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買教堂當音樂廳 鋼琴家周善祥探究古典樂

這座教堂不僅是他的家,也是音樂廳。在這裡,周善祥可以用最自然的方式分享他的音樂想法,這也是他的心願
2020/8/15
文:趙靜瑜/圖片提供:周善祥

都說莫札特是天才,3歲開始學鋼琴,4歲學基本作曲技巧,5歲已能作曲,到7歲已經出版10首奏鳴曲,8歲時完成了第一首交響曲,12歲寫了人生第一齣歌劇。到了15歲,莫札特可說作曲等身,無役不與,音符信手拈來,沒有哪種音樂類別難得了他。

可我離他時代過於遙遠,只能從音樂裡聆聽回望,感受與想像:直到我認識了周善祥(Kit Armstrong)這個名字,才可想見天才確實出現在你我身邊,像恆星閃耀夜空,燦照整個世代。

真有兩把刷子的音樂家,總是像因飽滿而垂墜的稻穗般,成熟而謙卑,周善祥正是如此。撥通了社群通訊軟體,語音那頭的鋼琴家周善祥,人剛從法國到維也納,雖然今年受到疫情影響,音樂會無法順利舉行,就連呂紹嘉計畫帶著NSO國家交響樂團與他出訪歐洲的巡演計畫也取消,但他心有定錨,外界的變化再多再快,他的音樂之舟有自己的航道,不緩不急,用自己的配速前進。

1992年出生的周善祥,今年28歲,但他彷彿帶著前世的領悟而來,除了音樂,他還精通數學與科學,迷人的雙眼裡,深藏深邃而不可測的靈魂。

數學題讓他安靜

周善祥5歲開始作曲,學琴,7歲就成為加州查普曼大學(Chapman University)最年輕的數學系學生。周善祥說,他小時候第一個展現的才華其實是數學,「我母親說我如果睡醒,讓我不吵的方式就是給我一道數學題。」後來母親又給了他一個電子琴鍵盤,讓他可以玩玩音樂,當成嗜好。

鋼琴讓周善祥有了傳遞思想的媒介。

周善祥開始玩鍵盤,自學作曲理論,「一開始我自己創作音樂,只有一行音符,不特別,也不悠揚。後來我想到應該讓這一行音符聽起來不錯,然後買了鋼琴,開始寫出和聲旋律,也自己弄清楚哪個和弦要跟著哪個和弦,我摸索出自己原始版本的和聲理論。」

11歲,周善祥進入美國專收世界最具天分音樂學子的寇帝斯音樂學院(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主修鋼琴,同時還在賓夕法尼亞大學選修數學和化學。2004年周善祥12歲,他與台籍母親移居倫敦,周善祥選擇到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和作曲,在帝國理工學院攻讀純數學,13歲就修完畢業。

13歲那年,也是周善祥人生轉折點,他有一個機會彈貝多芬「告別奏鳴曲」給傳奇鋼琴大師布蘭德爾(Alfred Brendel)聽,隔年,周善祥將自己去加州史丹佛大學演出的錄音送給布倫德爾,布倫德爾決定正式收周善祥為學生,不但免收學費,甚至讓布倫德爾的基金會為他在史坦威選購了一架好琴。這也間接幫周善祥做了決定,在數學與音樂之間,他選擇了當音樂家,這也改變了他的命運。

周善祥16歲那年,布蘭德爾就封了琴,舉行了告別樂壇音樂會,但仍持續指導周善祥。布蘭德爾毫不掩飾對於周善祥的稱許,他說和周善祥一起學習的經驗,「讓我懂得莫札特和舒伯特的思維方式是什麼樣子。」

布蘭德爾也說,周善祥是他見過「最偉大的天才」,「對於偉大鋼琴作品的理解,不但有新鮮的視野與細膩的處理,還兼具情感與理智。」也許世界上的鋼琴家有很多類型,有的技巧高超,有的重視感情,但周善祥的音樂無法分類,像極了洋蔥,一層層剝開,總能帶給樂迷不由自主的感動落淚。

透過各種史料 找回作曲家最初想法

周善祥受到布蘭德爾最大的影響之一,就是對於樂曲本質的理解。周善祥說,他認為音樂家最重要的有兩件事,一是演奏,另個則是鑽研甚麼是真正的音樂,「我認為演奏家就是要傳達作曲家本意,要如何做到,就是透過各種史料的比對與考證,去找回作曲家最初的想法。」

周善祥說,他會閱讀作曲家的文章和書信、傳記,作曲家對於樂曲的論述。他也會想方設法找到更古老的樂譜,甚至行走作曲家故居,思考如何詮釋作曲家音樂中想要傳遞的本質。

「作曲家的樂譜就像是謎題,我們生長在當代,應該要試著了解以前人的想法,他們流傳保存的藝術跟音樂,都有賴後代再去了解古代的音樂,古代的歷史。一名好的古典音樂家,要對歷史有研究,要對歷史負責。」

伊爾松的聖德蘭教堂建造於1929年,建造不久之後就荒置,直到周善祥買下,作為文化展演之用。

這件事促成了周善祥買下一座法國北方的破落教堂。

周善祥說,2010年左右,他要錄巴赫的「眾讚歌前奏曲」專輯,這些音樂當時是巴赫寫給管風琴演奏的,而他用鋼琴演出。「我從小就很喜歡教堂,因為建築很美,而且在教堂裡覺得很舒服,我那時也沒彈過管風琴,我就想,如果要真正瞭解巴赫的作品,我要用傳統的方法來學,我就幻想哪邊可以找到管風琴,讓我可以很舒服、很自然地練習。」

周善祥想法很單純,就是可以有自己的管風琴練習。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周善祥開始問一些演奏管風琴的朋友,接觸到尺寸比較小的管風琴,有些是在人家家裡,有的時候在小教堂,「我也打聽到,現在有機會可以買教堂,像是在法國就有規定,1905年之後蓋的教堂可以私人買賣。」

周善祥買下法國北方伊爾松市(Hirson)的聖德蘭教堂(Sainte-Thérèse-de-l'Enfant-Jésus)。

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藝術世界

2013年,周善祥找到了法國北方只有1萬人左右居民的伊爾松(Hirson)聖德蘭教堂(Sainte-Thérèse-de-l'Enfant-Jésus),這座教堂距比利時邊境約10公里,距離巴黎約200公里,1929年建造。「我第一次去那邊,覺得特別漂亮。但這座教堂裡面並沒有管風琴,我就想先買下來,之後再裝管風琴。」

周善祥說,這只是一個「房間」,「但給了我很多設計自己音樂會的機會。」作為音樂家,周善祥說他有很多在教堂演奏的經驗,「我一直非常喜歡,一方面當然是因為聲學條件,教堂挑高夠高,回音很飽滿;也因為音樂被視為存在於更高層次可以再現的事物,在教堂演出有它的象徵意義。」

周善祥說,「我想創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特的藝術世界,演奏一些我挖掘出來的,不為人知的音樂作品。」周善祥認為,西方的古典藝術和宗教關係緊密,就算是非教徒,也無法擺脫宗教的影響,也可以去欣賞在音樂藝術中傳遞的宗教力量。

教堂內經常舉辦各種音樂會,讓市民多了一個聽音樂會的地方。

周善祥把這座廢棄的教堂與獨特的裝飾藝術保留下來,改建為音樂廳。自2014年啟用到現在,每年都有2到3場音樂會以及小型音樂節演出,剩下時間就用來練習。

周善祥回憶,第一次在教堂開音樂會,大概聚集了600多人聆聽,不算多,「其實就算在歐洲法國,很多人也不見得有機會接觸古典音樂。」周善祥除了自己演出,也與市政府合作,邀請各類型的音樂家來這裡演出,致力推動、發表更多沒有人演出的音樂。

教堂內的彩繪玻璃深具藝術感。

教堂簡樸 冬天演奏宛如修行

人口僅1萬的小鎮,生活簡單,對周善祥來說,住在這裡幾乎算是一種樸素的修行。教堂剛買來時已呈頹傾,周善祥花了一筆錢整修,座椅規定都用防火材質,還在教堂後面設了房間便於居住,也只有房間內才有暖氣。

周善祥說,整座教堂因為實在太大,光屋頂就18公尺高,面積180坪左右,沒有空調,冬季練琴的時候,大概4、5度氣溫手就是凍的,但是周善祥不以為意,他說彈琴的時候,整個身體與心靈都被音樂占滿,音樂廳內細細瑣瑣的嘈雜,環境的艱辛,都會被拋到九霄雲外,「只要不去想,就可以不存在。」

周善祥的母親從小到大,支持周善祥的所有決定,「如果辦音樂會,我們也都自己去排椅子,會後再復原。」周善祥有空就自己打掃,周媽媽則是看著他忙進忙出,也是拿起掃把開始幫忙,永遠站在兒子這一邊。

周善祥說,這座教堂不僅是他的家,也是一座音樂廳,「在教堂裡可以真正地、用最自然的方式分享我的音樂想法,這也是我的心願。」

周善祥說,這座教堂不僅是他的家,也是一座音樂廳。

尋找那些需要解讀與發現的音樂

疫情期間,周善祥順應環境,開始拍攝影片放在網路,他會先說一段樂曲的歷史起源,然後親自演奏,與樂迷分享,至今已經超過百支影片。問他如果像這種情況,沒有辦法演出,身為鋼琴家可還有意義?他的回答挺玄,「西方古典音樂是很特別的東西,看了譜子就可以了解作曲家的想法跟品味,這些寫下來的音樂不會因為沒有人聽,沒有人彈,它就不存在。」

周善祥說,窮盡一生,鋼琴家也無法演奏完所有的鋼琴作品,「我把作品分成兩種,一種是只需要鋼琴家去彈就好,另一種是等待著鋼琴家去發現它,而我對後者更有興趣。」尋找那些需要解讀與發現的音樂,這也正是周善祥關注比巴赫更早之前所謂的「早期音樂」的原因。明年周善祥也將從索尼唱片跳槽,成為環球唱片簽約音樂家,計劃發行「早期音樂」專輯。

「我覺得自己已經老了,」周善祥曾這樣說,「因為現在是我認識的自己最老的時候。」雖然是天才,但天才也是人,活著的每一天,就是要比昨天知道得更多,這或許是他買下一座教堂的真正原因。

窮盡一生,鋼琴家也無法演奏完所有的作品,周善祥的興趣是挑選尚未演奏、尚未挖掘的樂曲。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