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與民國

發稿時間:2012/05/26
父親與民國
父親與民國
作者|白先勇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2/04/30

  知名作家白先勇為父親、北伐抗日名將白崇禧撰寫傳記,蒐集史料十餘年,由於卷秩浩繁,他還在消化當中,但在審視於台海兩岸三地各處蒐集不易,且蒐集得差不多的史料照片時有了新想法,就是將為數不少的照片以文章註解後先出版《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厚厚的上下兩冊,等於是白崇禧將軍的圖文傳記。

  這兩本照片集可說是白先勇整理父親傳記的副產品,過程相當曲折。最早是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三十年前鼓勵他寫父親傳記,他到十幾年前才開始寫,卻發現掉到無底洞裡,遇到很多困難,史料蒐集是其一。由於他在白崇禧十個子女當中排行第八,與父親不親近,1949年來台才十歲左右,對於父親1949年以前的事情不清楚,甚至不知道父親與蔣介石的關係,因而花很大的力氣蒐集資料。

  戰功彪炳的白崇禧於大陸陷共後選擇來台,但未獲蔣介石重用,還遭監控軟禁,因而寫信給蔣介石,表白自北伐抗日剿共至今同屬「一掛」的心跡,請勿派人監視。但此信沒作用,也顯出白、蔣二人長達四十年的恩怨分合,絕非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白先勇要蒐集父親的資料因而困難重重,直到兩岸相通後,到大陸才找到很多史料,例如1944年作者祖母九十大壽家中拍攝的影片流失,就是在北京圖書館找到的。

  書中充滿父子情,更有歷史價值,尤其釐清軍閥與國民黨的關係,讓大家重新認識軍閥與民國的關連。民初各系軍閥與國民黨不斷競合,關係複雜,1931年後才收編國民黨麾下,白崇禧是桂系將領,許多北伐抗日知名戰役如台兒莊一役就是桂系打贏的,因桂系李宗仁擅離總統職守,使得桂系歷史在台被抹煞,至今研究很少。此書提醒大家,民國百年的完整歷史不可能靠大陸補齊,台灣還是有很大的責任。

文章節錄

《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上下冊) 》

祖母九十大壽

  父親出生於民國紀元前十八年,廣西臨桂縣山尾村一個回教家庭。祖父志書公娶羅錦行馬全記的大小姐,就是我的祖母。祖父經商,但因早逝,家道中落,生活困難,七個兒女由祖母一手扶養。因為父親自小聰明過人,個性堅強,祖母獨具慧眼,認為父親長大必有出息,所以傾全力栽培。大伯、二伯都去當學徒,但獨讓父親進私塾讀書。父親常愛談起祖母伴讀的故事。父親十歲讀畢四書、五經,私塾的規矩大,年初一要把經書背誦一遍,背不出要罰跪挨打的。父親因為《書經.洪範》一篇辭文艱深,讀到深夜仍記不起來。父親個性最是好強,背不出書是很丟面子的事,急得痛哭。祖母在一旁作針線相陪,她勸父親先睡一覺,早上腦筋清楚,容易記憶。第二天拂曉,祖母喚醒父親起來唸書,果然都背進去了。祖母深夜伴讀,父親一輩子也沒有忘記祖母栽培之恩,他的學費,是祖母夜復一夜織鞋底賺來的。祖母晚年雙目失明,也是因為年輕時燈下操勞過度,父親非常心疼祖母經歷過的艱辛生涯。

  民國三十三年,祖母九十歲,父親在桂林替祖母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壽誕華宴,家裡擺席三天。父親的同僚、部屬、親友都來拜壽。蔣中正委員長特派總參謀長何應欽到桂林代表祝賀。駐華美軍司令史迪威也到了桂林參加壽宴。

  父親一向不尚奢侈,平日生活簡樸,並不喜歡排場,尤其在治理廣西時期,提倡斯巴達精神。此次祖母九十壽宴,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例外。父親是孝子,大概想藉此機會,表達他對母親回報栽培之恩。

  祖母一向住在山尾村老家,但後來搬到桂林與我們同住,住在我隔壁房。母親特別為祖母另外開伙,每天燉雞湯,祖母好心常常召我去與她共餐,分享她的雞湯。哪曉得老太太一片愛心卻無意間害了我,原來祖母有肺病,就那樣我受到傳染,一病五年。

  按照族譜,我們的始祖伯篤魯丁係元朝進士,原籍江寧府(今南京)。傳至第十五世白榕華老太公才落籍桂林。榕華公是我們家族的中興之主,他苦讀成才,是乾隆進士,曾在北方做官。父親常提到榕華公的奮鬥史,而且還在山尾村替榕華公修了一座墓。

  這是我們家族最完整的一張照片,父親兄姊還剩大伯崇勛(父親左)、二姑媽德貞(祖母左),我站在祖母右。大伯沒有進過學,二姑媽幫著織鞋底供父親讀書,家人都為成就父親做出過貢獻犧牲。父親也就感恩回報,奉養大伯、姑媽一輩子。他對子姪輩的教育也是無條件的栽培,有幾位供他們上大學、上軍校。父親其實扮演了白氏家族族長的角色,大概他也想效法榕華公,做為振興族人的首領吧。(摘自下冊《台灣歲月》)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