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最大考察團漂流389天 帶回北極海垂危警訊

2020/10/12 17:31(10/18 17:3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德國不來梅港12日綜合外電報導)全球規模最大的北極考察團一年多前出發蒐集資訊,以瞭解氣候變遷如何影響北極。研究人員今天返抵德國,攜回北極海垂危的證據,以及幾十年內北極夏季恐將無冰的警訊。

法新社報導,德國艾佛瑞德維根納研究所(Alfred Wegener Institute)所長波依希亞斯(Antje Boetius)表示,載著20國科學家出任務的「極星號」(Polarstern)研究船「回來了」。

波依希亞斯搭乘另一艘船伴隨極星號回到不來梅港(Bremerhaven)。他在船上表示:「我等這一刻等了好久,心臟撲通撲通地跳…得知我們的船和船上所有人現已返鄉且一切順利,真是太好了。」

● 海冰大幅消融 北極海瀕死

極星號耗費389天在北極海冰中漂流,讓來自20國的數百名科學家得以蒐集重要資訊。根據任務負責人芮克斯(Markus Rex),科學家親眼見證全球暖化對北極地區的劇烈影響。

芮克斯告訴法新社:「我們目睹北極海(Arctic Ocean)如何瀕臨死亡。我們望向窗外或走在易碎的冰上,就看到這個過程。」

芮克斯說,極星號得以在「有時遠達地平線」的大片開闊水域航行,凸顯海冰融化情況有多嚴重。

他並提到:「在北極點(North Pole)本身,我們發現海冰嚴重消融、又薄又脆。」

芮克斯指出,如果北極點維持現有暖化趨勢,幾十年內我們就會有「夏季無冰的北極」。

極星號上研究人員的觀察與美國衛星影像不謀而合。衛星影像顯示,2020年北極夏季海冰量為紀錄上第2少,僅次於2012年。

● 1年出任務、2年做分析

極星號花費1年多時間,蒐集了大氣、海洋、海冰、生態系統資料,以助評估氣候變遷對北極地區和全世界的衝擊。為進行研究,科學家在極星號半徑40公里範圍內的海冰上設置4個觀察地點。

研究人員在極地的夜間蒐集冰下水體樣本,藉此研究浮游植物和細菌,以及進一步瞭解極端情況下海洋生態系統如何運作。這場耗費1億4000萬歐元(新台幣約47.30億元)的遠征行動也攜回150兆位元組的資料,還有超過1000個冰樣本。

分析這批資料得耗費長達2年。科學家希望建立起模型,幫助預測未來20年、50年或100年的熱浪、豪雨、風暴等現象。

● 永夜、低溫、疫情與餐食─極星號任務挑戰多

極星號2019年9月20日從挪威特琅索(Tromso)出發後,船上人員歷經長達數月的永夜、低達攝氏負39.5度的氣溫,看到大約20頭北極熊。

今年春天,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還差點搞砸這次任務。按照原定計畫,一支多國科學家團隊會飛往北極,接替已在冰上度過數月的人員,但因為各國政府匆忙防堵病毒傳播,全球航班都被取消,人員輪替計畫必須重新擬定。船上人員一度受困北極點長達兩個月。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這次出航也構成龐大後勤挑戰,尤其是還得餵飽船上所有人。出航後頭3個月,船上貨物包括1萬4000顆蛋、2千公升的牛奶和200公斤的蕪菁甘藍。

極星號廚師施奈德(Sven Schneider)毫不低估自己在任務中的重要性。他在接受德國「時代週報」(Die Zeit)訪問時說:「100人身處完全黑暗之中,我的工作是維持他們的士氣。」(譯者:楊昭彥/核稿:林治平)109101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7