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現場》亞洲人的食慾與非洲野生動物:上田莉棋與動保學者黃宗慧、黃宗潔、吳宗憲對談

保育是一門專業科學,不是憑著「愛」字就能夠完成,但一般人還是可以從身邊做起
2018/7/22
文:南部旦馬(文字工作者)

【主圖:左起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黃宗潔、台大外文系教授黃宗慧、《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作者上田莉棋與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吳宗憲(攝影:陳宥任)】

近期書市很多毛!面對人類不斷侵逼,野生動物存續遭受威脅,香港旅遊記者上田莉棋,遠赴非洲數個野生動物保育中心擔任動保志工,將親身經歷寫成《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啟動)。無獨有偶,日本也有年輕的法律學者本庄萌 ,為致力人與動物更友善的關係,走訪世界8個國家25所包含流浪動物與野生動物的中途之家,親赴現場紀錄考察,出版《世界的浪浪在找家》(木馬)。

年輕的她們企圖在當前大量歐美研究為主流的觀點之外,以亞洲人視角探問「人與野生/流浪動物共生共好的可能」,並希冀帶回第一現場的見聞,讓讀者有所借鏡,返身關照亞洲國家自己當地的動物們。 

近期上田莉棋來台舉辦《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新書發表會,並與「動物當代思潮」三位學者:黃宗慧、黃宗潔、吳宗憲,針對野生動物保育議題進行交流。

「有朝一日牠們滅絕,都是你們亞洲人害的!」

「其實我會去非洲當志工,犀牛是很重要的關鍵,也是我接觸野生動物保育的起點。」她說。2013-2014年間,身為旅遊記者的上田莉棋因雜誌任務外派,讓她得以有機會跟著保育人士追蹤犀牛。

「那時距離很遠,犀牛就像草堆裡的石頭,我甚至認不出來,觀察很久才看到牠耳朵動一下。」但這個畫面就足以讓她感動良久,她並慢慢想到,犀牛的始祖從5千萬年至今,度過了比人類更漫長的歲月都安然在世,卻在人類手中,未來短短8到10年將面臨絕種。

「我心中瞬間混雜了牠們的美麗,與我的悲哀慚愧。雖然我從來並沒有消費過牠們,好像這不是我個人的責任,但我就是亞洲人,從外國人眼中看來,犀牛會絕種,就是因為『你們』。」背負著亞洲惡名,上田莉棋在非洲當志工,一開始也很難獲得當地人信任。

為避免犀牛被盜獵,保護區會將犀牛去角,只要獸醫小心切角,不會對犀牛造成傷害。但這也意味著與同類打架時,遇到有角的對手會受重傷。(取自《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啟動文化提供)

她說,住在城市裡的我們,常常忘記動物與自己的關聯,但其實野生動物距離我們並非那麼遙遠,例如香港是全球非法象牙的貿易轉運點;例如上環、西環一帶,可以看到壯觀得令人心寒的曬魚翅畫面;例如台灣魚翅食用人數,是排名全球第三。

《甄嬛傳》走紅時不時出現劇情裡的「東阿阿膠」,也因中國富起來後的需求,導致遠在非洲貧困農民賴以為生的驢子被偷走殺害;光是在南非,每8個小時就有一隻犀牛因亞洲人對犀牛角的需求而被盜獵致死;而象牙的需求,更使大象每15分鐘就有一隻因盜獵死亡……

「我很想做點什麼,但怎麼做、什麼時候做,都等到2016年才得以實現。那時覺得,倘若書寫能發揮一點小小的影響力,我很想寫野生動物保育。相信台灣已有相關作品,但這個議題在香港很缺乏,大家只知道動物瀕危,可是沒有這方面教育機會。」

上田莉棋也到非洲當地學校協助動保教育教學,見識到學生們的熱情。(取自《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啟動文化提供)

二元對立外的第三種可能:慈悲的保育

上田莉棋在非洲共跑了3個國家。在納米比亞,野生動物是麻煩製造者,獵豹、狒狒、鬣狗、大象,均與牧農發生衝突,動保人雖保護野生動物,但解決的卻是人的問題;而在南非,保育更是血淋淋的戰爭,這裡是犀牛與大象盜獵最猖獗的地區,這個殘酷世界,盜獵人的目標也包括保育員的性命,每年都有上百名護林員在任務中死亡;馬拉威又是不同的保育景觀,這裡是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多數人民每日收入低於一美元,在極端貧窮之下保育的意義是什麼?馬拉威荒頹景象,是否正是人類最後資源殆盡的未來預言?這也是上田莉棋亟欲尋求的答案。

狒狒「小小」是孤兒,牠常嘴巴張開掛著微笑,但也有人認為狒狒沒有保育價值,養牠只是浪費資源。「可是我們如何決定誰值得救援?又是誰賦予我們判生判死的權力?造成生態失衡不也是我們人類嗎?」上田莉棋說。(取自《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啟動文化提供)
納國農民會毒殺名列「非洲五醜」之一的斑點鬣狗,卻不知鬣狗是幫助他們的關鍵物種,能避免疾病傳染給牲畜。圖為兩個月大的棕鬣狗幼犬。(取自《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啟動文化提供)

致力動物保護研究的台大外文系教授黃宗慧表示:「當初出版社邀約為這本書寫序時,其實我很怕看到科學至上的觀點,這是當前野保主流,人文思維經常被忽略。但書中提到近年動保界『慈悲的保育』(Compassionate Conservation)觀念,把可靠的科學和情感加以結合,做為動物保育的基礎。在書中,我們看見它確實發揮了功能,這在台灣很有發展空間。」

上田莉棋說,在非洲,單是講獅子的保育方式,當中的矛盾就很大了。「例如『合法狩獵』的討論,科學派覺得是OK的,可以收費拿錢來做保育,但如此一來,是否意指有錢狩獵的人,就比沒錢而盜獵的人高尚呢?」這件事在保育界爭議很大,話題敏感,也無法公開討論。

但以南非的盜獵問題而言,上田莉棋參與的保育中心,就成立非洲第一支全女性、也全黑人的防盜隊伍「黑曼巴」,她們透過訓練,同樣做男生的工作,並把保育概念帶回她們的村莊,證明她們可以通過愛護動物來謀生,學習愛動物之外,也改變自己與動物的困境。

「她們沒有武器,不會與盜獵正面衝突,而是靠人力架起一道防護網,在那裡我也會一起參與巡邏。」上田莉棋說,台灣讀者可能很難想像非洲保育區有多大,在半個台灣的範圍內,有很多巡邏的工作,包括巡查保育區的圍籬內有無盜獵者入侵的跡象與證據、尋找盜獵或村民投放的陷阱等等。其實附近農民也會因肉食或巫毒的需求,跑到保育區來放陷阱,一周可以搜出五、六十個,所以黑曼巴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黑曼巴」是非洲第一支全黑人女性的防盜隊伍,見證女性也能為保護動物出力。(取自《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啟動文化提供)
「黑曼巴」會赴各個學校宣導保育的重要性,也會結合上田莉棋等志工一起幫學校油漆、翻新教室。(取自《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啟動文化提供)

研究動保政策的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吳宗憲說:「黑曼巴用柔性力量達到最初、最基層的防衛,正好呼應我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社會設計的兩種方式〉,談的就是社區資產設計的概念。」

「過往向來把柔性力量當作同情、沒用、缺乏效率,但黑曼巴的例子明顯透過組織,把傳統認為沒用的柔性能力整個轉換,用來保育當地的環境。亦即只要加到系統『對的地方』,就能產生很大作用,但我們常忽略這種角色,忽略女性、忽略環境、忽略動物,這些都是隱微的,不容易被看見,需要有人組織,也需要有人把它寫出來。」 

黃宗慧也表示:「我還發現在納米比亞的例子中,透露出對農民的理解。現在『鍵盤正義』很容易陷入二選一,例如保育大象很重要,但農損誰來同情?可是在書裡我們看到保育人士了解農民的苦處,嘗試幫助他們,儘管方法可能會失敗,可是一但成功,對保育、對農民都有好處,不用無效的濫殺。這樣的案例寫出來很有幫助,告訴我們問題很棘手但不是無解。面對生命不能什麼都沒做就預設結果,我發現他們很努力想解決問題,透過很多的溝通,尋求第三條路線,不斷嘗試修正。」

一般人可能很難想像大象對非洲農民的危害,例如牠們會為了讓象寶寶喝到水而將儲水池踐踏破壞,這在極度缺水的非洲是很嚴重的問題。(取自《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啟動文化提供)

「迷信犀牛角?那生病咬自己指甲就好!」

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黃宗潔:「我覺得寫書對我來說最大的痛苦是,寫的速度永遠追不上崩壞的速度,就像莉棋說的『犀牛不能等』,我想做動物議題的人都有這種心情。我的書第一章寫動物園,每天google都發現又有動物死掉的新聞;包括今年我在動物保護學院開課,資料已經必須全部更新,因為根本趕不上動物的消失。」

「第二個痛苦是你大聲疾呼的事,跟民眾所接觸的世界是斷裂的,例如有學生以為鱉是神獸、兔子只有兩隻腳,因為彼得兔這麼告訴他,如果我們下一代連動物樣貌都是空白的,還談什麼保育?」

「就像迷信犀牛角的功效,那何不生病的時候咬自己的指甲就可以治病?因為成分並無不同。」上田莉棋說:「是人類的無知、貪婪,將動物逼上絕境。」

黃宗慧:「我想這點可以延伸到對國人的旅遊建議上。」畢竟每到暑假就會出現許多旅行團,將海洋世界跟動物園當成主要的促銷項目。前幾年學術界曾有過調查,發現70-80%的台灣人去動物園,純粹是為了娛樂跟趣味,而不是獲得教育與知識。

上田莉棋說:「有些人會從書名《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聯想我是否完全反對動物園,當然我不認為那是適合動物的環境,尤其現在動物園素質太過參差,雖然對動物很好的單位的確也有,可是更多純粹是商業取向,營利大於動物福利。」

「動物園歷史很長,幾十年來設定的標準已經不合時宜了。但我們對動物園的理解很理想化,認為小朋友就是靠那裡來認識動物。像海生館裡的海豚用不正常的姿勢趴在岸邊讓小朋友摸,大人還說『將來長大會成為有愛心的人』;或是很多人去野生動物咖啡廳打卡,以為這樣就是愛動物的表現,殊不知貓頭鷹白天要睡覺,卻為了你被迫加班。這也是IG為何會提出『動保條款』,禁止用戶張貼與野生動物自拍的hashtag,但還是很多人毫無意識。」

「書裡有個保育人員提出一個重要觀念,他說,『今天你拍這張照片是為了自己?還是對動物有好處?』其實沒有一隻動物因為你這張照片得到任何好處,可是大家不這麼認為。總之我們要不斷重複講一樣的事情,有時難免很洩氣。」

保育區裡年輕的獵豹,全數都是動物與人衝突下的孤兒。但是面對如此可愛的牠們,上田莉棋說:「有時我們對野生動物真正的愛,是保持距離。」(取自《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啟動文化提供)

用正確知識保護牠們:這份書單hen可以!

如前所述,喜歡動物實在應該避免無知,並且請用正確知識做為保護牠們的後盾。

上田莉棋推薦《狼與森林的教科書》。她說:「作者是日本人,告訴我們被視為『壞人的動物』可能是很重要的關鍵物種,而且確實影響日本,他們缺少掠食性動物,所以草食動物繁殖太多造成問題,滿值得一看的。」

「另外推薦珍古德《希望的理由》,很多動保人常感灰心洩氣,而她在這個領域這麼多年,做了那麼多偉大的事。2016年她來香港,我看到她就是個非常瘦小的老人家,可是親和力很強,還有溫柔的力量,這麼多年她不斷重複那麼多的事情,卻依然熱忱,我很佩服她。其實我也是悲觀的人,我不認為世界會變好,可是書的力量帶給大家希望。」 

黃宗潔呼應上田莉棋,也提出日本作者寫的《烏鴉的教科書》,同樣講述都市裡的「嫌惡動物」,該如何與牠生活在同一個社區,內容輕鬆有趣。另外她還推薦這兩年給予比較大啟發的《樹之歌》跟《森林秘境》,這兩本書把人放回大自然的系統裡思考,而非用科學調查的數字,來做為高高在上的人類控制動物的基礎。《意外的守護者》談外來種跟人生存的關係,也是錯亂系統的背後相對客觀的思考。

吳宗憲則推薦The Politics of Zoos: Exotic Animals and Their Protectors(動物園的政治:外來動物及其保護者),提到動物園背後的交易買賣,以及動物園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權利關係,「這種書比較少,站在動保政策與公共行政的角度,我推薦這本書。」

黃宗慧用「懶人推薦法」,推薦黃宗潔的《牠鄉何處》,裡面就有相當多的各類書單,此外還推薦《昆蟲誌》,她說:「動物的處境很慘、但昆蟲是更被漠視的,作者兼具科學背景與人文訓練,觀照昆蟲的角度獨特迷人又具有知識性,很值得一讀。」

野生動物生而自由,我們可以怎麼做?

上田莉棋在書的後記裡提到,保育是一門專業科學,不是憑著「愛」字就能夠完成,但一般人還是可以從身邊做起,例如查看食物中是否有危害紅毛猩猩棲地的棕櫚油、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以減少海洋生態的破壞、不要胡亂參加宗教放生破壞生態平衡、旅行時拒絕騎乘大象、拒絕與受困籠中的野生動物拍照、一週嘗試一兩天吃素等等。更重要是不要飼養野生動物,因為你再多的愛也無法給予牠天生所需的自由。

最後的附錄〈什麼才是良心的動物機構〉裡,也提出當前國外很盛行的「志工旅遊」攻略,什麼是可怕的「罐頭狩獵」、「戰利品狩獵」?什麼又是惡質的「路邊動物園」?如何才能保全自己的愛心不被黑心機構蒙騙?書中都有她過來人第一手的寶貴秘笈提供給你。

延伸閱讀

現場》尋找共享空間的可能:黃宗潔談《牠鄉何處?》

2017 Openbook 美好生活書》牠鄉何處?城市‧動物與文學

2017 Openbook好書獎 導讀講座4》牠鄉何處?城市中的動物處境與倫理難題

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我在非洲野生動物保育現場

作者:上田莉棋 

出版社:啟動文化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上田莉棋(Riki)

一半台一半日,土生土長香港人,現職自由旅遊作家及旅遊設計師。在旅行中熱愛和當地人生活、旅居,關注野生動物和自然,到南非採訪犀牛盜獵議題。曾出版《辭職旅行的意義》一書,記錄辭職遊學387天,到西班牙學西班牙語、再上癮般到南美洲及中美洲闖蕩,讀西班牙語,體驗生活及到動物收容中心做義工的經歷。第二本書《快樂至上,西班牙!》,則介紹了旅居西班牙當地的生活、節慶文化。

Riki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沒有乖乖從事政治新聞,誤打誤撞成為旅遊記者,曾任職《Tea Magazine》《新假期》雜誌,親身體驗及採訪各種極限活動,攀過智利最南的巴塔哥尼亞,登上非洲最高5,895米的吉力馬扎羅峰,深入玻利維亞的礦場;又到澳洲工作假期,體驗各國地道生活,足跡遍及六大洲、逾六十個國家。

抱著「我遊故我在」的人生目標,目前繼續不定期遊走世界各地;並持續於《新假期》《U Magazine》《蘋果日報》等媒體撰寫專欄或文章,並活躍於網路媒體。

世界的浪浪在找家:流浪動物考察與關懷手記

世界のアニマルシェルターは、 犬や猫を生かす場所だった

作者:本庄萌

譯者:楊明綺、葉韋利

出版:木馬文化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本庄 萌 

日本動物法律學者。自學生時代開始,多年來研究貓、狗,以及所有動物保護相關議題。她於英國就讀高中時,一次造訪動物中途之家的經驗,讓她決心走上動物保護這條路。於是自京都大學法學院畢業之後,隨即動身前往美國的法學院專攻動物法。接下來她花費10年時間,走訪在動物保護觀念上比日本更先進的國家,看到許多進步的現況。她致力於改善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關係,研究領域包括各國的動物法、環境法,以及實驗動物、畜產動物、動物虐待等議題。並於大學教授動物福利法等課程。

譯者簡介:楊明綺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赴日本上智大學新聞學研究所進修。譯作有《蜜蜂與遠雷》、《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超譯尼采》、《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孤獨的價值》、《一個人的老後》等。

葉韋利

1974年生。專職主婦譯者。享受低調悶騷的文字cosplay與平凡充實的生活。

172.30.1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