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尹錫悅戒嚴風波 看韓國人的示威文化
這次事件似乎也促成了世代間的溝通。許多過去被認為「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走上街頭,還將應援手燈等偶像流行文化介紹給年長一輩,8年前要求朴槿惠下台的燭火集會,在8年後變成百花齊放,示威不只有群情激憤,還有平時缺乏的交流。
身在一年四季陽光滿地的洛杉磯,冬季「年節感」來源,除了家家戶戶草坪上「紅配綠」色調的聖誕老人、麋鹿裝飾外,買個禮物贈送親友的血拚氣氛不可或缺。
百年一遇的疫情加持下,早就橫掃千軍的網購必定再創高峰。但如果不說,很多美國人也想像不到,放在門口踏墊上的微笑標誌亞馬遜(Amazon)箱子,正在改變街角風景。
實體書店──尤其是單打獨鬥的獨立書店、二手書店,像是健康狀況不佳的老年人,一樣是無法抵抗病毒的高風險族群。幸運的是,老年人因為隔離而保平安,但書店遇上居家隔離必倒無疑。
網購正旺,實體店面發出求救訊號。中國城一家老書店決定清倉拍賣,早已習慣線上買書看書的我,好像突然想起來「哇,這個世界還存在書店」,先後訪問了大洛杉磯地區兩家各有特色的街角書店。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電子商務時代,實體書店是瀕臨絕種的夕陽產業,但這幾次採訪經驗,讓我感覺到這個夕陽很美,美得令人不捨,想要再多看幾眼。
75歲的老奶奶看顧著一整屋幾千本的二手小說,80幾歲腰都挺不直的老阿公,拄著柺杖,手臂夾著剛讀完的舊書走進店裡,問說「凱倫,我下一本讀什麼好」?
退休人士麥可夫婦以身為墨西哥移民為傲,趁著疫情展開老派的公路旅行,盤算著帶幾本書在路上,「書本像是老朋友,每當我讀到一本書的尾聲,都有點不捨,因為這些熟悉的人物全都要消失了」。
拿著手寫的書單在書櫃前徘徊,兒女已經念大學的克莉絲汀,老早習慣網路買書,出門旅行更愛帶電子書,省得行囊沉重。但聽到身邊每個人說快救救書店,她馬上戴著口罩進門捧場。
倒地之前,美國的獨立書店線上募款保命,用推特號召街坊鄰居快來消費。相較於店外冷冷清清的舉世隔離,堆滿書本的空間好像一顆活生生的時空膠囊。在這裡人與人之間的溫度還沒歸零,演算法還沒有取代一切。
這一幕,與其說是抵抗時代淘汰的艱苦奮戰,更像是愛書人極具尊嚴的情懷:把書本信仰傳遞至世界末日的那一天。
更何況每家街角書店存留著那麼多回憶,無論邂逅另一半的那個角落,或是翻開影響人生那本書的那一刻,誰捨得就此宣告永別?
「過完這個冬季,你是否一如往昔。」這首橫跨千禧年的國語流行歌在我腦海響起,歌者正巧來自我所在的加州。
這一年來的你,已習慣了變化,習慣了不加思索接受新的生活方式,但心底是否還牢牢記著那個永遠無法取代的場所呢?你放學後經常鑽進去的那家書店還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