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深入淺出、進入經典之前的有趣導讀。作者突破傳統「紅學」講考證的窠臼,從故事、人性、生活細節牽引出一條清幽小徑,也不忘提醒我們,要以更年輕的同理心,來看大觀園裡這一群十五歲上下青少年構築的青春王國。在蔣勳眼裡,曹雪芹的偉大處就在他對人性嗔痴的無限包容,於一切有情無「憎」無「愛」。
文章節錄
《夢紅樓》
青春王國裡的賈寶玉
《紅樓夢》裡賈寶玉的形象,在戲劇、圖畫、電影、通俗的電視連續劇裡,不斷重覆出現,頭上戴著紫金冠,一點顫巍巍的紅纓,通身錦繡長袍,皮膚白皙,面目美麗細緻如女子。一般的通俗戲劇,也因此常常由女性演員反串演賈寶玉。
賈寶玉十三歲,一個在富貴家庭生長的青少年,出生的時候口中啣著一塊五彩晶瑩的玉,傳為奇蹟。週歲的時候,依習俗有「抓週」的儀式,把許多物件放在嬰兒面前,看他抓哪一樣,用來預言判斷這個孩子未來的志向。
賈寶玉的爸爸賈政是讀書人,做了大官,當然也希望兒子將來讀書做官。卻沒有想到,這個被祖母溺愛的嬰兒,什麼都不抓,獨獨抓起女人用的脂粉釵環來玩。他的父親賈政當然大失所望,認定這個孩子將來長大,不過是「酒色之徒」。
賈寶玉一出生,背負著家族好幾代做官的榮華富貴,一方面養尊處優,另一方面,也過早承擔了父祖輩功名烜赫的壓力。
以今天青少年的心理角度來看賈寶玉,這個十三歲的男孩子,正是讀國中的年齡,身體剛剛發育,對大人加在他身上的世俗功名價值充滿了叛逆。他不斷試圖要從男性追求權力與財富的虛假價值中逃脫,寵愛他的母親、祖母、姊姊、妹妹,甚至和他一起長大的丫環,構成一個純女性的世界。
他因此形成了一個偏激的反男性主義觀點。他說:「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
賈寶玉,這個十三歲的少年,感覺著剛剛長成了的身體,感覺到生命的美好。他渴望單純的愛與被愛,他渴望可以在同樣未被世俗價值污染的同伴中保有一生一世的純潔。
《紅樓夢》一開始,賈寶玉身邊的十二金釵,幾乎都在十五歲以下,史湘雲、林黛玉、探春、迎春,都比賈寶玉小一兩歲,惜春最小,只是八、九歲的小女孩,大寶玉一歲的是寶釵,大約十四歲多,王熙鳳也不會超過二十歲。
年齡對閱讀《紅樓夢》是一件重要的事。
《紅樓夢》的主要人物,事實上全部是青春期的少女,圍繞著青春期的賈寶玉,結構成一個美麗的「青春王國」。
賈寶玉是十三歲的少年,他的生命像一朵春天正待開放的花的蓓蕾。
賈寶玉又是女媧煉石補天神話的洪荒時代留下來的一塊頑石。
賈寶玉以人的形象來經歷人世間的繁華,他又要在領悟了一切愛恨纏綿之後,重新回到大荒山青埂峰下,回到一塊頑石的初始。
頑石是開始,也是結束。
我們自己身上,常常有兩個不同的自我。一個耽溺情愛,眷戀繁華,糾纏牽掛不斷的自我;另一個解脫生死,領悟無常,來去無牽掛的自我。
中國古代深受儒家人性哲學影響,聖賢與邪惡,聖潔與沉淪,善與惡,成為相互對立、非白即黑的二元世界。
《紅樓夢》打破了人性非「正」即「邪」、一分為二的僵化迂腐觀點,給予人性更大的彈性可能,也使這本文學作品在三百年前標舉出了反叛主流價值、解放人性可能的現代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