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20年11月
Z世代,1990年代中期後出生的世代,看似生活不錯,卻愈來愈感到「有苦說不出」。如今,才剛踏出校園,又遭逢新冠病毒危機,以及全球經濟急速下墜的困境。
全球中央2020年11月

11原鄉設置微電網 屏東在地綠能新亮點

2020/11/16 10:3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屏東縣政府為推動在地綠能發展,不斷嘗試多元化的綠能設置型態,以因地制宜的方式設置符合當地需求的綠能設施,規劃在11個風災或雨災易成孤島的交通不便原鄉設置「防災型微電網」。

文/郭芷瑄 (中央社記者)   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只要颱風、豪雨一來,屏東縣來義鄉義林村大後部落200多名村民就必須撤離到活動中心避難。風雨一大,連活動中心都斷電,等於斷了對外通訊,成了風雨中的孤島,這種情形在去年底屏東縣政府建置「防災型微電網」後,讓村民安心許多。

防災型微電網不斷電 原鄉不怕天災成孤島

屏東縣政府規劃在11個風災或雨災易成孤島的交通不便原鄉設置「防災型微電網」,從去年底到今年9月已陸續在霧台鄉大武村、泰武鄉佳興村、春日鄉士文村、來義鄉義林村大後部落四處啟用。

縣府綠能辦公室主任盧俊中表示,原訂今年9月完成11個原鄉微電網的設置,因武漢肺炎疫情關係,其他七處要年底才能完成。

這七處年底就能擺脫風雨中「孤島」的部落是霧台鄉佳暮村、牡丹鄉旭海村、東源村和石門村、獅子鄉草埔村、丹路村和南世村。

盧俊中表示,縣府為推動在地綠能發展,不斷嘗試多元化的綠能設置型態,以因地制宜的方式設置符合當地需求的綠能設施。他說,偏遠用電不易又易受災地區的原民部落,時常因汛期豪大雨爆發土石流,造成聯外道路崩塌及電纜破壞而停電與通訊中斷,增加救援及復電的困難度。

「防災型微電網」是近年屏東縣政府推動綠能的一大亮點,11個原鄉的微電網設在村辦活動中心或教堂,災害來臨時是避難所,平時是部落老人的文化健康站據點。「防災型微電網」是結合能源伺服器、5kW太陽能發電設備、20kWh儲能設備與10kW備援柴油發電機的創能儲能節能複合式管理控制系統。

盧俊中說,如果連續不斷使用,可使用72個小時,平時就能供應文化健康站的電力,有效減少部落電費支出及碳排放量,在平時無預警斷電及災變時,更發揮維持基本照明、通訊及小型民生電器電力功能,讓急難救助相關單位掌握災損狀況妥善配置救援人力,並降低台電人力維護電力設備的風險和成本,為災區爭取黃金救援時間。

「現在村民都不再用發電機了。」義林村長劉英豪表示,原本村民家中及活動中心都要備發電機,發電機運作不但吵,而且柴油味重,村民還要時時注意下山買柴油,以防要用時沒有油。有了微電網後,不但不再用發電機,村民還三不五時到活動中心幫手機充電,每個月幫活動中心省下的電費至少新台幣500元以上。

泰武鄉佳興村去年底完成微電網的設置,佳興村長楊信道也表示,現在村辦公室的電腦都不怕斷電,隨時可以對外聯繫。他說,佳興村每遇風雨一大就會變成孤島,連天氣好時也偶爾會斷電,有了微電網後,作為文化健康站使用的村辦公室不但電腦可以使用,老人活動時也不怕斷電。

盧俊中說,2014年在林邊鄉光采濕地建構智慧微電網的成功案例讓縣府向環保署及能源局爭取經費,在易形成孤島效應的原鄉設置微電網,分年分期實施。

首創「養水種電」 打造光采濕地智慧電網

2009年8月的莫拉克颱風,屏東縣林邊鄉、佳冬鄉等沿海鄉鎮淹水兩層樓高,台電的機電設備泡在水裡,林邊鄉兩個月沒有電力,嚴重影響救災及災後復建,時任縣長曹啟鴻驚覺,原來孤島效應不只在山上,連平地都會發生。

曹啟鴻不但在林邊、佳冬首創全國推動不能耕養的土地和漁塭「養水種電」發展太陽能,也在林邊光采濕地實驗微電網,積極爭取IBM在全球推動的「智慧城市大挑戰」,希望藉由國際專家找方法。

屏東縣政府2013年入選IBM智慧城的城市,當年,國際專家來探訪屏東的再生能源發展,同時向縣府提交10年規劃藍圖白皮書,曹啟鴻透過IBM專家的建議,打造「光采濕地智慧型電網示範園區」。

盧俊中表示,光采濕地區域型微電網實驗成功,讓縣府將智慧型微電網擴展到深山地區,目前光采濕地的面積已縮小,作為環境教育的場域。

舊筏灣部落借日光 點亮排灣族石板屋

除了11個易形成孤島效應的原民部落建置「防災型微電網」外,縣府今年2月也在瑪家鄉排灣村舊筏灣部落的13戶石板屋個別建置一套規模1kW太陽能發電設備與1kWh儲能設備的移動式綠能系統,滿足部落基本民生及緊急用電需求。

盧俊中說,舊筏灣綠能設備的建置,除了供電也供給通訊,太陽能板的設置保存石板屋的完整性,依照房屋架構、陽光角度、建置地點等因素,量身打造每一座石板屋的太陽能,將部落用電對環境衝擊降到最低而達到與環境保護的平衡。

瑪家鄉舊筏灣部落的石板屋群原本沒有電,手機在這裡沒有訊號,被民眾稱為「老闆找不到的地方」,村民偶爾會回石板屋整理,有了電後,鄉公所已規劃作為深度生態旅遊景點。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反種族歧視浪潮 全美Z世代站在最前線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