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AI 大學培育數位跨域人才
蘋果執行長庫克曾說:「學習程式語言,比學習英語還來得重要。」面對人工智慧時代,台灣各大學正強化學生的軟體資訊能力,想辦法與之共生,迎接新的數位經濟時代。
文/許秩維 (中央社記者)
人工智慧(AI)風潮席捲全球,不少大學也看到人工智慧未來發展的潛力,有的開設機器人學程,有的開設程式語言相關課程,希望幫助學生搭上這股科技潮流。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工智慧現在已成為科技界熱門領域之一,美國白宮發布的《人工智慧、自動化與經濟》報告更指出,未來10到20年內,人工智慧恐對9%至47%的工作造成威脅,而人工智慧浪潮也已悄悄吹向大學校園。
為迎接人工智慧時代,交通大學工學院、電機學院和資訊學院攜手設立「機器人碩士學位學程」,邀請機器人、無人載具技術、智能自主系統和生物工程等不同領域的師資,希望共同培育台灣現代先進機器人專才。
交通大學機器人碩士學位學程主任楊谷洋指出,智慧機器人產業需要高度精密的機械、邏輯縝密的程式語言與符合力學的設計等條件,屬於複合型產業,需要多領域人才共同合作, 學程整合機械、電機、資訊、電子、通訊領域,期望藉由跨域合作優勢,培育機器人科技的高級研發人才,成為我國及世界頂尖機器人科技教學與研究機構。
蘋果執行長庫克曾談到寫程式的重要性時說:「我知道現在很多非英語系國家的孩子們都積極學英文,英語也是校園的必修課程之一,但對我來說,學習程式語言,比學習英語還來得重要。」
台北科技大學代理校長黎文龍表示,人工智慧風潮席捲各個產業,在人工智慧時代下,資訊能力、軟體能力等專業更顯重要,各產業都需要數位化的科技,而程式語言就是電腦的語言,如果擁有寫程式的多方位能力,就具備進入該產業的基本實力。
為了跟上產業時代潮流,黎文龍指出,北科大自106學年起,將「程式語言」列為大學必修,校內六個學院都必須開設課程, 由各學院依照不同系所需的核心能力,量身設計課程內容,四年內至少要修滿二至三學分。例如,管理學院可加強學生的社群行銷、數據分析、雲端運用等能力;機電學院可從各種機械介面數據和雲端串連來進行。
元智大學校長吳志揚認為, AI人工智慧的時代來臨,讓很多人憂心忡忡,擔心未來工作機會將被機器人取代。人工智慧的來臨,確實可能造成工作及生活上的改變,但從這些改變中,人類也會不斷學習與進步,在這樣的關鍵點上,應該更強化學生的軟體資訊能力,面對AI時代的來臨,應該想辦法與之共生,迎接新的數位經濟時代。
吳志揚也指出,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已是未來產業的發展,要發展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的應用, 涵蓋人工智慧晶片、雲端資料中心、演算法、神經網路建構圖像、文字、語音辨識等面向,因此元智大學除了在各學院全面推動程式語言課程,成為去年9 月入學新生必修,同時更透過不同學院的整合,讓學生在學時就能具備跨領域能力,同時及早熟悉未來的產業趨勢。 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也提到, 人類現今的生活行為幾乎都已經與人工智慧連結在一起,而大學最重要的是,建構出對未來生活的想像,現在成大已著手建置人工智慧中心,購入最先進的軟體、運算硬體,希望發展智慧醫療、智慧交通、防災救災與能源等議題。
為了因應數位和人工智慧時代,蘇慧貞表示,成大自106學年起開設程式語言寫作與應用等相關課程,希望將人工智慧延伸到每個學院,在學生心中埋下「數位邏輯」種子與概念,幫助學生了解數位資訊的應用,跨域學習。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