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18年11月
「不可思議的印度」(IncredibleIndia)是印度的觀光標語,這句話確實描述了外國人對印度的真實感受。住在印度的外國人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裡是印度,什麼都可能發生。」
全球中央2018年11月

孤立死的地板印記 見證日本的無緣社會

2018/10/30 15:14(2019/1/17 11:0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吉田太一說,高齡化、少子化,加上未婚者增加,是日本社會孤立死案例增多的原因,未來只會愈來愈多,光看現在的小孩、年輕人愛玩手機、手遊的情況就知道,所以遺物整理公司也會愈來愈多。

文/楊明珠(中央社駐東京記者)

《孤立死,你沒關係嗎?》、《遺物整理商看見了》、《喪禮、繼承、遺言的萬全導覽》,這些都是日本首家遺物整理公司社長吉田太一的著作,他的公司已處理過約3萬件協助整理遺物的案件,採訪他時,覺得他是想替「無緣社會」或「無援社會」留下一些情緣。

54歲的吉田年輕時是日本料理廚師,28歲改開卡車從事搬運工作後,成立日本第一家「搬家公司回收店」,再於1999年成立吉田物流公司。有感於孤獨老人死亡案例增多,於是在2002年成立日本第一家遺物整理專門公司Keepers,在東京、名古屋、富山、大阪、福岡、甚至南韓都有分公司。

「孤獨死」和「孤立死」有何不同?吉田接受《全球中央》專訪時指出,孤獨是個人的心理狀況,一個人死的時候是否覺得孤獨,他人不清楚;孤立就是離群索居,有些人喜愛這樣的生活型態也說不定,但孤立的狀態從客觀狀態判斷就可知,所以吉田把孤立的人死後沒人善後的情況稱為孤立死,而非孤獨死。

吉田拿出一張照片給記者看,乍看之下,起初以為是什麼藝術圖案,經解說才知那是一名音樂人士死時,屍水在地板上滲透成人體形狀的模樣。Keepers員工進到遺體現場一定要先消毒、打掃,其他的服務還包括介紹葬儀社、回收品交易、不動產買賣與解體、汽機車辦理廢車手續等。

吉田說,他之所以開設遺物整理專門公司,是因為他有一次去協助處理孤立死的死者遺物時,遺族很感謝他,說見到他彷彿見到神一樣。有些很淒慘的死亡現場,遺族看到吉田來處理遺體,有一種「在地獄看到佛」的被救贖感。

吉田在著作《遺物整理商看見了》裡談到一段故事,提及一名住二樓的父親死後一個月,住三樓的兩個兒子才發現。吉田說,他與這兩名兒子和葬儀社的人談完後,走上二樓時,發現腳下階梯旁的水溝有蛆蠕動著,他心裡就有個底了,情況可能很糟。

他的著作裡還有其他悲傷的故事:一名自殺的死者留遺書給他,對於還要他來收拾殘局表達抱歉;一位獨居男性死亡,前妻與兩個女兒到現場,吉田處理遺物時聽到其中一名女兒說,「這樣的父親早死早好」、「連替他辦喪禮都覺浪費」,原來死者生前完全沒照顧她們,交往的女人一個換一個。

還有一則標題為「恐怖的巨大蒼蠅館」的故事。這個家的主人是年約50歲的死者,已當了一年多的流浪漢,家中垃圾堆積如山。吉田猜測,那巨大蒼蠅可能是撿拾回來的食物當中有外國進口的蔬果所夾帶的蒼蠅卵孵化的結果。死者的哥哥也是流浪漢,上一次兩人見到面時是三個月前的事。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日本為了訂出遺物整理業的指針,2011年成立了「一般社團法人遺物整理士認定協會」,約有7,000家加盟。這協會表示,整理遺物的人不需有特別的資格,整理遺物者可能多達上萬人。

《朝日新聞》指出,日本針對孤獨死發生狀況做調查的縣市政府,只有北海道與鹿兒島縣。孤獨死的定義為何呢?

北海道政府2013年起定義為「死後逾一週沒人發現的人」、鹿兒島縣政府2015年起定義為「65歲以上的獨居老人,在沒人看顧的情況下死亡超過兩天」的情況。根據2017年的最新資訊,北海道孤獨死者有110人、鹿兒島縣有57人。

日本民間調查機關日生基礎研究所2011年利用東京23區孤獨死人數與全國人口動態統計估算,認為「在自家死亡,死後逾兩天才被發現」的「孤立死」人數,日本一年多達2萬6,821人。

日本福祉大學准教授齊藤雅茂指出,高齡者的孤獨死案例大多是生前沒做好衛生管理、沒與人交流,不能說死得有尊嚴。政府應進行調查,官方與專家學者應訂出一個「孤獨死」的定義,應該由地方政府與警方合作調查。

吉田表示,他公司一年整理遺物的件數逾1,600件,孤立死的件數約200至300件,其中八成是男性。而且,孤立死不僅是高齡者的問題,現在有很多約50到65歲之間的男性孤立死。

他說,對於遭公司裁員的男性而言,無業是最痛苦的行業。另外,與他人沒對話題材的男性在家庭生活中也被認為不中用。他認為,生活失衡的人愈來愈多,這些人不喜歡被干涉、生活在沒人來訪的不衛生的環境中。還有,日本社會、經濟造成人的孤立化,像是小套房、超商、電腦、手機、電玩遊戲等增加,人與人的互動減少。

吉田認為,高齡化、少子化,加上未婚者增加,也是孤立死案例增多的原因。他說,有些人生前就找他商量整理遺物的事,其中大多是女性。來洽詢者有三成是沒親友者、有三成是不想麻煩親友者、有三成是完全拒絕親友干預者。

吉田說,孤立死的案例會愈來愈多,光看現在的小孩、年輕人愛玩手機、手遊的情況,以及電競遊戲也被納入國際性比賽就知道,不喜與人群交往的人愈來愈多,所以遺物整理公司也愈來愈多。

他建議,一定要面對現實,不能將孤立死一事當成事不關己,最好身邊有好友;生活中會面臨寂寞與嫌麻煩的情況,要懂得做調配,想活幾歲,由自己決定。

吉田受到日本全國行政機關或團體邀請演講的次數一年逾100個邀約,他也是媒體探討孤立死或孤獨死議題的名評論家。

他在演講中教導民眾如何防止孤立死,彷彿另類的傳教士。他說大家要有「不孤立死,也不讓別人孤立死」的知識,他還製作了DVD說明為何孤次郎(與人無溝通的獨居男)會孤單、無人善後,政府社會福祉做得再好也是有限度的。

吉田的經驗感動了知名創作型歌手兼作家佐田雅志,後來佐田雅志撰寫小說《彼時生命》,2009年出版,並於2011年翻拍成電影,由男星岡田將生、女星榮倉奈奈主演,片中登場的遺物整理業者就是以吉田的公司為參考,這部電影也於2011年在加拿大蒙特婁影展榮獲創新獎。

吉田自認是死者的「專業遺族」,就是專門處理別人身後麻煩事的。他在從事這一行時很有原則,他認為遺物絕非垃圾,所以他還會很善心的免費舉辦遺物聯合供養(祭拜)儀式,就像另類的喪禮,經過這儀式,將遺物搬去天國。

吉田接受採訪結束後,秀出許多遺族捎來的感謝信,有人寫道:「真的太滿意,我(死)的時候,也想請貴公司幫忙」、「本來臭味是大問題,已改善許多。如果有機會,還想麻煩你們」、「不只物品整理好了,遺族的心情也整理好了的感覺」。

他還帶記者前往遺物集中室,裡面有衣櫃、擺飾的娃娃、木雕、畫作等,上面都標上姓氏。在集中室外的棚架下,停著一輛汽車。吉田說,是他用30萬日圓買的,後來被估價只有18萬日圓的價值,不過他笑笑說,或許死者在天國因愛車賣得好價格感到開心。

*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訂閱紙本雜誌《全球中央訂購單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寧願孤獨不願失去獨立 瑞典獨居戶近四成
172.3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