉音樂推廣教育出發,NTSO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團長劉玄詠推動數位音樂廳的建置,讓國台交演奏廳成為台灣第一座可容納交響樂團的數位音樂廳。(照片提供:NTSO國立台灣交響樂團)

劉玄詠心心念念 在乎偏鄉音樂教育

劉玄詠說,一開始是希望透過數位音樂廳將音樂教育帶到偏鄉,透過科技解決藝術教育發展的困境。劉玄詠說,108課綱是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希望能兼顧學生的個別需求,除了能力的訓練,提升學生的素養是一大重點,「一開始我們提出線上音樂課,希望與各縣市的中小學合作,規劃出不同的音樂教案,也實踐偏鄉文化平權的理念。」

但疫情呼嘯而來,國台交數位音樂廳反而成為音樂會演出的重要平台,劉玄詠認為,針對國小學童音樂課教育及普羅大眾古典音樂知識的推廣,還是國台交的任務,未來也會以交響樂團各種單項樂器為單元錄影,透過高科技的系統整合,藉由網路直播平台轉播出去,偏鄉也可以有高品質的音樂課。

國台交也會建立雲端資料庫,讓民眾隨時隨地點閱觀賞,這也是國台交成立76年來在樂教上的努力,數位音樂廳的成立,也讓國台交的社會音樂教育有了更便利的推動工具。

透過高畫質攝影機,NTSO數位音樂廳可以捕捉音樂會的大小細節,忠實傳遞。(圖片提供:NTSO國立台灣交響樂團)

數位音樂廳基本配備 高畫質低延遲

數位音樂廳德基本配備是「高畫質」與「低延遲」,但科技持續進化,數位音樂廳的下一步也值得探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教授何康國表示,數位音樂廳下一步,應該是沉浸式聆賞。他以GoPro為例,已經可以做到透過鏡頭看見指揮、獨奏者或是任何一位演出者在舞台上的視角,是一種全新的聆賞視野。也可以讓愛樂者的視覺感受有無限延伸的空間。

台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學系主任陳樹熙則表示,他相信不久的將來,8K會取而代之成為主流,3D穿戴式設備往裸眼發展的技術,也都指日可待。

古典音樂召喚術,就從科技開始。

主題照:人在家中坐,音樂天上來。NTSO國台交數位音樂廳透過高畫質低延遲,讓高規格的錄音、錄影順利送到觀眾眼前。圖為文化部長李永得在台北觀看國台交在霧峰國台交數位音樂廳直播的音樂會畫面。(照片提供:NTSO國立台灣交響樂團)
NSO國家交響樂團雙簧管首席王怡靜認為,線上音樂會讓音樂家也得重視「面子問題」。(攝影:王飛華)

花容不能失色 音樂家的震撼教育

文:趙靜瑜/攝影:王飛華/影音:洪凰鈞

線上演出對樂團本身節目的規劃產生了質變,對於台上音樂家來說,更是震撼教育。NSO 雙簧管首席王怡靜就從不會化妝到完妝,全由自己一手包辦。

「因為疫情的關係,線上音樂會更加蓬勃,我們也常常被鏡頭拍到,說實話開始很錯愕,怎會有機器手臂出現在舞台上,還有長長的收音麥克風。」在一場音樂會線上播出之後,王怡靜接到母親大人的電話,「妳不化妝在螢幕前就像一張白紙,臉色蒼白還大小眼。」再加上吹奏管樂本來就不能擦口红,為了避免沾到簧片纖維影響震動,這讓王怡靜開始正視化妝的問題。

眼球當道 音樂家也要學美姿美儀

「以前在學校學音樂,老師哪會教美姿美儀,團員都是坐在一堆人當中,誰也看不到誰。現在不一樣,音樂會會特寫獨奏家在獨奏演出的樂段,出油毛孔到浮粉脫妝,全都看得一清二楚。」王怡靜開始尋找解決之道,用自己做實驗品,排練後頂著一臉花妝衝去化妝品專櫃尋求協助,逐一改善,「我從底妝到眼影開始了解,這對音樂家來說是很大的學問。」

這個現象,其實不只是王怡靜,早己經成為團員們的重要「功課」,比如說小提琴團員上台時不能戴長耳環,不能有可愛的袖子,都會影響視覺;上衣得要能挺一點的材質,可以閃閃發光就更有質感;高跟鞋要有一定高度,才能坐得穩:坐椅子只坐三分之一,被拍到看起來才不會彎腰駝背。

在NSO 的後台,會聽到誰帶來的新造型夾很厲害,一捲就可以讓髮型立體起來,宛如隨身攜帶美髮師;還有演出歌劇之前一定要吞各種保養品,避免眼睛過度勞累,樂譜看錯行;哪裡有一件小洋裝很適合上台,下一場音樂會就會有團員「撞衫」,「大家都會『食好鬥相報』,互相交流,這都是音樂家的新課題。」郭玟岑說。

王怡靜說,音樂家最重要的還是把音樂做出來,吹奏時即使需要吸飽氣吹得臉紅耳赤,都是必要之「醜」,「線上音樂會大家可以來一杯紅酒,要聽甚麼都可以,要柏林愛樂或是大都會歌劇院,都很方便。」但是身為音樂家,王怡靜還是要說,在音樂廳内音樂流瀉的臨場感,與聲學空間的美好交融,甚至是指揮跟團員間的呼吸與律動那種現場的感動,「不是百萬音響可以取代。」

172.30.14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