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香港的反抗 林榮基與他的銅鑼灣書店
書店空了幾格書櫃,讓來往顧客寫下便條,其中不乏許多在台港人的留言,成為一面小小的連儂牆。他所能做的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提供他們故土難容的發聲空間。
文、攝影/繆宗翰 (中央社記者)
就在一年前,林榮基因擔憂港府通過《逃犯條例》選擇來台開業。雖然反送中運動迫使港府撤回修例,但北京今年推動的《港區國安法》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林榮基來說,當初他口中的「流亡台灣」,現竟應驗在許多年輕港人身上。
逃離才有重起希望 銅鑼灣書店重啟的反抗
端午連假的一日晚間,林榮基在銅鑼灣書店接受《全球中央》專訪。此時,港府加強打擊抗爭者,北京當局更是強勢制定《港區國安法》,「東方明珠」如今只顯得風聲鶴唳。談起此刻的香港抗爭者,林榮基只淡淡地說:「你沒槍,沒砲,怎麼跟(中共)攬炒(玉石俱焚)?」
在此之前,林榮基在反送中一週年台北晚會上,拿出作家丘引的著作《嫁禍、驅逐、大屠殺:求生存的猶太歷史》,表示香港人就跟當年的猶太人一樣,被嫁禍、驅逐,乃至遭到中共的大屠殺,但港人應該學習猶太人,先逃離,才有重起的希望。
接受專訪時,林榮基仍不斷重申自己的看法,「面對香港的情勢,我一直思考如何讓抗爭可以持續,如果留在香港,根本沒希望⋯⋯但撇除地理的限制,只要港人能聚在一起,延續香港的精神,我這一代可能是看不到了,但下一代,再下一代⋯⋯相信總有一天能夠『光復香港』」。
去年初,港府以處理港女命案凶嫌陳同佳的引渡為由,試圖通過修訂《逃犯條例》,挑動港人恐懼遭「送中」的敏感神經。曾因銅鑼灣書店事件而遭陸方監禁近八個月的林榮基宛若驚弓之鳥,擔憂再遭拘捕,去年4月25日毅然決然跳上來台灣的飛機,開始了他口中的「流亡」人生。
令他料想不到的是,「港人流亡潮」竟來得如此快速,且詭譎多變。
林榮基來台一年後,銅鑼灣書店今年4月在台北中山區重啟。開業之初,四方來客、媒體訪問絡繹不絕,總統蔡英文也在5月29日到訪,並親手寫下「自由的台灣撐住香港的自由」。
林榮基談台灣援港 除人道更要考量國安
就在蔡總統到訪的前一天,中國第13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授權人大常委會制定《港區國安法》,隨即引發反送中參與者轉往海外求援。
為此,許多民團要求政府提出完整的庇護方案,以接納來台求助的港人,並且將申請要件、流程、簽證效力、申請遭駁回時的救濟機制等明確化,同時專案審查及執行監督也應有民間代表。
林榮基則表示,他非常感謝台灣為港人所做的一切,但援助方案需要考量的面向深且廣,除了做到人道援助,還要考量國安疑慮,「很多事情能做,不能說」,外界應該給政府多一點空間與彈性,「至少就我所知道的,沒有一個求助的港人被台灣遣返」。
就過來人的經驗而言,林榮基說,這段時間以來,他不時會接獲一些香港年輕人的諮詢,他認為港人來台最大的困難還是經濟問題。「如果要就職,必須要找營業額(新台幣)1,000萬元以上的公司,薪水還要4萬多元,對這些年輕人而言,確實比較困難,而且很多人也還不習慣台灣的生活環境。」
對抗極權「光復香港」 林榮基寄予後生的希望
專訪當晚,書店雖遠不及剛開業時水洩不通,但來往顧客倒也未曾停歇。打烊前,林榮基為最後一名顧客結帳、送走客人後,先關上鐵門、冷氣以及玄關的燈,接著才坐回櫃檯接受訪問。他的眼鏡上仍可看見書店開幕前遭人潑漆的痕跡,未曾更換,頭髮也未經修剪顯得略長,處處細節都顯露他為經營書店的節儉。
對於自己的狀況,林榮基淡淡地說:「我早就習慣啦,開業兩個月以來,只有六四晚會的時候休店,連反送中週年,都是由友人幫忙顧店,我去致詞完就回來了⋯⋯我也不敢請(僱)人,成本太高了,小書店進書也不容易,大的出版商不願意合作,店裡的生意就是起起落落,但還行⋯⋯。」
縱使棲身斗室,以店為家,林榮基仍在書店門口的架上空了幾格書櫃,讓來往的顧客能寫下便條留言,其中不乏許多在台港人的留言,成為一面小小的連儂牆;櫃台邊的牆面則有許多港人寫給他的信,桌面陳列的不是書店的廣告,而是援助來台港青的「保護傘」餐廳名片,以及香港獨立媒體的群募海報。
一如林榮基所說,他將希望寄託在這些後生仔(年輕人)身上,而他所能做的則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提供他們故土難容的發聲空間。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