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古文是為了理解過去,理解過去也就讓我們足以認識現在、預知未來。」古文大師兄祁立峰,繼《讀古文撞到鄉民》後再推新作《國文超驚典》,為讀者精選38個最「驚典」的古文現場,用現代的語言,帶你更貼近中國文學裡的真實生活,了解古之聖賢與我們一點也不寂寞。
文章節錄
《國文超驚典:古來聖賢不寂寞,還有神文留下來》
19.月薪十萬,能撈就撈?──唐朝詩人月薪一覽表
關於新世代的困境,二十二K的惡法,什麼台灣年輕人缺乏狼性,社會是不是hen公平等等這類的話題,其實已經討論了好幾年(喂,不是說好不戰這個)。更慘的是每當有些人被破格任用拔擢,當上了什麼總經理董事長還發言人之類的,就會被人家檢討每個月爽領多少等等的。
其實上班族都知道薪水算是隱私的一部分,不好隨便問,雖然過年還是會被一些白目長輩出來說三道四。但其實唐代詩人,尤其是中唐新樂府那一掛,強調詩歌要應時而作,要阿嬤都看得懂的詩人,倒是常常在詩裡曬月薪。
這學期我再度教到元稹〈遣悲懷〉這首悼亡神詩。第一首最後兩句「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說來情感很真摯,但實在白話到ㄎㄅ又傻眼,讓人想回「元稹,母湯喔」。這兩句詩直接翻譯就是「現在月薪破十萬,只能給你辦法會。之前《讀古文撞到鄉民》寫元稹這裡的情感,是只能共貧賤卻無緣共享樂的悲摧,對亡妻有種類似「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後」的無奈,但過去這首詩繫年一般是在元和六年(811),當時元稹轉任監察御史,終於算是當了個像樣的官,於是想到沒機會讓亡妻過好日子,不禁悲從中來。
但監察御史月薪甘有十萬摳嗎?過去國學大師陳寅恪就曾經檢討過這件事,說御史頂多四、五萬,認為元稹不會灌水嘴豪那麼誇張,所以此詩應該作於元和十三年(818),元稹任通州司馬兼領州務,加上額外加給,差不多八、九萬,膨風一下說十萬也還說得過去。
想到古人的薪水就覺得這話題滿妙的,於是我就隨手查了一下。不查不得了,元稹和他的老基友白居易原來都不怕月薪被人家知道,尤其我們熟悉的老白,寫了N首關於自己不同時期的薪水變化。起初白居易剛來到天龍國,被人家嗆說你南部人別來亂,隨後他秀出自己的文章,周遭傻眼貓咪,於是老白就電級移籍長安天龍國,開始他的小官吏奮鬥史。
白居易第一個做的官叫做「校書郎」,這是一個九品小官,也是進士科出身的文人經常初任的官職,他在〈常樂里閒居偶題〉詩中寫到:
茅屋四五間,一馬二樸夫。俸錢萬六千,月給亦有餘。既無衣食牽,亦少人
事拘,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
白居易說他月薪雖然十六K,但感覺錢夠用就好,於是每天都充實又快樂。這時候長輩就會跳出來罵說,安安,你才十六K就覺得滿足了,請問是不是缺乏狼性?但仔細看這首詩前面說的──茅屋就有四、五間,有配車配司機,其實這待遇很不錯了(謎之聲:月領三十K只能住茅房……)。
苦幹實幹了幾年之後,白居易升遷到了「左拾遺」,在〈酒後走筆〉詩中,他又把工作量和薪水誠實地說出來:
月懶諫紙二千張,歲愧俸錢三十萬。
這這這,個每月繳交諫書兩千張稿紙,我們大致算一張稿紙寫個一百字好了,那就是二十萬字,然後每年年薪三十萬,平均每個月還不到三萬,平均下來稿費一字才○‧一五元,實在有點辛酸(看向編輯)(嚇到吃手)。但重點還是古早錢比較有價值,如果三萬是美金的話這稿費其實還算不錯了。接著白居易當了翰林學士,兼任京兆尹的「戶曹參軍」,這時候他薪水也開始大提升:
俸錢四五萬,月可奉晨昏。潭祿二百石,歲可盈倉困。
咱們老白的月薪飆到四、五萬,還有以食物穀物代償的制度,可以說越領越多,開始進階成為爽爽領高薪、待退領年金的八百壯士(我又在公啥小)。接著他當「蘇州刺史」,「十萬戶州尤覺貴,兩千石祿敢言貧」;當「賓客分司」,寫「俸錢八九萬,給受無虛月」。至於最扯的大概是老白晚年轉任「太子少傅」,他寫了一首〈從同州刺史改授太子少傅分司〉:
承華東署三分務,履道西池七過春。歌酒優遊聊卒歲,園林蕭灑可終身。留侯爵秩誠虛貴,疏受生涯未苦貧。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閒人。
每天到晚就是瀟灑地逛逛園林,每年到頭就是悠哉地唱歌喝酒,真是感慨啊。月薪十萬、官居二品,朝廷還雇我這個能撈就撈、能混就混的閒人。喂喂,你老哥講話會不會太直接了?鬼島的祕密都被你說出來,以後大家還怎麼混下去(讀過後本魯也一時就詩興大發,寫了一句「年薪還沒破百萬,學校雇我作廢人」)。總之老白就是這樣一個鐵漢子真男人,薪水多少也不怕人家知道,洪邁《容齋隨筆》曾經稱讚他:
白樂天仕官從壯至老,凡俸祿多寡之數,悉載於詩,其立身廉清,家無餘積,可以蓋見矣。
這種曬月薪的炫耀或哭哭的行為,在往後得到頌讚。大概就是現在什麼「公務人員財產申報法」或「公務人員財產來源不明法」的由來。不過這篇介紹這些也就是搞笑一下,畢竟我們現在物價不同於唐代,而學者也注意到,中唐之後由於社會開始動盪,物價開始起伏,也面臨通膨等現象,所以這種月薪、年終什麼的,大家參考一下就好,其實社會還是很公平的(又在講幹話),不要拿來亂戰古人、現代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