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專題》從《女人香》勾起的台灣探戈愛戀──台灣近20年探戈音樂的萌芽與發展

在千禧的第2個10年裡,台灣觀眾接觸到的探戈展演活動日益蓬勃多元。除了有國家戲劇院引進融合探戈與現代舞的演出外,國內不少樂團陸續嘗試跨界將探戈音樂納入節目中……
2022/2/26
文、圖片提供:吳睿然(手風琴演奏家)

「……那女人充滿情挑的微笑,令我所有的愛,如篝火般猛烈地燃燒起來……」

——節錄自歌曲《一步之遙》(Por una cabeza)

這首探戈歌曲,是由20世紀初阿根廷傳奇歌王卡洛斯.加德爾(Carlos Gardel)所譜寫,在他離世近60年後,因 1992 年電影《女人香》重新走紅,曲中柔情與激情的強烈對比,受到當時許多導演的青睞,也因此陸續被引用在數部賣座電影中,使得這首樂曲幾乎成為上世紀末探戈音樂的代名詞。

在台灣,電影片名《女人香》甚至取代了原曲名,成為至今音樂會上為人熟知的標題。就在這部金球獎最佳影片上映的同年,開創新探戈樂派的大師皮亞佐拉病逝於阿根廷,他以融合爵士及當代音樂的強烈風格,賦予了探戈音樂全新的面貌,在馬友友、基頓.克萊曼、巴倫波英等名家的致敬風潮下,引起了廣大古典樂迷的回響。這兩起燃遍全世界的篝火,也成為往後大部分台灣音樂家及觀眾,進入探戈音樂世界的敲門磚。

立基於台中的「Alma Tango」艾瑪探戈樂團。(照片提供:吳睿然 )

千禧年前後,台灣首次引進阿根廷探戈秀,如 1997 年的 Tango Fragrance 以小編制樂團及舞蹈,重現布宜諾斯艾利斯小酒館的氛圍,除了讓台灣觀眾更進一步認識皮亞佐拉之前的探戈音樂外,這場演出所引起的共鳴,更啟蒙了新一批的舞者投身學習阿根廷探戈。在這些前台大土風舞社成員的熱情經營下,非表演性質的沙龍探戈由此在台灣生根。隨著本地舞會及舞蹈教室的開辦,對於所謂「探戈黃金時期」(1935-1955)音樂的需求量也開始增加。由於當時網路尚未成熟,音樂素材取得不易,這群探戈的愛好者如劉心岳、周思齊、蘇紀琁、朱翰光、朱秀櫻等,便四處搜尋唱片建立曲目,成為台灣首批的 TJ(在舞會中播放探戈音樂DJ的暱稱)。

於此同時,舞會社群中具有音樂背景的同好們,也開始相約組團,台灣第一個以演奏阿根廷探戈音樂的樂團 iTango,便於 2004 年第二屆台北國際探戈節中誕生,時任團長的程希智亦成為台灣探戈舞會中、首位演奏班多鈕手風琴的音樂家。

另一方面,當《一步之遙》及皮亞佐拉的《遺忘》、《自由探戈》等名曲逐漸成為古典音樂會中的常客時,一批非舞會出身的台灣音樂家如吳睿然、李承宗及吳詠隆等,也在不同機緣下接觸到班多鈕手風琴。連同程希智的這4位台灣班多鈕先驅者,先後各赴南美、歐洲及日本隨大師們研習這項探戈的靈魂樂器,並藉由聆聽老錄音與採譜,參加工作坊與比賽,以及跟隨當代探戈樂團的演出,深入累積皮亞佐拉及其他大師們的音樂語彙。由於他們長期投身於探戈音樂的演奏及教學,不僅漸漸培養出自己的觀眾群,也吸引了更多音樂界的朋友進入這領域。不容忽視的還有演奏家饒亦琪,在班多鈕原生地德國轉而拜師鑽研製琴修繕,返國後成立的工作室,10餘年來成為全台灣及東亞地區許多班多鈕演奏家的維修中心。

2015 年,傳統探戈大樂團編制的「Tango Aroselli」在首次由國人全程策劃的探戈秀《舞夜.探戈》中登台。(照片提供:吳睿然 )

探戈音樂在各演出場合日漸茁壯

在千禧的第2個10年裡,台灣觀眾接觸到的探戈展演活動日益蓬勃多元。除了有國家戲劇院引進融合探戈與現代舞的《米隆加》外,國內也開始有國家交響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朱宗慶打擊樂團及台北愛樂合唱團等大型演出團體,陸續嘗試跨界將探戈音樂納入節目中。2014年成立的巍聲國際藝術文化,以推廣手風琴音樂為志業,也因手風琴家族中的班多鈕,順勢成為將阿根廷探戈音樂引入台灣的重要推手之一。在陸續邀請阿根廷、歐洲及日本知名樂團及音樂家來台演出同時,也藉由和這些名家合辦的大師班,讓台灣有興趣演繹探戈音樂的同好們有機會能一窺殿堂。

隨著沙龍探戈的人口增加,舞會變得更頻繁多樣,樂團亦開始受邀至舞會現場演出。相較於一般音樂會曲目中,偏向皮亞佐拉式的自由曲式及速度變化,舞會中的曲目則需要曲式與速度相對嚴謹的古典探戈,這也進一步重新塑形了各樂團的走向與風格。在數年的嘗試後,於 2015 年台北國際探戈節中,集結了本地各樂團的音樂家,組成了傳統探戈大樂團編制的「Tango Aroselli」,在首次由國人全程策劃的探戈秀《舞夜.探戈》中登台,其中以次年探戈秀中阿根廷大師為探戈化的《高山青》所編的群舞,標示了台灣探戈舞樂兩大領域在這時期交流的重要里程碑。

演奏家饒亦琪在班多鈕原生地德國轉而拜師鑽研製琴修繕,圖為德國報紙對饒亦琪的報導版面。(照片提供:吳睿然)

開枝散葉 長出屬於台灣的果實

經過將近10年的沉潛醞釀後,4位先驅所成立的樂團不約而同地在千禧邁入第3個10年的前後,相繼錄製了各自的首張專輯。他們盡力地從阿根廷探戈的源頭,重新思考站在台灣角度創作的可能性。一方面收錄以阿根廷探戈風格重新詮釋的台灣歌謠,另一方面試圖改變探戈音樂的氣質,以貼近台灣的風景。而值得記錄的里程碑,是李承宗和歌手巴奈合作出版的《愛 不到》,難得出現了一部完全以本土為出發,並同時以阿根廷探戈為核心的製作,這張專輯也在今年的金音獎上得到了評審團大獎的肯定。

隨著各地舞會的興起,原本集中在北部的探戈舞蹈及音樂相關活動,也開始散播到台灣其他城市,陸續成立的樂團如 2017 年誕生的「 A Touch 」觸動探戈樂團,以及 2020 年立基於台中的「Alma Tango」艾瑪探戈樂團等。

新一代的探戈發展至今20餘載,從事樂舞活動的人雖然仍屬小眾,但經由這些人的長年耕耘,讓台灣逐漸熟悉這項人類無形文化遺產所擁有的豐厚底蘊。今年適逢皮亞佐拉百年誕辰,除了上述探戈樂團舉辦的紀念音樂會外,其他如樂興之時管弦樂團的皮亞佐拉禮讚音樂會,以及由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推出首次全由國人製作的皮亞佐拉輕歌劇《被遺忘的瑪麗亞》,也顯示國內表演機構開始願意嘗試演出全場屬於自己的探戈。

一如在這齣輕歌劇裡的一段歌詞:「……瑪麗亞生產吧!誕生出更多的生命!在被遺忘之前,妳將在根源與狂暴的碎片中重生……」歷經了百餘年的波瀾起伏後,探戈文化也似乎在地球另一端的台灣重獲了新生命。

《PAR表演藝術》 第344期 / 2022年01月號

台灣的探戈音樂演出現場。(照片提供:吳睿然)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