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趨勢專家帕拉格‧科納最新作品《移動力》,揭示了人類文明中的「移動」特性,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一切停擺,我們才意識到人類是多習慣於無摩擦的全球移動。但「移動」的原因是什麼?促使人類前往他方的動力可能源自:戰爭、革命、流行病與氣候變遷等諸多因素,而在未來,人類將更頻繁的移動,但要遷往何方呢?帕拉格‧科納在《移動力》中將給出答案,大膽預測未來世界的變化與可能!
文章節錄
《移動力:機會、財富與權力的新地理,給全球世代的2050年關鍵報告》
未來是棕色的
在十八世紀末工業革命前,亞洲─特別是中國和印度─占世界經濟的比率將近六○%。兩百五十年後,亞洲再度達到這個占比。西方掌控科技、快速工業化、人口成長,加上帝國野心,推進歐洲和後來的美國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支配了全球。但正如亞洲的復興所展現,長期來看有更多人口的社會傾向於變得更繁盛,因為它們積累和散播的創新會讓人民更加富裕。吸聚人口等同於吸聚力量。亞洲的人口現在是美國和歐盟加起來的五倍─而且亞洲的強國也掌控最新的技術。西方社會將繼續喪失對亞洲的優勢,除非西方填補它們的人口─最可能以亞洲人。
殖民歷史已經讓印度人融入遍及全世界的國家。印度僑民是世界第二大僑民族群(次於中國僑民),但在地理上散布最廣,在除了南美洲以外的各大陸比率都最高。住在外國但維持母國國籍的印度移民高居世界第一(超過一千七百萬人),遠多於墨西哥人(近一千二百萬人)和中國人(近一千一百萬人)。移居阿聯的印度人多到當地印度大使館課徵僑民稅,用來支撐陷於困境或需要遣送回國的國人。蓋亞那前總統、愛爾蘭前總理,和葡萄牙現任總理都是印度裔。
醫藥、科技和其他領域的人才爭奪戰已吸引數百萬南亞家庭遷移到英國和北美洲,那些地方使用的英語給了他們在同化中超越其他國籍移民的優勢。我記得小時候學習英語的辛苦,但因為當時年紀還很小,所以雖然英語不是我的母語,到了大約八歲時就已經能熟練使用它了。正是因為一九八○年代中期威斯特徹斯特郡(在紐約市郊外)的印度家庭相當少,融入是唯一的選項。在歐洲和美洲各地可以找到「中國城」,但沒有可相提並論的「印度城」。
下一波全球印度移民潮將可能是全世界截至目前規模最大的移民潮。由於印度人口的中位數年齡比中國人年輕很多,不到二十五歲的印度年輕人有六億人。OECD國家中高技術的外國勞工中有三百一十萬人出生於印度,遠高於中國的二百二十萬人。後新冠疫情的經濟頓挫和印度嚴重的汙染,使印度人比以往更有離開國家的動機。隨著印度擴大它的大學,愈來愈多印度人取得美國、歐洲、澳洲、日本和新加坡的大學學位。中國學生目前在西方大學的人數超過印度人,但長期來看印度人將迎頭趕上。此外,印度人並未遭遇中國人面對的懷疑。英語能力、科技教育和戰略上不具威脅性的身分,使印度人到處受歡迎,尤其是在中國人變得不再受歡迎時。IBM、Google、微軟、萬事達卡、諾基亞和諾華(Novartis)的執行長都是印度人,從波士頓到矽谷數百家其他公司的創辦人和執行長也是;中國人擔任這些職位將愈來愈不可能。
印度人才流入美國和美國資本流入印度是快速吸聚更多印度人的公式。美國H1-B簽證絕大多數發給協助提振美國軟體生產和出口的印度人。布魯金斯研究所估計,川普總統二○二○年六月以行政命令限制非移民工作簽證讓美國經濟損失一千億美元。它也給美國科技巨人藉口以擴張它們原已十分龐大的境外足跡:從電信到電子商務再到人工智慧,矽谷對印度的投資正在激增。印度希望說服一百所主要大學在印度開分校。
但是記住:所有這些印度技術提升的綜合效應將使印度人更有資格申請適宜居住地方的工作簽證。西方跨國公司興奮地談論他們想賣產品給三十多億亞洲的中產階級,但亞洲的數十億人同樣殷切地想儲蓄並遷移到他們想居住和花錢的地方。印度男性苦於缺少可以結婚的女性(因為數十年來的殺女嬰惡習),而印度女性則急於逃脫容忍輪姦的文化。雙方都厭惡包辦婚姻,寧可遷移到外國─在外國他們大多數藉由社交或約會應用程式找到其他印度人。
整個南亞地區有無數受過教育且勤奮的千禧世代和Z世代年輕人,準備出國賺錢並匯款給他們的親人用來更新房屋─或儲蓄以跟隨他們出國的足跡。這就是巴基斯坦人、孟加拉人和斯里蘭卡人也移居波斯灣、英國和北美洲的方式─以及烏爾都語(Urdu)以最快的速度變成美國家庭裡使用的外國語言之一的原因。另外還有一億三千萬名年齡不到三十歲的巴基斯坦人,其中大多數因為經濟凋蔽而找不到工作,他們最終將以各種方式離開自己的國家。
對下一波移動的印度人來說,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在墨西哥人對外移民減少和俄羅斯與中國人口逐漸老化之際,印度的人口仍然年輕,不管男性或女性都渴望離開他們在文化上和生態上都令人感到窒息的國家,前往北美洲、歐洲、波斯灣國家、俄羅斯、日本、澳洲或東南亞。換句話說:任何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